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衩大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37269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5 12:12
一种开衩大衣,所述大衣包括左衣片面A、右衣片面B、以及对应的左衣片里A’、右衣片里B’。左衣片面A和右衣片面B开衩处缝份为1‑2cm,开衩以上缝份与下侧开衩处缝份平齐,宽度等于衩宽度与衩缝份宽度之和,左、右衣片面A、B在外侧沿缝份自上而下缝纫缉线,缝至开衩口O处,拐向开衩止点P,缝线呈“L”形。左衣片里A’和右衣片里B’在外侧沿缝份自上而下缉线至开衩止点P处,左右衣片里开衩处缝份分别对应与左右衣片面开衩处缝份缝合,左右衣片里的缝合线形状为弧度平缓的“S”形,二者形状结构互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改进衣片面里的版型结构及缝合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丝缕纱向线问题,受力部位变点为面,彻底杜绝了面开衩撕裂、里毛漏、操作繁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服装
的一种开衩大衣。
技术介绍
开衩主要是指在服装结构设计中,指为穿脱活动方便或造型的需要而在服装上设置的开口,是服装结构中的一个重要构成因素。开衩的部位十分讲究做工,工艺欠缺的开衩,无论面料如何昂贵,图案怎么漂亮,都会给人以劣质之感,使服装大打折扣。衩的缝制讲究柔和平服,既要考虑结构变化,又要考虑工艺技巧。以往传统的服装叠门衩由于在开衩口处缝份形态类似“L”形,存在应力集中点,开衩口强度较低易变形撕裂,严重缩短服装产品使用寿命,降低了产品质量。授权公告号CN101816469B的专利提出:背衩拐角圆形缝合工艺,将衩角缝合时的缝线做成“J”形,如图1、5所示。授权公告号CN101816469B的专利提出:服装迭门衩结构制作方法,在开衩口处斜向外下方开始缉弧形缝线,如图2、6所示。以上两个专利均是为了使衩口的受力得到分散转移,以增强衩口抗撕裂能力,但实践证明,二者都只是做了受力的一小部分转移,受力部位变点为线,只起到了一定的分散应力作用,由于开衩部位的缝份形态仍然是类似“L”形,丝缕纱向线不同,日常穿着中难免还会出现开衩变形撕裂情况。现有技术的挂里子服装开衩结构,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开衩大衣,包括左衣片面A、右衣片面B、以及对应的左衣片里A’、右衣片里B’,左衣片面A和右衣片面B开衩处缝份1为1‑2cm,开衩以上缝份2与下侧开衩处缝份1平齐,宽度等于开衩宽度与开衩缝份宽度之和,所述左衣片面A和右衣片面B在外侧沿缝份自上而下进行缝纫缉线,缝至开衩口O处,拐向开衩止点P,缝线3缝至开衩止点P处,所述缝线3呈“L”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衩大衣,包括左衣片面A、右衣片面B、以及对应的左衣片里A’、右衣片里B’,左衣片面A和右衣片面B开衩处缝份1为1-2cm,开衩以上缝份2与下侧开衩处缝份1平齐,宽度等于开衩宽度与开衩缝份宽度之和,所述左衣片面A和右衣片面B在外侧沿缝份自上而下进行缝纫缉线,缝至开衩口O处,拐向开衩止点P,缝线3缝至开衩止点P处,所述缝线3呈“L”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衩大衣,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华遇喜娜马娜娜范雯文于高飞于学莉刘海燕严风环张德弘孙丽娟李红霞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舒朗服装服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