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中耳炎的解毒制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17456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9 14:07
一种治疗中耳炎的解毒制剂,是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的:柴胡1~15份、黄芪1~30份、金银花1~15份、连翘1~15份、斑蝥1~3份、蜈蚣10~30条。所述治疗中耳炎的解毒制剂为胶囊剂、散剂等。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治疗中耳炎的解毒制剂,组方的六味中药配伍规律基于中医基本理论,其配方切中中耳炎的中医病因、病机,且制备工艺简单,以“清肝泻火,解毒排脓”为治疗基本理论,结合中耳炎“肝郁气滞,热毒内结”的病理特点,确立“疏风清热,宣肺通窍,清肝泻火,解毒排脓”的治疗原则,经临床验证具有疏肝理气健脾,清热解毒,活血,散结消肿止痛的功效,对中耳炎效果显著,可抑制中耳炎的发展,消散耳道积脓,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医药
,尤其涉及一种治疗中耳炎的解毒制剂
技术介绍
中耳炎是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积液可为浆液性漏出液或渗出液,亦可为粘液。由于目前对本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基本病变等方面的认识不一致,故命名除分泌性中耳炎外,还有渗出的病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浆液性中鼓室积液、胶耳等名称性中耳炎、浆液粘液性中耳炎、中耳积液、非化脓性中耳炎等。本病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多见之一。小儿及成人均可发病,为小儿常见致聋原因之一,本病属中医学“耳胀”、“耳闭”范畴。根据本病主要表现为耳内涨闷堵塞感及听力下降两个特征,在古医籍中有关风聋、耳闭、耳聋等病证的描述。耳胀多由于风邪侵袭,经气痞塞,痰湿浊邪;停聚耳窃所致。而耳闭主要是耳胀失治或反复发作后,脏腑亏损,邪毒滞留,气血瘀阻而成或由外感风热或风寒郁而化热,上焦壅热与气血搏结于耳窍;或肝胆火盛加之风热外袭、内外热毒循经搏结于耳窍,热盛腐蚀肌膜,化生脓汁而为病。现代对中药治疗中耳炎机制的研究:(1)肺炎球菌疫苗的应用。肺炎球菌(肺炎链球菌)是小儿最常见的病原菌,几乎占中耳炎病原菌的一半。(2)He-Ne激光治疗:SOM-He-Ne激光为弱激光,波长为632.8nm,功率一般30~150mW不等,一般治疗分泌性中耳炎采用30mw即可,低强度、低功率He-Ne激光可穿透组织10~15mm。(3)微波治疗SOM:微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机制在于利用微波的非热效应增强细胞代谢过程、促进分泌物的吸收及咽鼓管粘黏膜肿胀的消退。(4)抗生素或其他合成抗菌药。急性期可用如头孢拉定0.5g,4次/d;氧氟沙星0.1~0.2g,3~4次/d。小儿可用氨苄西林50~150mg/kg.d或羟氨苄西林口服,0.15g,3次/d,第3代头孢菌素头孢美特酯0.25g~0.5g/次,2次/d,小儿10mg/kg,2次/d。对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等致病菌抗菌作用较强,可用于对其他抗菌药物不敏感者。(5)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地塞米松或泼尼松等口服,作短期治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中耳炎的解毒制剂,具有疏肝理气健脾,清热解毒,活血,散结消肿止痛的功效,治疗中耳炎效果显著。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治疗中耳炎的解毒制剂,是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的:柴胡1~15份、黄芪1~30份、金银花1~15份、连翘1~15份、斑蝥1~3份、蜈蚣10~30条。所述治疗中耳炎的解毒制剂的制备方法为:按配方重量份数将柴胡、黄芪、金银花、连翘大火烧开,小火煎30min,反复煎煮三次,合并药汁,浓缩后干燥打粉,用20~80目过筛,得混合粉;再按照配方重量份数将斑蝥、蜈蚣打粉,用20~80目过筛后,与所述混合粉混匀,灌装成胶囊(2号),每粒约0.553克。所述治疗中耳炎的解毒制剂为胶囊剂、散剂等。在本专利技术的组方中。柴胡:辛、苦,微寒;归肝、胆、肺经。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肺、脾、肝、肾经。补齐固表,托疮生肌。主治体虚自汗,久泻,脱肛,子宫脱垂,慢性肾炎,体虚浮肿,慢性溃疡,疮口久不愈合。金银花:甘,寒;归肺、心、胃、大肠经。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主治: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发热,痈肿疮疡,咽喉肿痛,热毒痢疾。