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氧复苏呼吸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0448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4 1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提供一种给氧复苏呼吸设备,旨在解决现有吸氧装置无法实现吸气过程到呼气过程的平滑过渡以及噪音过大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呼吸设备包括设置在主吸氧通道与内腔之间的针阀组件,针阀组件包括针阀固定座、嵌套在针阀固定座中的针阀套、可滑动地配合在针阀套内的针阀、密封地嵌套在针阀套中的针阀密封圈以及设置在针阀套的顶端与针阀的顶端之间的针阀弹簧,针阀套上设置有多个进气孔,在非操作状态下,活塞阀在活塞阀弹簧的作用下抵靠针阀的顶端并因此压缩针阀弹簧,从而使针阀套不与针阀密封圈接触。由于具有上述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针阀能够实现吸气过程到呼气过程的平滑过渡并且消除了与现有技术相关的噪音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提供一种给氧复苏呼吸设备
技术介绍
在现代临床医学中,呼吸机作为一项人工替代自主通气功能的有效手段,已普遍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大手术期间的麻醉呼吸管理、呼吸支持治疗和急救复苏中,在现代医学领域内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呼吸机是一种能够起到预防和治疗呼吸衰竭,减少并发症,挽救及延长病人生命的至关重要的医疗器械。CN1069891A公开了一种复苏吸氧装置,该吸氧装置设置有主吸氧通道和辅助吸氧通道,既能够实现纯氧气吸入功能,又能够实现氧气空气混合吸入功能。然而,该吸氧装置也存在一定问题。具体而言,在CN1069891A的复苏吸氧装置中用于实现吸气和呼气的阀门是空气驱动的,这导致当氧气压力超过一定阈值时,阀门会突然关断,使吸气过程骤然终止,这对于呼吸衰竭的病人而言是非常不利的。另外,在CN1069891A的复苏吸氧装置中,阀门在进气通道中滑动,为此目的,所述阀门的直径必须明显小于所述进气通道的直径,这导致尤其当阀门在氧气压力作用下沿进气通道上行时,会连续撞击进气通道的内壁,产生令人不悦的噪音,影响患者和家属的使用感受。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型给氧复苏呼吸设备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吸氧装置无法实现吸气过程到呼气过程的平滑过渡以及噪音过大的问题。为此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给氧复苏呼吸设备。该设备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上设置有内腔、氧气接口、设置在所述内腔与所述氧气接口之间的主吸氧通道、面罩接口、设置在所述内腔与所述面罩接口之间的呼气通道以及与所述内腔连通的排气通道,所述主体还包括活塞阀,在非操作状态下,所述活塞阀被活塞阀弹簧向下偏压。该设备的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吸氧通道与所述内腔之间的针阀组件,所述针阀组件包括针阀固定座、嵌套在所述针阀固定座中的针阀套、可滑动地配合在所述针阀套内的针阀、密封地嵌套在所述针阀套中的针阀密封圈以及设置在所述针阀套与所述针阀之间的针阀弹簧,所述针阀套上设置有进气孔;并且所述活塞阀弹簧的弹力大于所述针阀弹簧的弹力,使得在非操作状态下,所述活塞阀在所述活塞阀弹簧的作用下抵靠所述针阀的顶端并因此压缩所述针阀弹簧,从而使所述针阀套不与所述针阀密封圈接触;当所述氧气接口被打开时,氧气经由所述主吸氧通道和所述进气孔进入所述内腔,随着所述内腔中的氧气压力上升,所述氧气压力与所述针阀弹簧一起克服所述活塞阀弹簧的弹力,使所述活塞阀以及所述针阀逐渐向上移动,最终使所述针阀抵靠所述针阀密封圈并因此关闭从所述氧气接口到所述内腔的氧气流通。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由于采用针阀弹簧来驱动所述针阀,本专利技术的针阀的竖向位置能够在吸氧过程中随着内腔中的氧气压力的升高而逐渐被提升,从而实现吸气过程到呼气过程的平滑过渡,使患者的呼吸体验更加自然。此外,由于所述针阀套上设置有独立的进气孔,所述针阀可以设置成与所述针阀套相对紧密地配合(只要能够在针阀套中自由滑动即可),因此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阀门撞击进气通道导致的噪音问题。在上述给氧复苏呼吸设备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针阀套包括第一竖直部分、第二竖直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竖直部分与所述第二竖直部分之间的倾斜部分以及与所述第二竖直部分相连的底座部分。更优选地,所述针阀套通过所述第二竖直部分紧密配合在所述针阀固定座中,所述底座部分抵靠所述针阀固定座的底部,所述针阀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一竖直部分的顶端与所述针阀的顶端之间,所述进气孔设置在所述倾斜部分上,所述针阀密封圈密封地嵌套在所述第二竖直部分内,位于所述第二竖直部分与所述倾斜部分的连接部。