2.4G无线环绕音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256267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03 0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2.4G无线环绕音响,包括电源供电模块、接线端子J1和依次电性2.4G无线接收模块、D/A转换模块和数字功率放大模块,并且电源供电模块与数字功率放大模块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2.4G无线环绕音箱的优点:1、与传统环绕音箱相比,具有接线简单,无需接入音频输入线;2、环绕音箱自带功放,无需主机再增加额外的功耗和散热,可以让系统工作更加可靠;3、采用了数字功放,极大提高了效率,更加节能和环保,稳定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4G wireless surround sound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wireless 2.4G surround sound system, including the power supply module, terminal J1 and in electrical 2.4G wireless receiver module, D/A conversion module and digital power amplifier module and power supply module and digital power amplifier module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2.4G wireless surround speakers: 1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surround speakers, with simple wiring, no need to access the audio input line; 2 surround speakers, with power amplifier, without host extra power consumption and heat dissipation, can make the system more reliable; 3, using a digital power amplifier, which greatly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more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stability is greatly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音响
,尤其涉及一种2.4G无线环绕音响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环绕音箱采用两种方式:1、采用无源音箱方式。这种方式有个明显的缺陷,功放与音箱距离远,音箱线长且拉得远,功率损耗大,线破损后,由于是功率输出容易带来安全隐患,当然布线也不美观;2、采用有源音箱方式,从主机取环绕音源,这种方式也有个明显的问题,输入音源线长,容易引入噪声,从而影响音质,同时布线长增加了施工难度,也影响了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2.4G无线环绕音响,其能解决布线长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2.4G无线环绕音响,包括电源供电模块、接线端子J1和依次电性2.4G无线接收模块、D/A转换模块和数字功率放大模块,并且电源供电模块与数字功率放大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电源供电模块与接线端子J1的14脚电连接,且所述电源供电模块与数字功率放大模块的12脚电连接,接线端子J1的21脚与电阻R55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55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8的正极电连接,二极管D8的负极接地,接线端子J1的23脚与电阻L1B的一端电连接,电阻L1B的另一端与一3.3V电源端电连接,接线端子J1的24脚与2.4G无线接收模块电连接;所述D/A转换模块的1脚、2脚、3脚和4脚分别与接线端子J1的19脚、17脚、16脚和20脚对应电连接,电容C67的一端和电容C71的一端均与D/A转换模块的5脚电连接,电容C67的另一端和电容C71的另一端均接地,电容C69的一端和电容C68的一端均与D/A转换模块的6脚电连接,电容C69的另一端和电容C68的另一端均接地,D/A转换模块的7脚与电容C65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65的另一端与电阻R61的一端和电阻R62的一端电性连接,电阻R61的另一端与电容C66的一端和电阻R60的一端电性连接,电容C66的另一端和电阻R62的另一端均接地,D/A转换模块的8脚接地,电容C62的一端、电容C61的一端和电阻R52的一端与D/A转换模块的9脚电连接,电容C62的另一端和电容C61的另一端均接地,电容组R52的另一端与一3.3V电源端电连接,D/A转换模块的10脚与电容C64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53的一端和电阻R59的一端均与电容C64的另一端电连接,电容C63的一端和电阻R54的一端均与电阻R53的另一端电连接,电容C63的另一端和电阻R59的另一端均接地,电阻R54的另一端和电阻R60的另一端均与电阻R29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数字功率放大模块的1脚接地,数字功率放大模块的2脚和3脚均与电阻R10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与一22V电源端电连接,数字功率放大模块的4脚与电容C21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21的另一端与电阻R14的一端电连接,数字功率放大模块的5脚与电容C22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22的另一端与电阻R17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和电阻R17的另一端均接地,数字功率放大模块的6脚和7脚均与电容C23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23的一端与电阻R24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