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维专利>正文

一种可延伸的干湿分离培菌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014447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4 18: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延伸的干湿分离培菌过滤装置,包括培菌过滤槽、多块内挡板、出水口、一对侧面挡板、一对拉伸架、支架、多个滤盒、进水孔管、多个环形进水管、多个溢流口、多个盖子及进出水管;多块内挡板设置在培菌过滤槽内,出水口设在培菌过滤槽上,侧面挡板固定设置在培菌过滤槽的两侧,拉伸架设在培菌过滤槽的左右两端,多个滤盒通过支架安装在培菌过滤槽上;溢流口设在滤盒内,位于两侧的两个滤盒的侧端设有进水孔管,进出水管连接在进水孔管上;环形进水管设在滤盒内,盖子盖在滤盒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制作、组装简单,过滤效果好,噪音小,培菌效果好,成本低,多用途,符合现代社会建议节约型社会的需要,适于大量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鱼缸过滤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延伸的干湿分离培菌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我国人民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兴趣爱好越来越广泛,在家里养观赏鱼已经成为许多市民的一种爱好和一种休闲方式。饲养观赏鱼最大的一个难题在于:如何让鱼儿生长的更好、更艳,这成了广大鱼友的一个最为头痛的问题。现在市面上的鱼缸的内部过滤器存在较多缺点:过滤空间小、噪音大、占鱼缸空间等;现在市面上的鱼缸的上部过滤盒存在较多缺点:过滤空间小,几天就需要清理、无法培菌等;现在市面上的鱼缸的过滤桶存在较多缺点:过滤水质不好、维护不方便、噪音大等,难以适应现代鱼缸频繁换水的需求,不利于鱼缸中生物的健康生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可延伸的干湿分离培菌过滤装置,能干湿分离培菌,占用空间小,噪音小,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延伸的干湿分离培菌过滤装置,包括培菌过滤槽、多块内挡板、出水口、一对侧面挡板、一对拉伸架、支架、多个滤盒、进水孔管、多个环形进水管、多个溢流口、多个盖子及进出水管;所述的培菌过滤槽为上端开口的“U”形结构,所述的多块内挡板分别间隔设置在所述的培菌过滤槽内,所述的出水口设置在所述的培菌过滤槽上,位于所述的内挡板的一侧;所述的一对侧面挡板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培菌过滤槽的两侧,所述的一对侧面挡板与所述的培菌过滤槽密封连接;所述的一对拉伸架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的培菌过滤槽的左右两端,并水平拉伸,所述的支架设置在所述的培菌过滤槽的顶部,所述的多个滤盒分别通过所述的支架安装在所述的培菌过滤槽上;所述的多个溢流口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的多个滤盒内,位于所述的滤盒的侧端;所述的多个滤盒依次排列,且位于两侧的两个滤盒的侧端分别设有所述的进水孔管,所述的进出水管分别连接在所述的进水孔管上;所述的多个环形进水管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的多个滤盒内,所述的多个盖子分别对应罩盖在所述的多个滤盒上。上述的可延伸的干湿分离培菌过滤装置,其中,所述的一对侧面挡板内分别设有垫片,所述的垫片通过螺丝锁死连接在所述的培菌过滤槽上,使所述的侧面挡板与所述的培菌过滤槽密封连接。上述的可延伸的干湿分离培菌过滤装置,其中,所述的支架上设有多个小格,所述的多个滤盒对应放置在所述的支架的多个小格上。上述的可延伸的干湿分离培菌过滤装置,其中,所述的多个滤盒上设有多个小孔,位于所述的环形进水管的下方,所述的多个小孔均匀分布。上述的可延伸的干湿分离培菌过滤装置,其中,所述的多个滤盒的边缘处分别设有凸台,所述的多个滤盒通过所述的凸台叠放。上述的可延伸的干湿分离培菌过滤装置,其中,所述的进出水管的出水管上连接有鸭嘴,位于所述的出水管的下端。本技术制作、组装简单,过滤效果好,噪音小,培菌效果好,成本低,多用途,符合现代社会建议节约型社会的需要,适于大量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可延伸的干湿分离培菌过滤装置的培菌过滤槽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可延伸的干湿分离培菌过滤装置的侧面挡板的安装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可延伸的干湿分离培菌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可延伸的干湿分离培菌过滤装置的滤盒的侧视图。