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97743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8 0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耳机,包括具有内腔的壳体,以及连通所述壳体内腔的出音孔,在所述壳体的内腔中设置有发声单元,所述发声单元通过柔性透音部覆盖在所述出音孔的位置;其中,所述柔性透音部与出音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通孔;在所述发声单元上与柔性透音部相反的一侧还设置有驱动发声单元挤压柔性透音部的推动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可调耳机,在所述发声单元上与柔性透音部相反的一侧还设置推动装置,通过该推动装置可以驱动发声单元朝向柔性透音部的方向移动并挤压柔性透音部,通过改变柔性透音部的压缩量来实现不同程度的声短路,达到调节耳机低频响应的目的,从而为用户提供不同的音质感受。

Adjustable earpho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djustable headset,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with an inner cavity, and communicated with the inner chamber of the shell of the sound hole in the cavity of th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sound unit, the sounding unit through the flexible transparent sound coverage at the sound outlet position; among them, the flexible and transparent treble a hole corresponding to the position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hole; the sound unit on the opposite side of the transparent and flexible sound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driving sound unit driving device through the flexible extrusion lin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adjustable headset, the sound unit on the opposite side of the transparent and flexible sound urging means is provided by the drive device can drive the sound unit toward the direction of mobile and flexible sound through extrusion through flexible stresses, by changing the compression to achieve flexible transparent treble sound short in different degree, to adjust the headset low-frequency response, so as to provide different quality experience for us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耳机,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频响可调的耳机。
技术介绍
耳机在现代电子消费产品中应用很广,如与数码音乐设备相连为个人提供声响。现有的耳机包括耳机前壳体和耳机后壳体,耳机前壳体上设有耳套,耳机后壳体为封闭式或半封闭式,耳套有时候采用不透气的皮质耳套。这种结构的耳机,耳套与耳机前壳体结合在一起形成前声腔,耳机前壳体和耳机后壳体结合在一起形成后声腔。但是不同的耳机使用者,对于耳机频响的喜好不同,而且对于不同的使用环境,也需要将耳机调节到不同的频响以适应人们的需要,现有的耳机结构无法满足人们上述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耳机的新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可调耳机,包括具有内腔的壳体,以及连通所述壳体内腔的出音孔,在所述壳体的内腔中设置有发声单元,所述发声单元通过柔性透音部覆盖在所述出音孔的位置;其中,所述柔性透音部与出音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通孔;在所述发声单元上与柔性透音部相反的一侧还设置有驱动发声单元挤压柔性透音部的推动装置。优选的是,所述柔性透音部为透音泡棉。优选的是,所述推动装置包括用于与发声单元配合的推动支架以及与推动支架配合的螺纹部,所述推动支架位于壳体的内腔中,所述螺纹部穿出壳体的侧壁,并与壳体的侧壁螺纹连接。优选的是,所述推动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壳体内腔中的固定架,所述推动支架与固定架导向配合在一起。优选的是,所述螺纹部与推动支架转动连接。优选的是,所述螺纹部与推动支架接触在一起。优选的是,在所述壳体的内腔中还设置有限制发声单元至少两侧的挡板。优选的是,还包括与壳体内腔连通的出音管。优选的是,所述出音管相对于壳体倾斜设置。优选的是,所述出音管贯通至壳体的内腔中,并在出音管的端面上形成一侧壁部,所述发声单元通过柔性透音部紧贴在出音管的侧壁部上。本技术的可调耳机,在所述发声单元上与柔性透音部相反的一侧还设置推动装置,通过该推动装置可以驱动发声单元朝向柔性透音部的方向移动并挤压柔性透音部,通过改变柔性透音部的压缩量来实现不同程度的声短路,达到调节耳机低频响应的目的,从而为用户提供不同的音质感受。本技术的技术人发现,在现有技术中,耳机无法满足人们对不同低频响应的要求。因此,本技术所要实现的技术任务或者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未想到的或者没有预期到的,故本技术是一种新的技术方案。