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对空气式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84837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3 16:27
一种热交换器包括壳体(100),壳体(100)具有包括在壳体(100)的侧壁之间延伸的空气通道(161、162、181、182)的两个热交换单元(160、180)。壳体(100)包括位于热交换单元(160、180)之间的中间部段(170)和位于壳体(100)的相反的两个端部处的两个端部部段(150、190)。在壳体(100)的每个侧面处均定位有具有上隔室(131、141)和下隔室(132、142)的侧导管(130、140)。每个侧导管(130、140)均包括位于侧导管(130、140)的第一端部处、隔室(131、132、141、142)中的一者中的入口开口(135、145)以及位于相对的侧导管(130、140)中的对应隔室(131、132、141、142)的相反的第二端部处的出口开口(136、14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空气对空气式热交换器。在许多应用中,使用空气对空气式热交换器来冷却发热的设备。例如,电机通常是在假定其操作温度保持在40摄氏度以下的情况下构造的。小电机可以通过附接至电机的轴的并借助于电机吹动该电机周围的外部空气的风扇来冷却。大电机通常设置有用于对电机进行冷却的热交换器。热交换器还可以使电机内的内部空气环流闭合。热交换器可以是水对空气式热交换器或空气对空气式热交换器。相比空气对空气式热交换器,水对空气式热交换器通常更有效,但是存在许多要避免水的应用。因此,空气对空气式热交换器常常是在特定应用中可以使用的唯一选择。本专利技术涉及可以有利地与电机结合使用的空气对空气式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设置有外部空气环流和内部空气环流。内部空气环流使空气以从电机流向热交换器并返回至电机的闭合环流的方式循环流动。外部空气环流使冷却空气循环通过热交换器。内部空气在热交换器与电机之间循环流动,使得内部空气在每次循环期间于热交换器中通过外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空气对空气式热交换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对空气式热交换器,包括:第一壳体(100),所述第一壳体(100)包括相反的两个端壁(111、112)、相反的两个侧壁(113、114)、底板(115)以及顶板(116),两个热交换单元(160、180),所述两个热交换单元(160、180)包括在所述第一壳体(100)的所述侧壁(113、114)之间延伸的空气通道(161、162、181、182),所述两个热交换单元(160、180)将所述第一壳体(100)的内部分成位于所述两个热交换单元(160、180)之间的中间部段(170)和位于所述壳体(100)的相应的所述端壁(111、112)与相应的所述热交换单元(160、180)之间的两...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10.28 EP 13190459.11.一种空气对空气式热交换器,包括:
第一壳体(100),所述第一壳体(100)包括相反的两个端壁(111、
112)、相反的两个侧壁(113、114)、底板(115)以及顶板(116),
两个热交换单元(160、180),所述两个热交换单元(160、180)
包括在所述第一壳体(100)的所述侧壁(113、114)之间延伸的空气
通道(161、162、181、182),所述两个热交换单元(160、180)将所
述第一壳体(100)的内部分成位于所述两个热交换单元(160、180)
之间的中间部段(170)和位于所述壳体(100)的相应的所述端壁(111、
112)与相应的所述热交换单元(160、180)之间的两个端部部段(150、
190),
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还包括:
位于所述壳体(100)的每个侧面处的侧导管(130、140),所述侧
导管(130、140)沿着所述壳体(100)的相应的所述侧壁(113、114)
延伸并且包括第一端部(130A、140A)和相反的第二端部(130B、140B),
所述侧导管(130、140)通过在所述侧导管(130、140)的所述第一端
部(130A、140A)与所述相反的第二端部(130B、140B)之间延伸的
分隔壁(119、120)被分成上隔室(131、141)和下隔室(132、142),
所述侧导管(130、140)包括位于所述侧导管(130、140)的所述第一
端部(130A、140A)处、隔室(131、132、141、142)中的一者中的
入口开口(135、145)以及位于相对的侧导管(130、140)中的对应隔
室(131、132、141、142)的所述第二端部(130B、140B)处的出口开
口(136、14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对空气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外部冷却空气环流(L1、L2)从两个侧导管(130、140)的所述
入口开口(135、145)被引导到所述侧导管(130、140)中的相应的隔
室(131、132、141、142)中而被引导到所述热交换器中,并且所述外
部冷却空气环流(L1、L2)进一步穿过所述热交换单元(160、180)
中的所述空气通道(161、162、181、182)被引导至相对的侧导管(130、

\t140)中的对应的隔室(131、132、141、142)并且所述外部冷却空气
环流(L1、L2)进一步穿过所述相对的侧导管(130、140)中的所述
出口开口(136、146)离开所述热交换器,
内部空气环流(L10)从定位在所述第一壳体(100)下面的要被冷
却的设备被引导穿过所述第一壳体(100)的所述底板(115)的中间部
分中的空气通路(P12),并且所述内部空气环流(L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蒂·哈尔默亚妮·森德斯特龙图奥马斯·海尔克宁拉米·劳特
申请(专利权)人:ABB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瑞士;CH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