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由于具有上述结构,本发明的针阀套整体上形成一种“钟罩”形状,与单纯的等直径结构相比,这种“钟罩”形状能够使针阀套与针阀固定座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另外,如上所述,由于所述针阀套上设置有独立的进气孔,而针阀是在所述第一竖直部分中滑动,因此,所述针阀可以设置成与所述针阀套相对紧密地配合,因此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阀门撞击进气通道导致的噪音问题。在上述给氧复苏呼吸设备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针阀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大直径部分、第二小直径部分和阀座部分,所述第一大直径部分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竖直部分中,并且当所述阀座部分抵靠所述针阀密封圈时,从所述氧气接口到所述内腔的氧气流通被关闭;或者更优选地,所述针阀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等直径部分和第二直径渐变部分,所述第一等直径部分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竖直部分中,并且当所述第二直径渐变部分抵靠所述针阀密封圈时,从所述氧气接口到所述内腔的氧气流通被关闭。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所述针阀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等直径部分和第二直径渐变部分(直径从上向下逐渐增大)的情况下,在吸氧过程中,当针阀的竖直位置随着内腔中的氧气压力的升高而逐渐被提升时,所述针阀与所述针阀密封圈之间的空隙会随着所述针阀的竖直位置的提升而逐渐减小,从而实现氧气供应流量的逐级平缓下降,进而实现吸气过程到呼气过程的平滑过渡,使患者的呼吸体验更加自然。在上述给氧复苏呼吸设备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大直径部分或第一等直径部分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凸棱,所述第一竖直部分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对应的凹槽,使得所述第一大直径部分或第一等直径部分能够在所述第一竖直部分中滑动;或者替代性地,所述第一大直径部分或第一等直径部分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竖直部分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对应的凸棱,使得所述第一大直径部分或第一等直径部分能够在所述第一竖直部分中滑动。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无论是针阀上设置有凸棱、针阀套上设置有凹槽,还是针阀上设置有凹槽、针阀套上设置有凸棱,能够实现两者之间的槽连接,从而进一步实现针阀在针阀套中的稳定滑动,避免现有技术中的撞击和噪音问题。在上述给氧复苏呼吸设备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针阀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大直径部分或第一等直径部分的顶部的顶端凸缘,所述针阀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一竖直部分的顶端与所述顶端凸缘之间。在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针阀套包括等间距地设置在所述倾斜部分上的多个进气孔。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当包括等间距地设置在所述倾斜部分上的多个进气孔时,本专利技术的针阀套能够使氧气从主吸氧通道向内腔的流动在空间分布上更加均匀,从而避免现有技术中的单进气通道或双进气通道导致的“射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给氧复苏呼吸设备,包括主体(2、16),所述主体(2、16)上设置有内腔(2‑16)、氧气接口(1)、设置在所述内腔(2‑16)与所述氧气接口(1)之间的主吸氧通道、面罩接口(20)、设置在所述内腔(2‑16)与所述面罩接口(20)之间的呼气通道(2‑1)以及与所述内腔(2‑16)连通的排气通道(16‑1),所述主体(2、16)还包括活塞阀(14),在非操作状态下,所述活塞阀(14)被活塞阀弹簧(15)向下偏压,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氧复苏呼吸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吸氧通道与所述内腔(2‑16)之间的针阀组件,所述针阀组件包括针阀固定座(10)、嵌套在所述针阀固定座(10)中的针阀套(9)、可滑动地配合在所述针阀套(9)内的针阀(11)、密封地嵌套在所述针阀套(9)中的针阀密封圈(12)以及设置在所述针阀套(9)与所述针阀(11)之间的针阀弹簧(13),并且所述针阀套(9)上设置有进气孔(90);并且所述活塞阀弹簧(15)的弹力大于所述针阀弹簧(13)的弹力,使得在非操作状态下,所述活塞阀(14)在所述活塞阀弹簧(15)的作用下抵靠所述针阀(11)的顶端并因此压缩所述针阀弹簧(13),从而使所述针阀套(9)不与所述针阀密封圈(12)接触;当所述氧气接口(1)被打开时,氧气经由所述主吸氧通道和所述进气孔(90)进入所述内腔(2‑16),随着所述内腔(2‑16)中的氧气压力上升,所述氧气压力与所述针阀弹簧(13)一起克服所述活塞阀弹簧(15)的弹力,使所述活塞阀(14)以及所述针阀(11)逐渐向上移动,最终使所述针阀(11)抵靠所述针阀密封圈(12)并因此关闭从所述氧气接口(1)到所述内腔(2‑16)的氧气流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给氧复苏呼吸设备,包括主体(2、16),所述主体(2、
