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观测
,具体是涉及一种水库坝前垂向水温参混逆温效应观测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水利水电工程等拦河水工建筑物成库后改变了水库库区的水文情势与水体环境,水库既调蓄水量又储存热量,可能会导致水库库区水体水温出现分层现象。对于水温分层型水库,其坝前垂向水温结构总体来说可分为库面的温水层、库中的斜温层、库下的冷水层三个部分,水温分层型水库大多数的增暖和冷却现象都在温水层(温变层)进行,温水层以下是温度变化较迅速的斜温层(温跃层),斜温层以下是热量难以交换的冷水层(滞温层)。对于水温分层型水库,在夏季,水温分层后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斜温层,坝前水域水体温度在水平方向上保持不变,仅垂直方向存在变化,而且由水温引起的垂向密度梯度上下(下面水体重、上面水体轻)很难产生渗混,形成了入流和出流的水平层流;根据我国大部分水温分层型水库统计资料,其夏季库面温水层和库下冷水层温差可达15~20℃。在秋季,水温分层型水库表层水温度降低,密度增加,库面水下沉,产生对流现象,进入对流期,这样入流和出流的流动,再加上来水的均匀渗混,使库水温达到了均匀分布。在冬季,水温分层型水库坝前表层水体水温基本处于均匀分布,部分水温分层型水库还可能会形成表面冰盖,冰盖下面是4℃的水,形成冬季坝前水体逆温分层分布。春季来临后,水库上层热量的输入大于支出,使水库表面温度升高,接近4℃时,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库坝前垂向水温参混逆温效应观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根据水温分层型水库坝前水域不同季节的垂向水温结构参混逆温动态变化实际,提出了水温分层水库坝前垂向水温参混逆温动态变化的观测垂线布设、垂线测点布设以及观测工作周期安排;所述水温分层水库坝前垂向水温参混逆温动态变化的观测垂线布设,是指在水温分层型水库坝前水域一定范围布设若干坝前垂向水温参混逆温动态变化观测垂线,以观测坝前水域不同季节的垂向水温结构参混逆温动态变化情况;所述水温分层水库坝前垂向水温参混逆温动态变化的垂线测点布设,是指根据坝前水域水深及观测工作精度要求,在布设的坝前垂向水温参混逆温动态变化观测垂线上采取自动观测、人工观测或自动观测加人工观测的方式,以观测坝前水域不同季节的垂向水温结构参混逆温动态变化情况;所述水温分层水库坝前垂向水温参混逆温动态变化的观测工作周期安排,是指根据水温分层型水库不同季节坝前水域水体垂向参混逆温、水量交换变化情况,结合不同季节坝前水域垂向水温变化实际,在坝前垂向水温参混逆温动态变化观测垂线上采取长期自动观测或定期人工观测或长期自动观测加定期人工观测的方式,以观测坝前水域不同季节的垂向水温结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库坝前垂向水温参混逆温效应观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方法是根据水温分层型水库坝前水域不同季节的垂向水温结构参
混逆温动态变化实际,提出了水温分层水库坝前垂向水温参混逆温动
态变化的观测垂线布设、垂线测点布设以及观测工作周期安排;
所述水温分层水库坝前垂向水温参混逆温动态变化的观测垂线
布设,是指在水温分层型水库坝前水域一定范围布设若干坝前垂向水
温参混逆温动态变化观测垂线,以观测坝前水域不同季节的垂向水温
结构参混逆温动态变化情况;
所述水温分层水库坝前垂向水温参混逆温动态变化的垂线测点
布设,是指根据坝前水域水深及观测工作精度要求,在布设的坝前垂
向水温参混逆温动态变化观测垂线上采取自动观测、人工观测或自动
观测加人工观测的方式,以观测坝前水域不同季节的垂向水温结构参
混逆温动态变化情况;
所述水温分层水库坝前垂向水温参混逆温动态变化的观测工作
周期安排,是指根据水温分层型水库不同季节坝前水域水体垂向参混
逆温、水量交换变化情况,结合不同季节坝前水域垂向水温变化实际,
在坝前垂向水温参混逆温动态变化观测垂线上采取长期自动观测或
定期人工观测或长期自动观测加定期人工观测的方式,以观测坝前水
域不同季节的垂向水温结构参混逆温动态变化情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库坝前垂向水温参混逆温效应
观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布设若干坝前垂向水温参混逆温动态变
化观测垂线,是指根据观测工作精度要求,分别在坝前库区河道深弘
线上与进水口中心线上布设若干坝前垂向水温参混逆温动态变化观
测垂线,观测垂线具体布设数目、位置分布应根据观测精度工作要求
确定,各观测垂线在河道横向与纵向上的间距宜在200米~500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库坝前垂向水温参混逆温效应
\t观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坝前垂向水温参混逆温动态变化观测垂
线的具体布置数量如下:
当坝前水域宽度在500米以内时,水温观测垂线为1条~2条,
其中坝前库区河道深弘线上至少设置1条;
当坝前水域宽度在500米至1000米时,水温观测垂线宜为2条
~3条,其中坝前库区河道深弘线上、进水口中心线上至少各设置1
条;
当坝前水域宽度在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理,王志光,魏浪,陈国柱,纵霄,王海磊,赵再兴,李鑫,王火云,杨桃萍,唐忠波,张南波,范欣柯,张倩,张磊,周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