24的另一端和电阻R25的另一端均与数字功率放大模块的8脚电连接,电容C23的另一端和电阻R25的另一端均接地,数字功率放大模块的9脚接地,数字功率放大模块的10脚与电容C35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35的另一端与电阻R29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31的一端和电容C40的一端均与电阻R29的另一端电连接,电阻R31的另一端和电容C40的另一端均接地,数字功率放大模块的11脚依次通过电容C38和电阻R30接地,电容C44的一端和电阻R33的一端均与数字功率放大模块的12脚电连接,电容C44的另一端和电阻R33的另一端均接地,数字功率放大模块的的13脚、14脚和15脚均接地,数字功率放大模块的16脚依次通过电阻R36和电容C51接地;数字功率放大模块的17脚、18脚和19脚均与一22V电源端电连接,电容C53的一端、电容C52的一端和电容C54的一端均与22V电源端电连接,电容C53的另一端、电容C52的另一端和电容C54的另一端均接地,数字功率放大模块的20脚依次通过电容C43、电感L6与一接插件CN1的1脚电连接,数字功率放大模块的21脚依次通过电容C46和电阻R42接地,且数字功率放大模块的21脚与电感L6的一端电连接,数字功率放大模块的22脚、25脚和28脚均接地,数字功率放大模块的23脚依次通过电容C27和电阻R18接地,数字功率放大模块的24脚依次通过电容C33、电感L5与接插件CN1的2脚相接,接插件CN1的2脚通过电容C28和电阻R23接地,电容C36的一端与电感L5的另一端电连接,电容C36的另一端依次通过电容C42、电容C45和电阻R35接地,且电容C36的另一端和电容C42的一端均接地,电容C42的另一端与电感L6的另一端电连接,数字功率放大模块的31脚和32脚均与22V电源端电连接,电容C13的一端、电容C14的一端和电容C15的一端均与22V电源端电连接,电容C13的另一端、电容C14的另一端和电容C15的另一端均接地。优选地,所述电源的供电模块包括依次电性连接的整流滤波模块、开关电源振荡芯片、开关电源开关管、开关变压器,且整流滤波模块与开关电源开关管电性连接,还包括取样光耦、第一整流二极管和第二整流二极管;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和第二整流二极管的正极均与开关变压器电性连接,所述取样光耦用于将从第一整流二极管负极处采集到的整流信号传输至开关电源振荡芯片。其能进一步解决电源供电模块的具体包含的子模块。优选地,所述开关电源振荡芯片的型号为GR8876。其进一步公开开关电源振动芯片的型号。优选地,所述取样光耦的型号为PC817。其进一步公开取样光耦的型号。优选地,所述数字功率放大模块的型号为TAP3118D2。其进一步公开了数字功率放大模块的型号。优选地,所述D/A转换模块的型号为ES71441V。其进一步公开了D/A转换模块的具体型号。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2.4G无线环绕音箱的优点:1、与传统环绕音箱相比,具有接线简单,无需接入音频输入线;2、环绕音箱自带功放,无需主机再增加额外的功耗和散热,可以让系统工作更加可靠;3、采用了数字功放,极大提高了效率,更加节能和环保,稳定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2.4G无线环绕音响的电路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电源供电模块中变压电路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电源供电模块中整流滤波电路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电源供电模块中稳压电路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2.4G无线环绕音响,包括电源供电模块、接线端子J1和依次电性2.4G无线接收模块、D/A转换模块和数字功率放大模块,并且电源供电模块与数字功率放大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数字功率放大模块的型号为TAP3118D2,所述D/A转换模块的型号为ES71441V,并且当接收到数字功率放大模块处于静音状态时,电源供电模块将进行断电处理;所述电源的供电模块包括依次电性连接的整流滤波模块、开关电源振荡芯片、开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2.4G无线环绕音响

【技术保护点】
一种2.4G无线环绕音响,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供电模块、接线端子J1和依次电性连接的2.4G无线接收模块、D/A转换模块和数字功率放大模块,并且电源供电模块与数字功率放大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电源供电模块与接线端子J1的14脚电连接,且所述电源供电模块与数字功率放大模块的12脚电连接,接线端子J1的21脚与电阻R55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55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8的正极电连接,二极管D8的负极接地,接线端子J1的23脚与电阻L1B的一端电连接,电阻L1B的另一端与一3.3V电源端电连接,接线端子J1的24脚与2.4G无线接收模块电连接;所述D/A转换模块的1脚、2脚、3脚和4脚分别与接线端子J1的19脚、17脚、16脚和20脚对应电连接,电容C67的一端和电容C71的一端均与D/A转换模块的5脚电连接,电容C67的另一端和电容C71的另一端均接地,电容C69的一端和电容C68的一端均与D/A转换模块的6脚电连接,电容C69的另一端和电容C68的另一端均接地,D/A转换模块的7脚与电容C65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65的另一端与电阻R61的一端和电阻R62的一端电性连接,电阻R61的另一端与电容C66的一端和电阻R60的一端电性连接,电容C66的另一端和电阻R62的另一端均接地,D/A转换模块的8脚接地,电容C62的一端、电容C61的一端和电阻R52的一端与D/A转换模块的9脚电连接,电容C62的另一端和电容C61的另一端均接地,电容组R52的另一端与一3.3V电源端电连接,D/A转换模块的10脚与电容C64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53的一端和电阻R59的一端均与电容C64的另一端电连接,电容C63的一端和电阻R54的一端均与电阻R53的另一端电连接,电容C63的另一端和电阻R59的另一端均接地,电阻R54的另一端和电阻R60的另一端均与电阻R29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数字功率放大模块的1脚接地,数字功率放大模块的2脚和3脚均