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株式会社EFR专利>正文

针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002106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4 11: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以减轻穿刺时的疼痛,并且减小针管通路的流路阻力,低成本且高精度制造的针及其制造方法,利用电铸制造沿长度方向呈锥度形状的针,所述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将具有沿长度方向呈锥度形状的外周面的芯材(122)浸渍于电解液,在芯材(122)的外周面(124)形成第一电铸体(126)的步骤;将第一电铸体(126)浸渍于加入有规定粒径的颗粒的电解液中,在第一电铸体(126)的外周面(128)形成具有多个凸部(30)的第二电铸体(134)的步骤;将第一电铸体(126)、第二电铸体(134)切断为规定长度,形成具有锐角状针尖部(16)的针(10)的步骤;以及从切断后的第一电铸体(126)取出芯材(122)的步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电铸形成的锥度形状的针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为了向活体内注入药液,或者采集活体的体液,使用一种使针穿刺活体的器具。当安装于这种器具的针的外径大时,由于来自活体的阻力增大,因此认为会引起剧烈疼痛。对此,开发出一种无痛针,使针的外径形成得尽量细,能减少疼痛。该情况下,由于形成得细的针的内径小,因此例如向活体内注入药液时流路阻力大。对此,提出一种通过使针基部直径大于针尖部直径来减少流路阻力的锥度形状的针(参照专利文献1)。例如,通过使不锈钢的板材形成卷状,或者通过对不锈钢的圆筒体进行牵拉,能使以往的锥度形状无痛针的外径形成得细。然而,在使板材形成卷状的针的情况下,必须对被卷板材的接合部分高精度地加工。另外,在对圆筒体进行牵拉而形成针的情况下,会存在因牵拉而使内周面生锈的问题,从而加工非常困难。因此,制造这种针要花费大量时间和成本。对此,为了消除上述问题,而提出一种利用电铸形成针的方法(专利文献2、3)。在该方法中,将具有与针的通路相对应的直径的芯材浸渍于电解液,在芯材的外周面形成电铸体之后,从电铸体取出芯材,并将电铸体的端部研磨成锐角状。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0052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5576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29134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br>然而,即使对于利用电铸形成的细针,也无法充分地减少活体的疼痛。例如,对于人体而言,认为感受疼痛的感觉部位即痛点是100~200个/cm2左右。通过针对该痛点进行刺激而产生疼痛。针刺激痛点的概率因针的外径减小而降低。然而,即使在外径非常小的情况下,当针穿刺体内时,由于针的外周面与痛点接触,也无法完全避免产生疼痛。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减轻穿刺时的疼痛,并且减小针管通路的流路阻力,低成本且高精度制造的针及其制造方法。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针的特征在于,在利用电铸沿长度方向形成为锥度形状的针管的外周面上电铸形成有多个凸部,所述凸部的相邻顶部之间的间隔为0.2~100μm,离所述外周面的高度为0.1~50μm。另外,本专利技术的针的特征在于,所述凸部具有颗粒,该颗粒包括选自碳化硅、蓝宝石、金刚石、氧化铝陶瓷中的至少一种。另外,本专利技术的针的特征在于,所述锥度形状为沿着长度方向的曲线形状。另外,本专利技术的针的特征在于,所述锥度形状为沿着长度方向的直线形状。另外,本专利技术的针的特征在于,所述针为注射针。本专利技术的针的制造方法是利用电铸制造沿长度方向呈锥度形状的针,所述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将具有沿长度方向呈锥度形状的外周面的芯材浸渍于电解液,在所述芯材的外周面形成第一电铸体的步骤;将所述第一电铸体浸渍于加入有规定粒径的颗粒的电解液中,在所述第一电铸体的外周面形成具有多个凸部的第二电铸体的步骤;将所述第一电铸体、所述第二电铸体切断为规定长度,形成具有锐角状针尖部的针的步骤;以及从切断后的所述第一电铸体取出所述芯材的步骤。另外,本专利技术的针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在形成所述第一电铸体之后,沿所述第一电铸体的长度方向,以规定间隔在所述第一电铸体的外周面涂布掩模剂的步骤,在形成所述第二电铸体的步骤中,对未涂布有所述掩模剂的所述第一电铸体的外周面形成所述第二电铸体,在对所述第一电铸体、所述第二电铸体进行切断的步骤中,在仅形成了所述第一电铸体的部位处切断来形成针基部,并在形成有所述第二电铸体的部位处切断来形成所述针尖部。另外,本专利技术的针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液至少含有氨基磺酸镍、硼酸和氯化镍,所述颗粒包括选自碳化硅、蓝宝石、金刚石、氧化铝陶瓷中的至少一种,以电流1~3A、电压1~3V、所述电解液的温度45~70℃、通电时间1~20分钟的电铸条件形成所述第一电铸体、所述第二电铸体。