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式脱压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77581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6 0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机械式脱压机构,机械式脱压机构设置进油口和出油口,进油口和出油口呈U形布置,进油口和出油口之间设置卸压单元,卸压单元的布置方向与进油口或出油口的布置方向大致呈直角,卸压单元包括运动部件和卸压基座,运动部件和卸压基座之间设置弹性部件,运动部件和卸压基座之间可以发生相对运动,卸压基座上设置卸压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机械式脱压机构能适用于较宽粘度范围的油品,涵盖了稀油和黄油脱压机构的适用范围,避免因油品粘度变化出现不适用的现象;另外,当弹性部件为脱压弹簧,机械式脱压机构处于第二工作状态下时,进油口的进油推动运动部件并挤压脱压弹簧,此时机械式脱压机构能够起到稳定进油压力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容积式润滑设备的液压控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机械式脱压机构。
技术介绍
在容积式润滑系统中脱压机构是系统必需部件。常见的机械式脱压机构有两种:稀油脱压机构、黄油脱压机构。稀油脱压机构在油粘度高时脱压缓慢,黄油脱压机构在油粘度低时会漏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容积式润滑设备的机械式脱压机构。为此,本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机械式脱压机构,所述机械式脱压机构设置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进油口和出油口呈U形布置,所述进油口和出油口之间设置卸压单元,所述卸压单元的布置方向与进油口或出油口的布置方向大致呈直角,所述卸压单元包括运动部件和卸压基座,运动部件和卸压基座之间设置弹性部件,所述运动部件和卸压基座之间可以发生相对运动,所述卸压基座上设置卸压出口;所述运动部件和卸压基座之间的位置关系应满足:第一工作状态:进油口中的进油推动运动部件使得运动部件封住卸压基座上的卸压出口;第二工作状态:进油口中的进油继续推动运动部件使得进油口和与进油口呈U形布置的出油口发生连通;第三工作状态:停止进油口进油,运动部件在弹性部件的作用下复位而使得进油口和出油口之间的连通发生隔断,接着运动部件打开卸压单元的卸压出口。优选地,所述卸压单元的布置方向与进油口或出油口的布置方向之间的角度为60~90°。优选地,所述运动部件上设置腔体,所述腔体与进油口连通,所述腔体上设置出油孔,所述出油孔用于当机械式脱压机构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连通腔体和出油口。优选地,所述运动部件上设置柱塞杆,所述柱塞杆外侧设置柱塞套,所述柱塞杆在柱塞套中与柱塞套发生相对运动,所述柱塞杆内设置腔体。优选地,所述运动部件上设置针阀,所述针阀用于当机械式脱压机构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封住卸压基座上的卸压出口或当机械式脱压机构处于第三工作状态时解封卸压基座上的卸压出口。优选地,所述运动部件上前后设置一对压帽,一对压帽之间设置针阀,所述针阀与两个压帽之间可以发生相对运动,且所述针阀与两个压帽之间的位置关系满足使得机械式脱压机构从第一工作状态切换至第二工作状态以及第二工作状态切换至第三状态。优选地,所述针阀的两端分别设置限位元件,两个限位元件将针阀的两端限位在两个压帽之间。优选地,所述限位元件为E形扣环。优选地,所述针阀上设置第二弹性部件,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一端连接在一个压帽上,另一端连接在与另一个压帽对应位置的限位元件上。优选地,所述卸压出口为变径通路,所述卸压出口的入口端的内径小于出口端的内径。本技术提供一种机械式脱压机构,能适用于较宽粘度范围的油品,涵盖了稀油和黄油脱压机构的适用范围,避免因油品粘度变化出现不适用的现象;另外地,当弹性部件选择为脱压弹簧(即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大脱压弹簧),机械式脱压机构处于第二工作状态下时,进油口的进油推动运动部件并挤压脱压弹簧(要求脱压弹簧不能够完全压缩),此时机械式脱压机构也能够起到稳定进油压力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机械式脱压机构的停机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机械式脱压机构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机械式脱压机构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机械式脱压机构处于第三工作状态时的示意图;图中:1-进油口;2-出油口;3-卸压基座;301-卸压出口;4-大脱压弹簧;401-弹簧座;501-腔体;502-出油孔;503-柱塞杆;504-柱塞套;505-针阀;506-第一压帽;507-第二压帽;508-E形扣环;509-小脱压弹簧。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参照图1至图4,图中箭头方向为油的流向。