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线及电器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45293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5 17: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源线及电器设备,其中,电源线包括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第一导线包括第一载流芯和包裹在第一载流芯外侧壁上的第一绝缘层,第二导线包括第二载流芯和包裹在第二载流芯外侧壁上的第二绝缘层;绝缘件,绝缘件具有第一容置腔;容置件,容置件设于第一容置腔内,容置件具有导电性,容置件具有第二容置腔,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设于第二容置腔内;导电粉末,导电粉末设于第二容置腔内,导电粉末分别与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接触,并和容置件电连接;漏电检测导体,漏电检测导体设于第二容置腔外侧,并与容置件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能够准确和及时地检测电源线漏电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器
,特别涉及一种电源线及电器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家用电器的日益普及,如空调、洗衣机、电冰箱、电压力锅等电器设备逐渐出现在大多数家庭中,人们对家用电器的使用安全越来越重视。目前,各种家用电器一般都自带一根电源线,通过该电源线给电器供电。然而,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该电源线由于老化、动物撕咬、挤压或在电器移动过程中磨损等问题,造成漏电或线路短路而引起人畜触电或着火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源线,旨在准确和及时地检测电源线漏电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电源线,包括: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所述第一导线包括第一载流芯和包裹在所述第一载流芯外侧壁上的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二导线包括第二载流芯和包裹在所述第二载流芯外侧壁上的第二绝缘层;绝缘件,所述绝缘件具有第一容置腔;容置件,所述容置件设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内,所述容置件具有导电性,所述容置件具有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设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导电粉末,所述导电粉末设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所述导电粉末分别与所述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接触,并和所述容置件电连接;漏电检测导体,所述漏电检测导体设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外侧,并与所述容置件电连接。优选地,所述导电粉末填充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优选地,所述漏电检测导体与所述容置件的外侧壁接触。优选地,所述导电粉末为石墨粉或金属粉。优选地,所述容置件为金属层或导电橡胶层。优选地,所述容置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间隔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间隔设置。优选地,所述漏电检测导体为导电线。优选地,所述电源线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内的第三导线,所述第三导线用于接地,所述第三导线包括第三载流芯和包裹在所述第三载流芯外侧壁上的第三绝缘层。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器设备,包括电器设备本体和与所述电器设备本体电连接的电源线,该电源线包括: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所述第一导线包括第一载流芯和包裹在所述第一载流芯外侧壁上的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二导线包括第二载流芯和包裹在所述第二载流芯外侧壁上的第二绝缘层;绝缘件,所述绝缘件具有第一容置腔;容置件,所述容置件设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内,所述容置件具有导电性,所述容置件具有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设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导电粉末,所述导电粉末设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所述导电粉末分别与所述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接触,并和所述容置件电连接;漏电检测导体,所述漏电检测导体设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外侧,并与所述容置件电连接。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采用第一导线包括第一载流芯和包裹在所述第一载流芯外侧壁上的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二导线包括第二载流芯和包裹在所述第二载流芯外侧壁上的第二绝缘层;所述绝缘件具有第一容置腔;所述容置件设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内,所述容置件具有导电性,所述容置件具有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设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所述导电粉末设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所述导电粉末分别与所述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接触,并与所述容置件电连接;所述漏电检测导体设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外侧,并与所述容置件电连接。当第一绝缘层和/或第二绝缘层受损时,第一载流芯和/或第二载流芯就会从第一绝缘层和/或第二绝缘层的受损处产生漏电问题,而本技术通过在第二容置腔内设置与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接触的导电粉末,使得第一载流芯和/或第二载流芯在第一绝缘层和/或第二绝缘层的受损处与导电粉末接触,而导电粉末是与容置件电连接的,且容置件又是与漏电检测导体电连接的,如此,漏电检测导体可准确、及时地发现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的漏电现象。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电源线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电源线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第一导线11第一载流芯12第一绝缘层20第二导线21第二载流芯22第二绝缘层30第三导线31第三载流芯32第三绝缘层40绝缘件41第一容置腔50容置件51第二容置腔60导电粉末70漏电检测导体80导电薄膜81第三容置腔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其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在本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其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提出一种电源线,该电源线具有漏电检测导体,以方便将该电源线应用于具有漏电自检功能的电源线组件中。如图1和2所示,该电源线包括第一导线10、第二导线20、绝缘件40、容置件50、导电粉末60和漏电检测导体70。其中,第一导线10包括第一载流芯11和包裹在所述第一载流芯11外侧壁上的第一绝缘层12,所述第二导线20包括第二载流芯21和包裹在所述第二载流芯21外侧壁上的第二绝缘层22;所述绝缘件40具有第一容置腔41;所述容置件50设于所述第一容置腔41内,所述容置件50具有导电性,所述容置件50具有第二容置腔51,所述第一导线10和第二导线20设于所述第二容置腔51内;所述导电粉末60设于所述第二容置腔51内,所述导电粉末60分别与所述第一绝缘层12和第二绝缘层22接触,并与所述容置件50电连接;所述漏电检测导体70设于所述第二容置腔51外侧,并与所述容置件50电连接。当第一绝缘层12和/或第二绝缘层22受损时,第一载流芯11和/或第二载流芯21就会从第一绝缘层12和/或第二绝缘层22的受损处产生漏电问题,而本技术通过在第二容置腔51内设置与第一绝缘层12和第二绝缘层22接触的导电粉末60,使得第一载流芯11和/或第二载流芯21在第一绝缘层12和/或第二绝缘层22的受损处与导电粉末60接触,而导电粉末60是与容置件50电连接的,且容置件50又是与漏电检测导体70电连接的,如此,漏电检测导体70可准确、及时地发现第一导线10和第二导线20的漏电现象,然后通过脱扣机构及时地断开电源,考虑到本技术中漏电检测导体70一般是检测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源线及电器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源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所述第一导线包括第一载流芯和包裹在所述第一载流芯外侧壁上的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二导线包括第二载流芯和包裹在所述第二载流芯外侧壁上的第二绝缘层;绝缘件,所述绝缘件具有第一容置腔;容置件,所述容置件设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内,所述容置件具有导电性,所述容置件具有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设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导电粉末,所述导电粉末设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所述导电粉末分别与所述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接触,并和所述容置件电连接;漏电检测导体,所述漏电检测导体设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外侧,并与所述容置件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所述第一导线包括第一载流芯和包裹在所述第一载流芯外侧壁上的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二导线包括第二载流芯和包裹在所述第二载流芯外侧壁上的第二绝缘层;绝缘件,所述绝缘件具有第一容置腔;容置件,所述容置件设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内,所述容置件具有导电性,所述容置件具有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设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导电粉末,所述导电粉末设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所述导电粉末分别与所述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接触,并和所述容置件电连接;漏电检测导体,所述漏电检测导体设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外侧,并与所述容置件电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粉末填充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电检测导体与所述容置件的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兆忠许蔡辉麦智炜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