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刺绣
,特别地,涉及一种绣法灵动轻薄的蝉翼绣。
技术介绍
刺绣,古时称为“黹”、“针黹”,又名“女红”,俗称“绣花”,是在织物上进行的一种再创作。刺绣的形成与发展,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各族人们的勤劳智慧紧密相连。在距今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就出现了养蚕、缫丝、织帛。至清末民初,形成了后来被称为中国“四大名绣”的苏绣、蜀绣、湘绣、粤绣以及各地方绣种。无论哪个绣种,都是采用传统的绸缎为底料进行刺绣。以传统绣法在绸缎底料上获得的刺绣工艺品,绣线的线距非常小,基本为0,或者为层层重叠的绣法来表现层次和色彩,线距为负数,基本无法透光,以欣赏绣料最上一层表面效果为最后要求。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采用传统绸缎底料为主的刺绣工艺品,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艺术追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蝉翼绣,以解决现有刺绣作品厚重沉闷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蝉翼绣,以透光率为90-95%的材料为 ...
【技术保护点】
蝉翼绣,其特征在于,以透光率为90‑95%的材料为底料,作品具体物象的施针方向与底料丝缕方向的吻合率大于80%,所述底料丝缕方向是指该针和底料的两个接触点所触碰到的位于最上层的底料丝缕;吻合是指作品具体物象的施针走向与底料丝缕的走向的交叉斜角为5‑20°;虚化部分为刺绣画面总面积的70‑95%,所述虚化部分是指用虚针绣出的部分,虚针落于底料上的线距为0.1‑15mm。
【技术特征摘要】
1.蝉翼绣,其特征在于,以透光率为90-95%的材料为底料,作品具体物象的施针方向与
底料丝缕方向的吻合率大于80%,所述底料丝缕方向是指该针和底料的两个接触点所触碰到
的位于最上层的底料丝缕;吻合是指作品具体物象的施针走向与底料丝缕的走向的交叉斜角
为5-20°;
虚化部分为刺绣画面总面积的70-95%,所述虚化部分是指用虚针绣出的部分,虚针落于
底料上的线距为0.1-15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蝉翼绣,其特征在于,虚化部分的透光率为70-9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蝉翼绣,其特征在于,非虚化部分占刺绣画面总面积的5%以
下,非虚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笛,
申请(专利权)人:黄笛,湖南省当代湘绣艺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