机械式脱压机构设置进油口1和出油口2,进油口1和出油口2呈U形布置,进油口和出油口之间设置卸压单元,卸压单元的布置方向与进油口1或出油口2的布置方向呈直角,卸压单元包括运动部件和卸压基座3,运动部件和卸压基座3之间设置大脱压弹簧4,大脱压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压帽506外表面的弹簧座401上,另一端限位在第二压帽507上,运动部件和卸压基座3之间可以发生相对运动,卸压基座3上设置卸压出口301;卸压出口301为变径通路,卸压出口301的入口端的内径小于出口端的内径;运动部件和卸压基座3之间的位置关系应满足:第一工作状态:进油口1中的进油推动运动部件使得运动部件的针阀505封住卸压基座3上的卸压出口301;第二工作状态:进油口1中的进油继续推动运动部件使得进油口1和与进油口1呈U形布置的出油口2通过出油孔502发生连通;第三工作状态:停止进油口1进油,运动部件在大脱压弹簧4的推动作用下复位而使得进油口1和出油口2之间的连通因出油孔502进入柱塞套504中而发生隔断,接着运动部件的针阀505打开卸压单元的卸压出口301。运动部件上设置柱塞杆503,柱塞杆503外侧设置柱塞套504,柱塞杆503在柱塞套504中与柱塞套504发生相对运动,柱塞杆503内设置腔体501,腔体501上设置出油孔502。运动部件上设置针阀505,针阀505用于当机械式脱压机构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封住卸压基座3上的卸压出口301或当机械式脱压机构处于第三工作状态时解封卸压基座3上的卸压出口301。运动部件上前后设置一对压帽,一对压帽之间设置针阀505,针阀505与两个压帽之间可以发生相对运动,且针阀505与两个压帽之间的位置关系满足使得机械式脱压机构从第一工作状态切换至第二工作状态以及第二工作状态切换至第三状态。针阀505的两端分别设置限位元件,两个限位元件将针阀的两端限位在两个压帽之间,限位元件为E形扣环508。针阀505上设置小脱压弹簧509,小脱压弹簧509的一端连接在第一压帽506上,另一端连接在与第二压帽507对应位置的E形扣环508上。前述对本技术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技术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技术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技术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技术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械式脱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式脱压机构设置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进油口和出油口呈U形布置,所述进油口和出油口之间设置卸压单元,所述卸压单元的布置方向与进油口或出油口的布置方向大致呈直角,所述卸压单元包括运动部件和卸压基座,运动部件和卸压基座之间设置弹性部件,所述运动部件和卸压基座之间可以发生相对运动,所述卸压基座上设置卸压出口;所述运动部件和卸压基座之间的位置关系应满足:第一工作状态:进油口中的进油推动运动部件使得运动部件封住卸压基座上的卸压出口;第二工作状态:进油口中的进油继续推动运动部件使得进油口和与进油口呈U形布置的出油口发生连通;第三工作状态:停止进油口进油,运动部件在弹性部件的作用下复位而使得进油口和出油口之间的连通发生隔断,接着运动部件打开卸压单元的卸压出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式脱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式脱压机构设置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进油口和出油口呈U形布置,所述进油口和出油口之间设置卸压单元,所述卸压单元的布置方向与进油口或出油口的布置方向大致呈直角,所述卸压单元包括运动部件和卸压基座,运动部件和卸压基座之间设置弹性部件,所述运动部件和卸压基座之间可以发生相对运动,所述卸压基座上设置卸压出口;所述运动部件和卸压基座之间的位置关系应满足:第一工作状态:进油口中的进油推动运动部件使得运动部件封住卸压基座上的卸压出口;第二工作状态:进油口中的进油继续推动运动部件使得进油口和与进油口呈U形布置的出油口发生连通;第三工作状态:停止进油口进油,运动部件在弹性部件的作用下复位而使得进油口和出油口之间的连通发生隔断,接着运动部件打开卸压单元的卸压出口。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机械式脱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卸压单元的布置方向与进油口或出油口的布置方向之间的角度为60~90°。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机械式脱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部件上设置腔体,所述腔体与进油口连通,所述腔体上设置出油孔,所述出油孔用于当机械式脱压机构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连通腔体和出油口。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机械式脱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部件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维哲高国刚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胜祥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