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承重框架以及装配式混凝土墙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71420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5 1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承重框架以及装配式混凝土墙体,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包括承重柱、承重梁以及承重连接柱,承重柱具有固定端以及承重端,固定端与承重端之间具有柱身;相邻的承重柱之间通过承重梁固定连接且形成框架结构,承重梁位于承重端的顶面上,且对应的凸出部插装在承重梁内,承重柱上设置有支撑柱,支撑柱位于承重梁下方;每个框架结构内安装有承重连接柱,承重连接柱与承重柱和承重梁固定连接。装配式混凝土墙体包括承重结构。该混凝土承重框架稳定可靠,抗震能力强,在使用过程不易倒塌,使用安全可靠,且降低了加工制造的难度,节省了加工制造的成本,缩短了施工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混凝土承重框架以及装配式混凝土墙体。
技术介绍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我国建筑结构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它有利于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能源,发展绿色环保建筑,并且有利于提高和保证建筑工程质量。与现浇施工工法相比,装配式RC结构有利于绿色施工,因为装配式施工更能符合绿色施工的节地、节能、节材、节水和环境保护等要求,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包括降低噪音、防止扬尘、减少环境污染、清洁运输、减少场地干扰、节约水、电、材料等资源和能源,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而且,装配式结构可以连续地按顺序完成工程的多个或全部工序,从而减少进场的工程机械种类和数量,消除工序衔接的停闲时间,实现立体交叉作业,减少施工人员,从而提高工效、降低物料消耗、减少环境污染,为绿色施工提供保障。另外,装配式结构在较大程度上减少建筑垃圾(约占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如废钢筋、废铁丝、废竹木材、废弃混凝土等。国内外学者对装配式RC结构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开发了多种装配式结构形式,如无粘结预应力装配式框架、混合连接装配式混凝土框架、预制结构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框架、装配整体式钢骨混凝土框架等。由于我国对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认识不足,导致预制混凝土结构的研究和工程应用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预制混凝土结构在地震区的应用受到限制,因此我国迫切需要展开对预制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的系统研究。专利技术人在研究中发现,传统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在制造过程中至少存在如下缺点:现有的装配式混凝土的结构单一,混凝土预制件之间的连接处的结构强度差,在受到震动或者其他外力时易出现裂缝,存在安全隐患;同时,装配式结构的重心高,稳定性差,抗震能力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承重框架,以改善传统的装配式墙体的结构单一,整体稳定性差,抗震能力弱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墙体,以改善传统的装配式墙体的结构单一,整体稳定性差,抗震能力弱的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承重框架,包括承重柱、承重梁以及承重连接柱,其中:所述承重柱设置有多根,每根所述承重柱竖向设置,每根所述承重柱包括混凝土主体以及钢筋架体,所述钢筋架体包括主筋、第一辅筋以及第二辅筋,所述主筋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混凝土主体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辅筋设置有多根,每根所述第一辅筋与所述主筋倾斜设置,多根所述第一辅筋沿所述主筋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辅筋沿所述主筋的长度方向呈螺旋线状,所述第二辅筋套设在所述主筋上,多根所述第一辅筋与所述第二辅筋固定连接;所述混凝土主体具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固定端以及承重端,所述固定端与所述承重端之间具有柱身,所述固定端的沿平行于所述柱身长度方向投影面积大于所述柱身沿其长度方向的投影面积;相邻的所述承重柱之间通过所述承重梁固定连接且形成框架结构,所述承重梁位于所述承重端的顶面上;每个所述框架结构内安装有所述承重连接柱,所述承重连接柱与所述承重柱和所述承重梁固定连接。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端设置为圆台状,所述固定端具有缩口面以及敞口面,所述固定端的直径沿其长度方向由所述敞口面朝向所述缩口面逐渐减小,所述缩口面固定安装于所述柱身。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端的底端面设置有排水结构。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排水结构包括多个排水槽,所述排水槽设置在所述固定端的底端面,多个所述排水槽平行设置。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排水槽设置为矩形状的通槽,所述排水槽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槽侧壁以及一个槽底壁,所述槽底壁位于两个所述槽侧壁之间,所述排水槽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固定端的周面,所述槽底壁设置为斜面,所述槽底壁的倾斜方向由所述排水槽的一端朝向其另一端。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排水结构还包括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安装在所述排水槽的进水端。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排水结构还包括第一层过滤网以及第二层过滤网,所述第一层过滤网的排水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层过滤网的排水孔的孔径,所述第一层过滤网安装在所述排水槽的出水端,所述第二层过滤网安装在所述排水槽的进水端。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承重柱设置有四根,四根所述承重柱位于同一矩形的四个角处,所述承重梁设置有四根,相邻两根所述承重柱之间设置有一根所述承重梁,所述承重梁垂直于所述承重柱设置。