另外,本专利技术的针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设定形成所述第一电铸体的所述通电时间长于形成所述第二电铸体的所述通电时间。另外,本专利技术的针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对于所述凸部,相邻顶部之间的间隔为0.2~100μm,离所述第二电铸体的外周面的高度为0.1~50μm。另外,本专利技术的针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锥度形状为沿着长度方向的曲线形状。另外,本专利技术的针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锥度形状为沿着长度方向的直线形状。另外,本专利技术的针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针为注射针。专利技术效果对于本专利技术的针,通过在沿着长度方向呈锥度形状的针管外周面形成顶部之间的间隔为0.2~100μm,离外周面的高度为0.1~50μm的凸部,由此当使针穿刺活体时,凸部将推压活体的皮肤,因此能使针与痛点接触的概率下降而减少疼痛。另外,对于本专利技术的针的制造方法,通过将针管的外周面形成为沿着长度方向的锥度形状,能减小药液注入针管时的流路阻力。另外,通过使用加入规定粒径的颗粒的电解液来形成针管,可以低成本且高精度地制造外周面上具有能减少疼痛的凸部的针。附图说明图1的(A)是本实施方式的针的立体图,图1的(B)是图1的(A)的IB-IB剖视图。图2是制造本实施方式的针的制造系统的结构图。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针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图4是用于制造本实施方式的针的芯材的侧视图。图5的(A)和图5的(B)是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电铸体的制造工序和掩蔽工序的说明图。图6的(A)~图6的(C)是本实施方式的第二电铸体的制造工序开始至针的制造工序的说明图。图7的(A)是用于制造另一个实施方式的针的芯材的侧视图,图7的(B)是使用图7的(A)的芯材制造的针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针的结构]图1的(A)是本实施方式的针10的立体图,图1的(B)是图1的(A)的IB-IB剖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针10是向活体内注入药液的注射针。针10具备利用电铸形成的有锥度形状的针管12。在针管12中形成流通药液的截面圆形的通路14。针管12具备针尖部16和针基部18。针尖部16具有切断为锐角状的穿刺面20和药液注出口22。针基部18具有相对于针管12的轴线垂直切断的药液注入口24。针尖部16的内周面26沿针管12的长度方向为曲线的锥度形状。通路14的直径d从药液注出口22向药液注入口24逐渐增大。同样地,针尖部16的外周面28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针,其特征在于:在利用电铸沿长度方向形成为锥度形状的针管的外周面上电铸形成有多个凸部,所述凸部的相邻顶部之间的间隔为0.2~100μm,离所述外周面的高度为0.1~50μm。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针,其特征在于:
在利用电铸沿长度方向形成为锥度形状的针管的外周面上电铸形
成有多个凸部,所述凸部的相邻顶部之间的间隔为0.2~100μm,离所
述外周面的高度为0.1~50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具有颗粒,该颗粒包括选自碳化硅、蓝宝石、金刚石、
氧化铝陶瓷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锥度形状为沿着长度方向的曲线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锥度形状为沿着长度方向的直线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针为注射针。
6.一种针的制造方法,其是利用电铸制造沿长度方向呈锥度形状
的针,所述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将具有沿长度方向呈锥度形状的外周面的芯材浸渍于电解液,在
所述芯材的外周面形成第一电铸体的步骤;
将所述第一电铸体浸渍于加入有规定粒径的颗粒的电解液中,在
所述第一电铸体的外周面形成具有多个凸部的第二电铸体的步骤;
将所述第一电铸体、所述第二电铸体切断为规定长度,形成具有
锐角状针尖部的针的步骤;以及
从切断后的所述第一电铸体取出所述芯材的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针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有,在形成所述第一电铸体之后,沿所述第一电铸体的长度方

\t向,以规定间隔在所述第一电铸体的外周面涂布掩模剂的步骤,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富原章年泷宫照美田中铁男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EFR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