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水冷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54247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1 2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CPU水冷头,包括外盖、内壳和底板,其中外盖、内壳和底板依次连接,外盖设有进水道和出水道,内壳设有水流道,进水道与出水道均与水流道相连通,底板设有散热槽,水流道与散热槽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三层设计,利用外盖来进行水流的引入和流出,内壳设置水流道,方便水流在其中进行流动,而底板用于和CPU接触,并设有散热槽,方便水流流入散热槽并带走CPU的热量。由于设置了独立的水流道供水流流动,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获得更大更宽的水流道,使得水流能更好地流过CPU表面,也使得底板能获得更大的空间来设置散热槽,因此能提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散热效果,提高其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计算机的散热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CPU水冷头
技术介绍
计算机元件在工作时往往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不但会导致计算机工作的不稳定,使用寿命缩短,甚至可能会使某些元件损坏,所以,通常计算机内会设置散热器以将这些热量吸收。其中CPU(CentralProcessingUnit的简称,即中央处理器)作为计算机的核心元件,通常会配置独立的散热器,而散热器的种类很多,目前,CPU散热器主要采用风冷、水冷等形式,另外,还有在水冷式散热器中安装散热风扇来辅助散热,这样能使散热效果得到提升。对于现有的水冷式CPU散热器,最主要的是与CPU直接接触的CPU水冷头,传统的CPU水冷头,其一般包括两层,一层是用于引入水的引水层,另一层是用于散热的散热层,但由于CPU水冷头的密封性要求高,因此引水层中一般仅设置狭窄的水道,使得用于散热的水流很难流遍CPU的表面,而且保证质量,散热层往往需要设置缓冲层,以防止水流从引水层直接进入时压力太大而损坏,因此使得散热层的水流空间有限,散热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流流动范围大,散热槽设置面积大,散热效果好的CPU水冷头。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CPU水冷头,包括外盖、内壳和底板,其中外盖、内壳和底板依次连接,外盖设有进水道和出水道,内壳设有水流道,进水道与出水道均与水流道相连通,底板设有散热槽,水流道与散热槽相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采用三层设计,利用外盖来进行水流的引入和流出,内壳设置水流道,方便水流在其中进行流动,而底板用于和CPU接触,并设有散热槽,方便水流流入散热槽并带走CPU的热量。由于设置了独立的水流道供水流流动,使得本技术能获得更大更宽的水流道,使得水流能更好地流过CPU表面,也使得底板能获得更大的空间来设置散热槽,因此能提高本技术的散热效果,提高其工作效率。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散热槽包括中心散热槽和四周散热槽,中心散热槽呈长方形,四周散热槽呈“コ”型。长方形的中心散热槽和“コ”型的四周散热槽的散热范围大且加工方便,能提高本技术的散热效果,并降低加工成本。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内壳顶部设有孔,进水道通过孔与水流道相连通。孔的设置能保证水流能顺利进入水流道。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孔为多个,多个孔均为长条状。多个长条状的孔的设置能防止水流的流量过大而使水流冲击到底板,造成底板的损坏,提高本技术的使用寿命。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进水道包括上水口和下水口,其中上水口呈圆形,下水口呈长条状,下水口与孔相连通。圆形的上水口能方便其与各种水冷泵连接,而长条状的下水口能防止水流流量太大,使得压力太强而损坏其他部件,保证本技术的寿命和工作可靠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底板设有安装孔。安装孔的设置能方便底板与其他部件的安装,保证其连接可靠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底板的材料是金属。金属材料的导热性能好,底板选用金属材料能更好地对CPU进行散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技术包括连接脚,其中连接脚与底板相连接。连接脚的设置能方便本技术与CPU的连接,并保证其连接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CPU水冷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CPU水冷头的剖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CPU水冷头的外盖的俯视图。图4为图1所示的CPU水冷头的内壳的俯视图。图5为图1所示的CPU水冷头的底板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参考图1—图5,本技术的CPU水冷头,包括外盖1、内壳2和底板3,外盖1、内壳2和底板3依次通过螺栓连接。外盖1设有进水道11和出水道12,进水道11包括上水口111和下水口112,上水口111和下水口112分别位于进水道11的两端,且上水口111呈圆形,下水口112呈长条状,出水道12包括出水口,出水口也呈圆形。另外,本技术还包括连接脚4,连接脚4安装在底板3底部,与底板3相连接。内壳2内设有水流道21,且内壳2的顶部设有孔22,孔22为多个,且多个孔22均为长条状,且呈密集排布。进水道11的下水口112通过孔22与水流道21相连通,且水流道21还与出水道12相连通。底板3可以选择铁、铜等金属制成,底板3的一面设有散热槽31,散热槽31还与水流道21相连通。散热槽31包括中心散热槽311和四周散热槽312,其中中心散热槽311位于底板3的中心,其形状呈长方形,四周散热槽312位于底板3的四周,其形状呈“コ”型。另外,底板3还设有多个安装孔32,用户可以从底板3的另一面用螺栓通过安装孔32将底板3与其他部件进行安装连接。本技术工作时,将底板3放置在CPU上,并与CPU相接触,同时利用连接脚4使其位置固定,然后将进水道11的上水口111与水冷泵连接,出水道12的出水口与水箱连接。当水冷泵工作时,水流从上水口111流入到进水道11中,再从内壳2的孔22中流入到水流道21中,水流会流遍整个水流道21,且一部分水流会流入底板3的散热槽31中,并填满中心散热槽311和四周散热槽312,最后水流会从出水道12流回到水箱中,水流在流动过程中会不断带走CPU所产生的热量,以此对CPU进行散热。本技术安装简便,水流道21和散热槽31的设置范围大,散热效果好,使用寿命长且工作可靠。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CPU水冷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盖(1)、内壳(2)和底板(3),所述外盖(1)、内壳(2)和底板(3)依次连接,所述外盖(1)设有进水道(11)和出水道(12),所述内壳(2)设有水流道(21),所述进水道(11)与出水道(12)均与水流道(21)相连通,所述底板(3)设有散热槽(31),所述水流道(21)与散热槽(31)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CPU水冷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盖(1)、内壳(2)和底板(3),
所述外盖(1)、内壳(2)和底板(3)依次连接,所述外盖(1)设有进水道
(11)和出水道(12),所述内壳(2)设有水流道(21),所述进水道(11)
与出水道(12)均与水流道(21)相连通,所述底板(3)设有散热槽(31),
所述水流道(21)与散热槽(31)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PU水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槽(31)
包括中心散热槽(311)和四周散热槽(312),所述中心散热槽(311)呈长
方形,所述四周散热槽(312)呈“コ”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PU水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2)顶
部设有孔(22),所述进水道(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春兴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佳梓兴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