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集尘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2280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5 0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静电集尘模块,其包含一电晕单元与一收集单元。电晕单元呈扁平状且带负电,其一表面设有多个凸出结构,凸出结构用以产生尖端放电;收集单元呈扁平状且带正电,收集单元的一收集面朝向电晕单元的多个凸出结构,收集单元与电晕单元之间具有一距离且形成一尖端放电区,尖端放电区供气体通过;当气体通过凸出结构时,气体中的微粒被电晕单元的电场充电,且微粒附着于收集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静电集尘模块,尤指一种将电晕单元与集尘单元结合为一模块且扁平化的静电集尘模块。
技术介绍
中国气象局在1月28日修订了霾预警标准,将PM2.5指数(<2.5um/m3)作为发布预警的重要指标之一,新英格兰医学期刊指出PM2.5(<2.5um)每增加10微克,就会提高10%的肺癌发生率,各类癌症的发病率也会提高5%。世界卫生组织也提及:每增加10μg/m3的PM10将提高0.2-0.6%的死亡率,每增加10μg/m3的PM2.5将提高6-13%的心肺疾病致死率。由于环境气体中的灰尘微粒对人体具有极大的危害,因此气体净化机的结构也不断地改进。市面上的气体净化机种类虽然很多,但针对可真正去除PM2.5(包含纳米粉尘病毒、细菌、霉菌孢子及尘螨排泄物等细微粒)的净化机并不多,静电式集尘器由于具备高细微粒去除效率、省电、低压损及无滤材的特性,预计将来将成为气体净化机的主流。但也因需要较长的灰尘与电极接触时间,因此要达到可携式设计较为困难。现有的静电式集尘器的结构主要包括分开设置的一电晕区以及一收集区,电晕区用以产生静电放电,收集区则用以收集脏污,如前所述,由于电晕区与收集区是分开设置的两个区域,因此造成电性连接困难,不仅结构复杂、整体体积庞大,同时使得成本高且保养维修不易。此外,目前工业用或一般市售静电式集尘器,大多以多片式或蜂巢结构来达到增加灰尘与电极接触的时间的效果,然而,无论是多片式还是蜂巢结构,在后续保养与清洁上都非常困难。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将电晕放电单元与集尘单元结合为一体且扁平化,可简化结构、缩小体积、降低成本且易于维修保养的“静电集尘模块”,为当前重要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静电集尘模块,包含:一电晕单元,呈扁平状且带负电,其一表面设有多个凸出结构,凸出结构用以产生尖端放电;以及一收集单元,呈扁平状且带正电,收集单元的一收集面朝向电晕单元的多个凸出结构,凸出结构与收集面之间具有一距离且形成一尖端放电区,尖端放电区供气体通过;当气体通过凸出结构时,气体中的微粒被电晕单元的电场充电,且微粒附着于收集面。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气体由该电晕单元与该收集单元相对应的其中一侧缘的一端进入该尖端放电区,之后由该电晕单元与该收集单元相对应的另一侧缘的一端流出该尖端放电区。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收集单元设有至少一贯穿该收集单元的第一贯穿部。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气体由该收集单元相对于朝向该电晕单元的一面通过该第一贯穿部进入该尖端放电区,之后由该电晕单元的周缘流出该尖端放电区。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气体由该电晕单元的周缘进入该尖端放电区,之后通过该第一贯穿部流出该尖端放电区。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电晕单元设有至少一贯穿该电晕单元的第二贯穿部。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气体由该电晕单元与该收集单元相对应的其中一侧缘的一端进入该尖端放电区,之后通过该第二贯穿部流出该尖端放电区。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气体由该第二贯穿部进入该尖端放电区,之后由该电晕单元与该收集单元相对应的其中一侧缘的一端流出该尖端放电区。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收集单元设有至少一贯穿该收集单元的第一贯穿部,该电晕单元设有至少一贯穿该电晕单元的第二贯穿部。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气体由该第二贯穿部进入该尖端放电区,之后经由该第一贯穿部流出该尖端放电区。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气体由该第一贯穿部进入该尖端放电区,之后经由该第二贯穿部流出该尖端放电区。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凸出结构为尖形凸出结构,其朝向该收集单元的面为尖形,该尖形凸出结构的断面呈尖锥形或三角形。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凸出结构为矩形凸出结构,其朝向该收集单元的面为平面,该矩形凸出结构的断面呈矩形。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凸出结构呈长条形,该多个凸出结构以其长度的延伸方向相互平行并列设置于该电晕单元。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凸出结构由多个子凸出单元构成。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相邻两个该凸出结构的该多个子凸出单元交错或相对应设置。本技术提供的静电集尘模块,将扁平状电晕单元与扁平状收集单元结合为一模块,可简化结构、缩小体积、降低成本且易于维修保养。此外,于长时间使用后,可将吸附有微粒的收集单元拆下清洗或保养,即可继续使用,亦提升使用者的便利性。