连翘:性味苦,微辛,寒;归肺、胃、心、小肠经。清热解毒,疏风热,清心热。斑蝥:味辛、性温、有毒;入大肠、小肠、肝、肾经。《本草经疏》:入手阳明、手太阳经。《玉楸药解》:入足厥阴肝经。《会约医镜》:入肺、脾二经。《本草再新》:入肝、脾、肾三经。肾经攻毒蚀疮;逐瘀散结痈疽;瘰疬;顽癣;经闭;癥瘕;癌肿攻毒蚀疮;逐瘀散结。主痈疽;瘰疬;顽癣;经闭;症瘕;癌肿。用于癓瘕肿块,积年顽癣,瘰疬,赘疣,痈疽不溃,恶疮死肌。蜈蚣:味辛,温。有毒,归肝经。功效:熄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主治:用于急慢惊风,破伤风,疮疡肿毒,偏正头痛,风湿痹痛。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治疗中耳炎的解毒制剂,组方的六味中药配伍规律基于中医基本理论,其配方切中中耳炎的中医病因、病机,且制备工艺简单,以“清肝泻火,解毒排脓”为治疗基本理论,结合中耳炎“肝郁气滞,热毒内结”的病理特点,确立“疏风清热,宣肺通窍,清肝泻火,解毒排脓”的治疗原则,经临床验证具有疏肝理气健脾,清热解毒,活血,散结消肿止痛的功效,对中耳炎效果显著,不但可抑制中耳炎的发展,还可消散耳道积脓,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该类药物的功效使得该解毒制剂在治疗热性病,诸如里热盛及痈疮、疖肿疔毒、斑疹等病症时亦取得不错的疗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治疗中耳炎的解毒制剂,是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的:柴胡15份、黄芪30份、金银花15份、连翘15份、斑蝥3份、蜈蚣30条。所述治疗中耳炎的解毒制剂为胶囊剂,其制备方法为:按配方重量份数将柴胡、黄芪、金银花、连翘大火烧开,小火煎30min,反复煎煮三次,合并药汁,浓缩后干燥打粉,用80目过筛,得混合粉;再按照配方重量份数将斑蝥、蜈蚣打粉,用80目过筛后,与所述混合粉混匀制备成散剂,然后灌装成2号胶囊,每粒胶囊约0.553克,按照病情每次服用2~5粒,儿童减半,每日三次口服。采用本实施例解毒胶囊治疗中耳炎的典型病例。1、王某,女,26岁。主诉:童年时右乳曾做乳突根治术,但渗液不涸,为十七八年之久,分泌物为脓性黄色,有较浓臭味,偶有血迹。失听,鸣声多样,头痛在右侧。左耳听力下降,偶有轻度眩晕。治疗:每日服用三次本实施例的解毒胶囊,每次五粒,服完三天,耳脓减少;服完五天,耳脓基本消失,听力恢复,精神、食欲正常;服用十五天痊愈。2、张某,女,35岁。主诉:左耳朵堵塞,头闷,脑袋有时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发病已有两个月,在这期间一直在中医院治疗,效果不明显。治疗:每日服用三次本实施例的解毒胶囊,每次五粒,病情三日好转,分泌物明显减少,服用十三日后痊愈。3、凡某,男,20岁。主诉:自五月感冒之后开始耳中憋气,听力下降,敢用穿刺,有积液抽出,抽液七八次之多。所苦者,抽出后不久又积。现在每当抽出之后听力可暂为提高一时。近来听力又下降,耳内有憋气感,自声加强。治疗:每日服用三次本实施例的解毒胶囊,每次五粒,病情五日好转,分泌物明显减少,服用十日后痊愈。4、邵某,男,41岁。主诉:三个月前因一次外感后,遗留两耳觉有气堵塞感,以致听力下降,曾到我市人民医院检查诊断为中耳炎,在院输液及口服药物治疗近一月“药名不详”,未见效。治疗:每日服用三次本实施例的解毒胶囊,每次五粒,病情五日好转,分泌物明显减少,服用十五日后痊愈。5、钱某某,女,44岁。主诉:感冒引起左耳失聪闭塞,听力下降,自声增强,伴以耳鸣。西医诊断为卡他性中耳炎。检查:左鼓膜完整,稍有下陷感,舌薄苔,脉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中耳炎的解毒制剂,其特征在于,是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的:柴胡1~15份、黄芪1~30份、金银花1~15份、连翘1~15份、斑蝥1~3份、蜈蚣10~30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中耳炎的解毒制剂,其特征在于,是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的:柴胡1~15份、黄芪1~30份、金银花1~15份、连翘1~15份、斑蝥1~3份、蜈蚣10~30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中耳炎的解毒制剂,其特征在于,是由如下原料组成的:柴胡15份、黄芪30份、金银花15份、连翘15份、斑蝥3份、蜈蚣30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中耳炎的解毒制剂,其特征在于,是由如下原料组成的:柴胡9份、黄芪20份、金银花9份、连翘9份、斑蝥2份、蜈蚣20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中耳炎的解毒制剂,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丽艳李芮商雪纯金钰婷何晶晶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