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野战传染病隔离帐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97116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4 0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野战传染病隔离帐篷,包括帐篷主体,所述的帐篷主体包括第一半区,所述的第一半区内靠近帐篷主体的一个侧壁的区域内从隔板向外依次设置有依次通过通道连通的第一隔间、第二隔间和第三隔间;所述的第一半区内靠近帐篷主体的另一个侧壁的区域内从隔板向外依次设置有通过通道连通的第四隔间和第五隔间;第五隔间和第二隔间之间设置有第六隔间,第五隔间和第三隔间之间设置有第七隔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野战帐篷能够在野战条件下为携带传染病的病员提供一个临时的治疗环境,防止传染病向其他病员扩散,并且便于医护人员开展治疗工作,空间利用合理,在帐篷有限的空间内医护人员和病员均能够顺畅地协调合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野战医疗装备领域,涉及野战帐篷,具体涉及一种野战传染病隔离帐篷
技术介绍
折叠式网架卫生帐篷是我军战时各级医疗机构开展手术或其他救治工作的重要场所,因为野战条件相对简陋,周围环境空气污染严重,病员自身卫生条件差,存在多种感染的危险因素,而现有的卫生帐篷为一宽敞无间隔分区的空间,无菌区与污染区同在一个帐篷,人流物流不符合洁污分开的原则,在开展医疗救治时不符合感染控制的要求,易导致手术感染,以往在使用中都是利用布帘或浴帘将无菌区和污染区进行简易分隔,加上没有良好空气密闭性和空气净化消毒设施,容易发生手术感染和交叉感染,对医护人员自身的防护也存在很大的隐患。2013年在总后卫生部组织的机动卫勤分队能力评估中,明确要求卫生帐篷必须合理分区,洁污分开,达到隔离、防护与预防感染的要求。在野战条件下,常常会存在一些携带传染病的病员,需要将这些病员隔离安置,进行治疗,因此亟待开发一种野战传染病隔离帐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野战传染病隔离帐篷,解决现有的野战帐篷难以对传染病携带病员进行隔离治疗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野战传染病隔离帐篷,包括帐篷主体,所述的帐篷主体包括第一半区,所述的第一半区内靠近帐篷主体的一个侧壁的区域内从隔板向外依次设置有依次通过通道连通的第一隔间、第二隔间和第三隔间,第三隔间与医护通道相连通,医护通道设置在帐篷主体上;所述的第一半区内靠近帐篷主体的另一个侧壁的区域内从隔板向外依次设置有通过通道连通的第四隔间和第五隔间,第四隔间与第一隔间通过通道连通,第五隔间与病员通道相连通,病员通道设置在帐篷主体上;第五隔间和第二隔间之间设置有第六隔间,第五隔间和第三隔间之间设置有第七隔间,第五隔间和第七隔间通过通道连通,第六隔间与第二隔间、第四隔间和第七隔间之间均通过通道连通。本技术还具有如下区别技术特征:所述的第一隔间、第二隔间、第四隔间、第六隔间和第七隔间均为矩形隔间。所述的第四隔间和第七隔间的形状相同,使用面积大小相等。所述的第一隔间、第二隔间和第三隔间的宽度相等。所述的第一隔间的长度等于第四隔间的宽度。所述的第六隔间的长度等于第七隔间的宽度。所述的第一半区和第二半区内的结构相同且以隔板为对称面对称设置。所述的第一半区的第一隔间和第二半区的第一隔间之间通过通道连通。所述的帐篷主体由外篷和内篷两层组成。第一隔间通常用作办公区,第二隔间通常用作半清洁区,第三隔间通常用作清洁区,第四隔间通常用作病床区,第五隔间通常用作污染区,第六隔间通常用作治疗室,第七隔间通常用作病床区。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本技术的野战帐篷能够在野战条件下为携带传染病的病员提供一个临时的治疗环境,严格分区,防止传染病向其他病员扩散,并且便于医护人员开展治疗工作,空间利用合理,在帐篷有限的空间内医护人员和病员均能够顺畅地协调合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各个标号的含义为:1-第一隔间,2-第二隔间,3-和第三隔间,4-第四隔间,5-第五隔间,6-第六隔间,7-第七隔间,8-帐篷主体,9-隔板,10-第一半区,11-第二半区,12-医护通道,13-病员通道;(8-1)-外篷,(8-2)-内篷。