16)上设置有内腔(2-16)、氧气接口(1)、设置在所述内腔(2-16)
与所述氧气接口(1)之间的主吸氧通道、面罩接口(20)、设置在所
述内腔(2-16)与所述面罩接口(20)之间的呼气通道(2-1)以及与
所述内腔(2-16)连通的排气通道(16-1),所述主体(2、16)还包
括活塞阀(14),在非操作状态下,所述活塞阀(14)被活塞阀弹簧
(15)向下偏压,
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氧复苏呼吸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吸氧通
道与所述内腔(2-16)之间的针阀组件,所述针阀组件包括针阀固定座
(10)、嵌套在所述针阀固定座(10)中的针阀套(9)、可滑动地配
合在所述针阀套(9)内的针阀(11)、密封地嵌套在所述针阀套(9)
中的针阀密封圈(12)以及设置在所述针阀套(9)与所述针阀(11)
之间的针阀弹簧(13),并且所述针阀套(9)上设置有进气孔(90);
并且
所述活塞阀弹簧(15)的弹力大于所述针阀弹簧(13)的弹力,
使得在非操作状态下,所述活塞阀(14)在所述活塞阀弹簧(15)的
作用下抵靠所述针阀(11)的顶端并因此压缩所述针阀弹簧(13),
从而使所述针阀套(9)不与所述针阀密封圈(12)接触;
当所述氧气接口(1)被打开时,氧气经由所述主吸氧通道和所述
进气孔(90)进入所述内腔(2-16),随着所述内腔(2-16)中的氧气
压力上升,所述氧气压力与所述针阀弹簧(13)一起克服所述活塞阀
弹簧(15)的弹力,使所述活塞阀(14)以及所述针阀(11)逐渐向
上移动,最终使所述针阀(11)抵靠所述针阀密封圈(12)并因此关
闭从所述氧气接口(1)到所述内腔(2-16)的氧气流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氧复苏呼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
针阀套(9)包括第一竖直部分(91)、第二竖直部分(93)、设置在
所述第一竖直部分(91)与所述第二竖直部分(93)之间的倾斜部分
(92)以及与所述第二竖直部分(93)相连的底座部分(9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给氧复苏呼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

\t针阀套(9)通过所述第二竖直部分(93)紧密配合在所述针阀固定座
(10)中,所述底座部分(94)抵靠所述针阀固定座(10)的底部,
所述针阀弹簧(13)设置在所述第一竖直部分(91)的顶端与所述针
阀(11)的顶端之间,所述进气孔(90)设置在所述倾斜部分(92)
上,所述针阀密封圈(12)密封地嵌套在所述第二竖直部分(93)内,
位于所述第二竖直部分(93)与所述倾斜部分(92)的连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给氧复苏呼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
针阀(11)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大直径部分、第二小直径部分和阀座
部分,所述第一大直径部分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竖直部分(91)
中,并且当所述阀座部分抵靠所述针阀密封圈(12)时,从所述氧气
接口(1)到所述内腔(2-16)的氧气流通被关闭;或者
所述针阀(11)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等直径部分和第二直径渐变
部分,所述第一等直径部分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竖直部分(91)
中,并且当所述第二直径渐变部分抵靠所述针阀密封圈(12)时,从
所述氧气接口(1)到所述内腔(2-16)的氧气流通被关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给氧复苏呼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一大直径部分或第一等直径部分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凸棱,所述第一
竖直部分(91)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对应的凹槽,使得所述第一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晓逶芦宏斌李斯伟梅兴国黄传伟刘学黄孝胜王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仪器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