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端、所述柱身以及所述承重端一体浇筑成型。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墙体,包括填充墙以及所述的混凝土承重框架,至少一片所述填充墙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窗户的安装口,所述填充墙安装在对应的所述框架结构内,所述填充墙与所述框架结构通过现浇筑混凝土固定连接。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承重框架,其结构简单合理,便于制造加工,安装与制造方便,成本低,同时,该混凝土承重框架稳定可靠,抗震能力强,在使用过程不易倒塌,使用安全可靠,且降低了加工制造的难度,节省了加工制造的成本,缩短了施工周期。具体的:本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承重框架包括承重柱、承重梁以及多根承重连接柱,承重柱竖向设置,承重柱设置有多根,能够承载竖向载荷,且在承重柱的底部设置有固定端,固定端的沿承重柱长度方向的投影面积大于柱身的投影面积,进而降低了整个承重柱的重心,承重柱在使用过程中不易侧倒,使用更加安全可靠。相邻承重柱之间设置有承重梁,承重梁位于靠近承重柱的顶端的位置,相邻两根承重柱与一根连接该两根承重柱的承重梁形成了框架结构,承重梁与承重柱通过凸出部连接,结构更加紧凑牢固,在承重梁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柱,进一步提高了整体的结构牢固性;同时,在框架结构内安装有承重连接柱,将框架结构围成的空腔隔开形成更多的空腔,便于每个空腔内墙体的安装,降低了安装的难度,降低了墙体的加工难度,缩短了施工的周期。本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混凝土墙体包括混凝土承重框架,具有其所有的优点,墙体结构牢固可靠,不易倾倒,使用安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混凝土承重框架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混凝土承重框架的承重柱的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承重柱的钢筋架体的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承重柱的固定端的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承重梁的结构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装配式混凝土墙体的结构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填充墙的剖视图。图中:承重柱100,固定端110,排水槽111,槽底壁1111,第一层过滤网112,第二层过滤网113,柱身120,承重端130,凸出部131,钢筋架体140,主筋141,第一辅筋142,第二辅筋143,承重梁200,承重连接柱300,支撑柱400,填充墙500,安装孔510,凹凸结构600。具体实施方式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混凝土承重框架以及装配式混凝土墙体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凝土承重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承重柱、承重梁以及承重连接柱,其中:所述承重柱设置有多根,每根所述承重柱竖向设置,每根所述承重柱包括混凝土主体以及钢筋架体,所述钢筋架体包括主筋、第一辅筋以及第二辅筋,所述主筋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混凝土主体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辅筋设置有多根,每根所述第一辅筋与所述主筋倾斜设置,多根所述第一辅筋沿所述主筋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辅筋沿所述主筋的长度方向呈螺旋线状,所述第二辅筋套设在所述主筋上,多根所述第一辅筋与所述第二辅筋固定连接;所述混凝土主体具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固定端以及承重端,所述固定端与所述承重端之间具有柱身,所述固定端的沿平行于所述柱身长度方向投影面积大于所述柱身沿其长度方向的投影面积;相邻的所述承重柱之间通过所述承重梁固定连接且形成框架结构,所述承重梁位于所述承重端的顶面上;每个所述框架结构内安装有所述承重连接柱,所述承重连接柱与所述承重柱和所述承重梁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承重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承重柱、承重梁以及承重连接柱,其中:所述承重柱设置有多根,每根所述承重柱竖向设置,每根所述承重柱包括混凝土主体以及钢筋架体,所述钢筋架体包括主筋、第一辅筋以及第二辅筋,所述主筋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混凝土主体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辅筋设置有多根,每根所述第一辅筋与所述主筋倾斜设置,多根所述第一辅筋沿所述主筋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辅筋沿所述主筋的长度方向呈螺旋线状,所述第二辅筋套设在所述主筋上,多根所述第一辅筋与所述第二辅筋固定连接;所述混凝土主体具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固定端以及承重端,所述固定端与所述承重端之间具有柱身,所述固定端的沿平行于所述柱身长度方向投影面积大于所述柱身沿其长度方向的投影面积;相邻的所述承重柱之间通过所述承重梁固定连接且形成框架结构,所述承重梁位于所述承重端的顶面上;每个所述框架结构内安装有所述承重连接柱,所述承重连接柱与所述承重柱和所述承重梁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承重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设置为圆台状,所述固定端具有缩口面以及敞口面,所述固定端的直径沿其长度方向由所述敞口面朝向所述缩口面逐渐减小,所述缩口面固定安装于所述柱身。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承重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的底端面设置有排水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承重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结构包括多个排水槽,所述排水槽设置在所述固定端的底端面,多个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其明符如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