与电阻R10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与一22V电源端电连接,数字功率放大模块的4脚与电容C21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21的另一端与电阻R14的一端电连接,数字功率放大模块的5脚与电容C22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22的另一端与电阻R17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和电阻R17的另一端均接地,数字功率放大模块的6脚和7脚均与电容C23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23的一端与电阻R24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24的另一端和电阻R25的另一端均与数字功率放大模块的8脚电连接,电容C23的另一端和电阻R25的另一端均接地,数字功率放大模块的9脚接地,数字功率放大模块的10脚与电容C35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35的另一端与电阻R29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31的一端和电容C40的一端均与电阻R29的另一端电连接,电阻R31的另一端和电容C40的另一端均接地,数字功率放大模块的11脚依次通过电容C38和电阻R30接地,电容C44的一端和电阻R33的一端均与数字功率放大模块的12脚电连接,电容C44的另一端和电阻R33的另一端均接地,数字功率放大模块的的13脚、14脚和15脚均接地,数字功率放大模块的16脚依次通过电阻R36和电容C51接地;数字功率放大模块的17脚、18脚和19脚均与一22V电源端电连接,电容C53的一端、电容C52的一端和电容C54的一端均与22V电源端电连接,电容C53的另一端、电容C52的另一端和电容C54的另一端均接地,数字功率放大模块的20脚依次通过电容C43、电感L6与一接插件CN1的1脚电连接,数字功率放大模块的21脚依次通过电容C46和电阻R42接地,且数字功率放大模块的21脚与电感L6的一端电连接,数字功率放大模块的22脚、25脚和28脚均接地,数字功率放大模块的23脚依次通过电容C27和电阻R18接地,数字功率放大模块的24脚依次通过电容C33、电感L5与接插件CN1的2脚相接,接插件CN1的2脚通过电容C28和电阻R23接地,电容C36的一端与电感L5的另一端电连接,电容C36的另一端依次通过电容C42、电容C45和电阻R35接地,且电容C36的另一端和电容C42的一端均接地,电容C42的另一端与电感L6的另一端电连接,数字功率放大模块的31脚和32脚均与22V电源端电连接,电容C13的一端、电容C14的一端和电容C15的一端均与22V电源端电连接,电容C13的另一端、电容C14的另一端和电容C15的另一端均接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2.4G无线环绕音响,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供电模块、接线端子J1和依次电性连接的2.4G无线接收模块、D/A转换模块和数字功率放大模块,并且电源供电模块与数字功率放大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电源供电模块与接线端子J1的14脚电连接,且所述电源供电模块与数字功率放大模块的12脚电连接,接线端子J1的21脚与电阻R55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55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8的正极电连接,二极管D8的负极接地,接线端子J1的23脚与电阻L1B的一端电连接,电阻L1B的另一端与一3.3V电源端电连接,接线端子J1的24脚与2.4G无线接收模块电连接;所述D/A转换模块的1脚、2脚、3脚和4脚分别与接线端子J1的19脚、17脚、16脚和20脚对应电连接,电容C67的一端和电容C71的一端均与D/A转换模块的5脚电连接,电容C67的另一端和电容C71的另一端均接地,电容C69的一端和电容C68的一端均与D/A转换模块的6脚电连接,电容C69的另一端和电容C68的另一端均接地,D/A转换模块的7脚与电容C65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65的另一端与电阻R61的一端和电阻R62的一端电性连接,电阻R61的另一端与电容C66的一端和电阻R60的一端电性连接,电容C66的另一端和电阻R62的另一端均接地,D/A转换模块的8脚接地,电容C62的一端、电容C61的一端和电阻R52的一端与D/A转换模块的9脚电连接,电容C62的另一端和电容C61的另一端均接地,电容组R52的另一端与一3.3V电源端电连接,D/A转换模块的10脚与电容C64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53的一端和电阻R59的一端均与电容C64的另一端电连接,电容C63的一端和电阻R54的一端均与电阻R53的另一端电连接,电容C63的另一端和电阻R59的另一端均接地,电阻R54的另一端和电阻R60的另一端均与电阻R29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数字功率放大模块的1脚接地,数字功率放大模块的2脚和3脚均与电阻R10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与一22V电源端电连接,数字功率放大模块的4脚与电容C21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21的另一端与电阻R14的一端电连接,数字功率放大模块的5脚与电容C22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22的另一端与电阻R17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和电阻R17的另一端均接地,数字功率放大模块的6脚和7脚均与电容C23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23的一端与电阻R24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24的另一端和电阻R25的另一端均与数字功率放大模块的8脚电连接,电容C23的另一端和电阻R25的另一端均接地,数字功率放大模块的9脚接地,数字功率放大模块的10脚与电容C35的一端电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欢潮何伟峰丁念聪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飞达音响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