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解释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给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凡在本申请技术方案基础上做的等同变换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遵从上述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给出一种野战传染病隔离帐篷,包括帐篷主体8),所述的帐篷主体8通过隔板9分为第一半区10和第二半区11;所述的第一半区10内靠近帐篷主体8的一个侧壁的区域内从隔板9向外依次设置有依次通过通道连通的第一隔间1、第二隔间2和第三隔间3,第三隔间3与医护通道12相连通,医护通道12设置在帐篷主体8上;所述的第一半区10内靠近帐篷主体8的另一个侧壁的区域内从隔板9向外依次设置有通过通道连通的第四隔间4和第五隔间5,第四隔间4与第一隔间1通过通道连通,第五隔间5与病员通道13相连通,病员通道13设置在帐篷主体8上;第五隔间5和第二隔间2之间设置有第六隔间6,第五隔间5和第三隔间3之间设置有第七隔间7,第五隔间5和第七隔间7通过通道连通,第六隔间6与第二隔间2、第四隔间4和第七隔间7之间均通过通道连通。第一隔间1、第二隔间2、第四隔间4、第六隔间6和第七隔间7均为矩形隔间。第四隔间4和第七隔间7的形状相同,使用面积大小相等。第一隔间1、第二隔间2和第三隔间3的宽度相等。第一隔间1的长度等于第四隔间4的宽度。第六隔间6的长度等于第七隔间7的宽度。第一半区10和第二半区11内的结构相同且以隔板9为对称面对称设置。第一半区10的第一隔间1和第二半区11的第一隔间1之间通过通道连通。帐篷主体8由外篷8-1和内篷8-2两层组成。本技术的帐篷使用时,第一隔间1通常用作办公区,第二隔间2通常用作半清洁区,第三隔间3通常用作清洁区,第四隔间4通常用作病床区,第五隔间5通常用作污染区,第六隔间6通常用作治疗室,第七隔间7通常用作病床区。医护人员从医护通道12进入,病员从病员通道进入,布局合理,工作顺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野战传染病隔离帐篷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野战传染病隔离帐篷,包括帐篷主体(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帐篷主体(8)通过隔板(9)分为第一半区(10)和第二半区(11);所述的第一半区(10)内靠近帐篷主体(8)的一个侧壁的区域内从隔板(9)向外依次设置有依次通过通道连通的第一隔间(1)、第二隔间(2)和第三隔间(3),第三隔间(3)与医护通道(12)相连通,医护通道(12)设置在帐篷主体(8)上;所述的第一半区(10)内靠近帐篷主体(8)的另一个侧壁的区域内从隔板(9)向外依次设置有通过通道连通的第四隔间(4)和第五隔间(5),第四隔间(4)与第一隔间(1)通过通道连通,第五隔间(5)与病员通道(13)相连通,病员通道(13)设置在帐篷主体(8)上;第五隔间(5)和第二隔间(2)之间设置有第六隔间(6),第五隔间(5)和第三隔间(3)之间设置有第七隔间(7),第五隔间(5)和第七隔间(7)通过通道连通,第六隔间(6)与第二隔间(2)、第四隔间(4)和第七隔间(7)之间均通过通道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野战传染病隔离帐篷,包括帐篷主体(8),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帐篷主体(8)通过隔板(9)分为第一半区(10)和第二半区(11);
所述的第一半区(10)内靠近帐篷主体(8)的一个侧壁的区域内从隔
板(9)向外依次设置有依次通过通道连通的第一隔间(1)、第二隔间(2)
和第三隔间(3),第三隔间(3)与医护通道(12)相连通,医护通道(12)
设置在帐篷主体(8)上;
所述的第一半区(10)内靠近帐篷主体(8)的另一个侧壁的区域内从
隔板(9)向外依次设置有通过通道连通的第四隔间(4)和第五隔间(5),
第四隔间(4)与第一隔间(1)通过通道连通,第五隔间(5)与病员通道
(13)相连通,病员通道(13)设置在帐篷主体(8)上;
第五隔间(5)和第二隔间(2)之间设置有第六隔间(6),第五隔间(5)
和第三隔间(3)之间设置有第七隔间(7),第五隔间(5)和第七隔间(7)
通过通道连通,第六隔间(6)与第二隔间(2)、第四隔间(4)和第七隔间
(7)之间均通过通道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战传染病隔离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
隔间(1)、第二隔间(2)、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艳伍静冯向英刘晓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