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锂电池组内各单体正、负极通断的测试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72712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3 0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锂电池组内各单体正、负极通断的测试机构,能够通过气缸带动测试固定座移动,将两侧测试固定座上对应的一组探针抵住待测试锂电池组内各单体正或负极的中部,并通过通断显示面板上对应的指示灯显示是否导通,若发现通断显示面板的指示灯没有亮起时,进行蜂鸣器报警,方便用户查看,而且,探针的前端部设有用于增加接触面积的接触圆片,防止在插接时,探针与待测试锂电池组内各单体正或负极接触不良,提高锂电池组内各单体正、负极通断的高测试效率,增加合格率,使用方便,防止漏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锂电池组焊接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锂电池组内各单体正、负极通断的测试机构
技术介绍
锂电池组蓄电能力强、重量轻、节能环保,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市面上常见的锂电池组采用多个圆柱形的锂电池单体串并联构成,各锂电池单体在组装成锂电池组后,需要对各单体正、负极之间是否导通进行测试,保证各单体正、负极之间导通,传统的测试机构,需要人工分别对各单体进行测试,测试效率低,而且,由于锂电池单体的数量较多,容易出现遗漏,影响锂电池组的产品合格率。目前,市面上存在的测试机构,采用对称设置的两组探针抵住待测试锂电池组内各单体正或负极的中部,并通过通断显示面板上对应的指示灯显示是否导通,以便提高锂电池组内各单体正、负极通断的高测试效率,但是,探针由于端部过细,在频繁插接过程中,容易变形,从而使其与待测试锂电池组内各单体正或负极的中部接触不良,甚至无法接触,影响各单体正、负极通断检测的合格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测试机构,探针由于端部过细,在频繁插接过程中,容易变形,从而使其与待测试锂电池组内各单体正或负极的中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锂电池组内各单体正、负极通断的测试机构,包括矩形体形状的测试平台(1),所述测试平台(1)内设置有测试线路板(8),所述测试平台(1)上表面设有左、右对称设置的驱动气缸(2),各驱动气缸(2)的内侧通过驱动杆(3)连接有测试固定座(4),各测试固定座(4)对称设置,且之间形成放置待测试锂电池组的区域,所述测试固定座(4)的内侧设有用于抵住待测试锂电池组内各单体正或负极的若干根探针(5),相邻的两根探针(5)之间的间距与各单体的直径相同, 两个测试固定座(4)上位置相同的探针(5),形成一组测试探针,一组测试探针用于测试一个锂电池单体的正、负极通断,其特征在于:所述探针(5)的前端部设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锂电池组内各单体正、负极通断的测试机构,包括矩形体形状的测试平台(1),所述测试平台(1)内设置有测试线路板(8),所述测试平台(1)上表面设有左、右对称设置的驱动气缸(2),各驱动气缸(2)的内侧通过驱动杆(3)连接有测试固定座(4),各测试固定座(4)对称设置,且之间形成放置待测试锂电池组的区域,所述测试固定座(4)的内侧设有用于抵住待测试锂电池组内各单体正或负极的若干根探针(5),相邻的两根探针(5)之间的间距与各单体的直径相同,两个测试固定座(4)上位置相同的探针(5),形成一组测试探针,一组测试探针用于测试一个锂电池单体的正、负极通断,其特征在于:
所述探针(5)的前端部设有用于增加接触面积的接触圆片(10),所述接触圆片(10)与探针(5)相垂直,所述接触圆片(10)的直径为各单体的直径的一半,
所述探针(5)的后端部通过缓冲弹簧(11)安装在测试固定座(4)的内侧,所述缓冲弹簧(11)嵌入在测试固定座(4)内;
所述测试平台(1)上还设有通断显示面板(6),所述通断显示面板(6)上设有等间隔分布的指示灯(7),各指示灯(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璇陈亮丁德峰严雪晴沈春平孙韬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绿伟锂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