图5是本技术一种可延伸的干湿分离培菌过滤装置的滤盒的内部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请参见附图1至附图5所示,一种可延伸的干湿分离培菌过滤装置,包括培菌过滤槽1、多块内挡板2、出水口3、一对侧面挡板4、一对拉伸架5、支架6、多个滤盒7、进水孔管8、多个环形进水管9、多个溢流口10、多个盖子11及进出水管12;所述的培菌过滤槽1为上端开口的“U”形结构,所述的多块内挡板2分别间隔设置在所述的培菌过滤槽1内,所述的出水口3设置在所述的培菌过滤槽1上,位于所述的内挡板2的一侧;所述的一对侧面挡板4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培菌过滤槽1的两侧,所述的一对侧面挡板4与所述的培菌过滤槽1密封连接;所述的一对拉伸架5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的培菌过滤槽1的左右两端,并水平拉伸,所述的支架6设置在所述的培菌过滤槽1的顶部,所述的多个滤盒7分别通过所述的支架6安装在所述的培菌过滤槽1上;所述的多个溢流口10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的多个滤盒7内,位于所述的滤盒7的侧端;所述的多个滤盒7依次排列,且位于两侧的两个滤盒7的侧端分别设有所述的进水孔管8,所述的进出水管12分别连接在所述的进水孔管8上;所述的多个环形进水管9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的多个滤盒7内,所述的多个盖子11分别对应罩盖在所述的多个滤盒7上。所述的一对侧面挡板4内分别设有垫片,所述的垫片通过螺丝锁死连接在所述的培菌过滤槽1上,使所述的侧面挡板4与所述的培菌过滤槽1密封连接,这样保证不会漏水。所述的支架6上设有多个小格,所述的多个滤盒7对应放置在所述的支架6的多个小格上。所述的多个滤盒7上设有多个小孔14,位于所述的环形进水管9的下方,所述的多个小孔14均匀分布。所述的多个滤盒7的边缘处分别设有凸台,所述的多个滤盒7通过所述的凸台叠放,方便多个滤盒7稳定的叠放在一起。所述的进出水管12的出水管上连接有鸭嘴13,位于所述的出水管的下端,可以减少噪音。拉伸架5便于可沿培菌过滤槽延伸,满足不同鱼缸的需求;环形进水管9设计可以使水流量更均匀。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端”、“内”、“上”、“一侧”、“两侧”、“左”、“右”、“水平”、“顶部”、“下方”、“下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综上所述,本技术制作、组装简单,过滤效果好,噪音小,培菌效果好,成本低,多用途,符合现代社会建议节约型社会的需要,适于大量推广应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附属在其他相关产品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延伸的干湿分离培菌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培菌过滤槽、多块内挡板、出水口、一对侧面挡板、一对拉伸架、支架、多个滤盒、进水孔管、多个环形进水管、多个溢流口、多个盖子及进出水管;所述的培菌过滤槽为上端开口的“U”形结构,所述的多块内挡板分别间隔设置在所述的培菌过滤槽内,所述的出水口设置在所述的培菌过滤槽上,位于所述的内挡板的一侧;所述的一对侧面挡板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培菌过滤槽的两侧,所述的一对侧面挡板与所述的培菌过滤槽密封连接;所述的一对拉伸架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的培菌过滤槽的左右两端,并水平拉伸,所述的支架设置在所述的培菌过滤槽的顶部,所述的多个滤盒分别通过所述的支架安装在所述的培菌过滤槽上;所述的多个溢流口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的多个滤盒内,位于所述的滤盒的侧端;所述的多个滤盒依次排列,且位于两侧的两个滤盒的侧端分别设有所述的进水孔管,所述的进出水管分别连接在所述的进水孔管上;所述的多个环形进水管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的多个滤盒内,所述的多个盖子分别对应罩盖在所述的多个滤盒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延伸的干湿分离培菌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培菌过滤槽、多块内挡板、出水口、一对侧面挡板、一对拉伸架、支架、多个滤盒、进水孔管、多个环形进水管、多个溢流口、多个盖子及进出水管;所述的培菌过滤槽为上端开口的“U”形结构,所述的多块内挡板分别间隔设置在所述的培菌过滤槽内,所述的出水口设置在所述的培菌过滤槽上,位于所述的内挡板的一侧;所述的一对侧面挡板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培菌过滤槽的两侧,所述的一对侧面挡板与所述的培菌过滤槽密封连接;所述的一对拉伸架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的培菌过滤槽的左右两端,并水平拉伸,所述的支架设置在所述的培菌过滤槽的顶部,所述的多个滤盒分别通过所述的支架安装在所述的培菌过滤槽上;所述的多个溢流口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的多个滤盒内,位于所述的滤盒的侧端;所述的多个滤盒依次排列,且位于两侧的两个滤盒的侧端分别设有所述的进水孔管,所述的进出水管分别连接在所述的进水孔管上;所述的多个环形进水管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的多个滤盒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维
申请(专利权)人:周维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