附图说明图1至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四款不同静电集尘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利用图4结构但气体流向相反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中的电晕单元的底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具有矩形凸出结构的电晕单元的底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具有矩形凸出结构的电晕单元另一实施例的底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10A、10B、10C-电晕单元;11、11A、11B、11C-凸出结构;111C-子凸出单元;12A-第二贯穿部;20、20A-收集单元;21、21A-收集面;22A-第一贯穿部;D-距离;G-气体。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静电集尘模块,其包含一呈扁平状且带负电的电晕单元10与一呈扁平状且带正电的收集单元20。电晕单元10的一表面设有多个凸出结构11,凸出结构11用以产生尖端放电。收集单元20的一收集面21朝向电晕单元10的多个凸出结构11。凸出结构11与收集面21之间具有一距离D,且于凸出结构11与收集面21间形成一尖端放电区,尖端放电区可供气体G通过。于本实施例中,气体G由电晕单元10与收集单元20相对应的其中一侧缘的一端(图1所示右侧端)进入尖端放电区,之后由电晕单元10与收集单元20相对应的另一侧缘的一端(图1所示左侧端)流出尖端放电区。当气体G通过凸出结构11时,气体G中的微粒会被电晕单元10的电场充电,且微粒会附着于收集面21。如图2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静电集尘模块,其包含一呈扁平状且带负电的电晕单元10与一呈扁平状且带正电的收集单元20A。电晕单元10的一表面设有多个凸出结构11,凸出结构11用以产生尖端放电。收集单元20A的一收集面21A朝向电晕单元10的多个凸出结构11,收集单元20A设有至少一贯穿收集单元20A的第一贯穿部22A。凸出结构11与收集面21A之间具有一距离D且形成一尖端放电区,尖端放电区可供气体G通过。于本实施例中,气体G由收集单元20A相对于朝向电晕单元10的一面(图2所示收集单元20A的底面)通过第一贯穿部22A进入尖端放电区,之后由电晕单元10的周缘流出尖端放电区。当气体G通过凸出结构11时,气体G中的微粒会被电晕单元10的电场充电,且微粒会附着于收集面21A。如图3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静电集尘模块,其包含一呈扁平状且带负电的电晕单元10A与一呈扁平状且带正电的收集单元20。电晕单元10A的一表面设有多个凸出结构11A,凸出结构11A用以产生尖端放电,电晕单元10A设有至少一贯穿电晕单元10A的第二贯穿部12A。收集单元20的一收集面21朝向电晕单元10A的多个凸出结构11A。凸出结构11A与收集面21之间具有一距离D且形成一尖端放电区,尖端放电区可提供气体G通过。于本实施例中,气体G由电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静电集尘模块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静电集尘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电晕单元,呈扁平状且带负电,其一表面设有多个凸出结构,该凸出结构用以产生尖端放电;以及一收集单元,呈扁平状且带正电,该收集单元的一收集面朝向该电晕单元的该多个凸出结构,该凸出结构与该收集面之间具有一距离且形成一尖端放电区,该尖端放电区供气体通过;当该气体通过该凸出结构时,该气体中的微粒被该电晕单元的电场充电,且该微粒附着于该收集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电集尘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电晕单元,呈扁平状且带负电,其一表面设有多个凸出结构,该凸出结构用以产生尖端放电;以及一收集单元,呈扁平状且带正电,该收集单元的一收集面朝向该电晕单元的该多个凸出结构,该凸出结构与该收集面之间具有一距离且形成一尖端放电区,该尖端放电区供气体通过;当该气体通过该凸出结构时,该气体中的微粒被该电晕单元的电场充电,且该微粒附着于该收集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集尘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气体由该电晕单元与该收集单元相对应的其中一侧缘的一端进入该尖端放电区,之后由该电晕单元与该收集单元相对应的另一侧缘的一端流出该尖端放电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集尘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收集单元设有至少一贯穿该收集单元的第一贯穿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静电集尘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气体由该收集单元相对于朝向该电晕单元的一面通过该第一贯穿部进入该尖端放电区,之后由该电晕单元的周缘流出该尖端放电区。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静电集尘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气体由该电晕单元的周缘进入该尖端放电区,之后通过该第一贯穿部流出该尖端放电区。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集尘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电晕单元设有至少一贯穿该电晕单元的第二贯穿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静电集尘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气体由该电晕单元与该收集单元相对应的其中一侧缘的一端进入该尖端放电区,之后通过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台彰叶枝龙林龚梁
申请(专利权)人:净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