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附图说明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图1是本技术耳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爆炸图。图3是图1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参考图1、图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耳机,其包括具有内腔的壳体1,以及连通所述壳体1内腔的出音孔。所述壳体1可以包括上壳体、下壳体,该上壳体、下壳体扣合在一起后,形成了用于容纳耳机各器件的内腔。在所述壳体1的内腔中设置有发声单元3,发声单元3安装在壳体1的内腔中,使得发声单元3发出的声音可以通过出音孔传递至外界。具体地,所述发声单元3通过柔性透音部2覆盖在所述出音孔的位置,发声单元3正对出音孔的位置,所述柔性透音部2设置在发声单元3和出音孔之间的位置。本技术的柔性透音部2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材料,例如柔性泡棉等具有微孔结构的材料。所述柔性透音部2与出音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通孔,使得发声单元3发出的声音大部分经过柔性透音部2的通孔进入到出音孔内,最终从出音孔传递至外界。发声单元3发出的声音有一小部分会透过柔性透音部2传递至壳体的内腔中,以实现声短路,从而影响耳机的低频响应。本技术的可调耳机,在所述发声单元3上与柔性透音部2相反的一侧还设置推动装置,通过该推动装置可以驱动发声单元3朝向柔性透音部2的方向移动并挤压该柔性透音部2,通过改变柔性透音部2的压缩量来实现不同程度的声短路,达到调节耳机低频响应的目的,从而为用户提供不同的音质感受。优选的是,所述发声单元3导向配合在壳体1的内腔中,例如可在壳体1的内腔中设置至少两块挡板9,该两块挡板9位于发声单元3两侧,从而为发声单元3的移动提供限位导向的作用,参考图2。本技术的推动装置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位移发生装置,在本技术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推动装置包括用于与发声单元3配合的推动支架4以及与推动支架4配合的螺纹部7,推动支架4安装在所述壳体1的内腔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壳体1的内腔中还设置有固定架5,所述推动支架4导向配合在固定架5上,使得该固定架5可以为推动支架4的移动提供导向的作用。所述螺纹部7穿出壳体1的侧壁,并与壳体1的侧壁螺纹连接在一起。该螺纹部7例如可以是一具有外螺纹结构的螺杆或者螺丝,在所述壳体1的侧壁内设置有与螺纹部7配合的螺母6,螺纹部7与螺母6咬合在一起。当需要调节耳机的低频响应时,例如可以向内旋进螺纹部7,使得螺纹部7可以驱动推动支架4行进,最终带动发声单元3做挤压柔性透音部2的动作,从而增大了柔性透音部2的压缩量;当向外退出螺纹部7的时候,柔性透音部2在自身的弹性作用力下复位,从而减小了柔性透音部2的压缩量。在本技术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螺纹部7与推动支架4接触在一起,向内旋进螺纹部7的时候,该螺纹部7可以驱动推动支架4向内移动。在本技术另一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螺纹部7的端头可以与推动支架4转动连接在一起,在螺纹部7旋转进入的过程中,可以保证推动支架4不会跟着螺纹部7一起旋转;同时,螺纹部7与推动支架4连接在一起,使得该螺纹部7与推动支架4同步运动,例如当向外旋转螺纹部7退出的时候,可带动该推动支架4一同退出,为柔性透音部2的复位提供空间。本技术的可调耳机可以是入耳式耳机,上述的出音孔设置在用于塞入耳内的出音管10中,该出音管10与壳体1的内腔连通,参考图1、图3。在本技术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出音管10设置在壳体1的下端,并相对于壳体1倾斜设置。优选的是,所述出音管10贯通至壳体1的内腔中,并在出音管1的端面上形成一侧壁部8,所述发声单元3通过柔性透音部2紧贴在出音管10的侧壁部8上。该侧壁部8与上述的两个挡板9可以构成一U形的限位结构,发声单元3位于该U形限位结构内,实现了发声单元3的限位、导向。虽然已经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调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内腔的壳体(1),以及连通所述壳体(1)内腔的出音孔,在所述壳体(1)的内腔中设置有发声单元(3),所述发声单元(3)通过柔性透音部(2)覆盖在所述出音孔的位置;其中,所述柔性透音部(2)与出音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通孔;在所述发声单元(3)上与柔性透音部(2)相反的一侧还设置有驱动发声单元(3)挤压柔性透音部(2)的推动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内腔的壳体(1),以及连通所述壳体(1)内腔的出音孔,在所述壳体(1)的内腔中设置有发声单元(3),所述发声单元(3)通过柔性透音部(2)覆盖在所述出音孔的位置;其中,所述柔性透音部(2)与出音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通孔;在所述发声单元(3)上与柔性透音部(2)相反的一侧还设置有驱动发声单元(3)挤压柔性透音部(2)的推动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透音部(2)为透音泡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装置包括用于与发声单元(3)配合的推动支架(4)以及与推动支架(4)配合的螺纹部(7),所述推动支架(4)位于壳体(1)的内腔中,所述螺纹部(7)穿出壳体(1)的侧壁,并与壳体(1)的侧壁螺纹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壳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云飞于丽杰汤文超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