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内镜经鼻入路颅底硬脑膜修补教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28398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30 2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神经内镜经鼻入路颅底硬脑膜修补教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筒(1)、上盖(2)和底座(3);圆筒(1)直径和高度均为8cm,圆筒两端的筒壁上沿圆周均布有一组固定孔(4);上盖设有两个通孔(5),两个通孔之间设有隔板(6),隔板与上盖底面连接;上盖的侧壁沿圆周均布有一组固定孔;上盖经螺钉(7)与圆筒顶端连接;底座上设有夹板(8),夹板与底座之间设有15度夹角;夹板为双层夹板,夹板中央设有修补孔(9),修补孔处夹有人工脑膜(10);底座的侧壁沿圆周均布有一组固定孔;底座经螺钉与圆筒底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轻便实用,符合内镜下的操作规范,学员通过模拟训练可快速掌握神经内镜经鼻入路缝合颅底硬脑膜的缝合技能。具有推广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神经内镜经鼻入路颅底硬脑膜修补教具,属于用于神经内镜经鼻入路颅底硬脑膜缝合训练教具

技术介绍
近年来,神经内镜经鼻入路手术已成为处理鞍区病变的常规方法,它具有不牵拉脑组织、视野广阔、近景成角的优点。随着对内镜下解剖结构的进一步了解、止血技术的成熟、内镜器械的改进、颅底重建技术和材料的进步,又出现了内镜扩大的经鼻入路(extendeden—doscopicendonasalapproach,EEEA),并用于处理颅底中线区及侧颅底区的多种病变。脑脊液漏的问题自起源开始就一直伴随着内镜手术的发展,成为困扰神经外科医生的一个难题,脑脊液漏可能导致颅内感染,严重时危及生命,内镜颅底神经外科医生一直考虑如何更有效地重建颅底,降低甚至杜绝脑脊液漏的发生,目前,最有效的预防脑脊液漏办法为颅底硬脑膜缝合+多层重建,然而,由于操作空间狭小,加之是在神经内镜下操作,神经外科医师需要一定时期的学习曲线才能达到稳定熟练的操作水平,因此,神经内镜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无内镜下模拟经鼻入路缝合颅底硬脑膜的训练教具。因此我们设计一种用于模拟神经内镜经鼻入路缝合颅底硬脑膜的训练模型,以期待缩短神经外科医师的学习曲线,尽快掌握神经内镜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神经内镜经鼻入路颅底硬脑膜修补教具,以便神经外科学员通过该教具尽快掌握神经内镜技术,缩短神经外科学员的学习时间,拓展神经内镜经鼻入路的适应症范围。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神经内镜经鼻入路颅底硬脑膜修补教具,包括圆筒、上盖和底座;圆筒直径为8cm,圆筒两端的筒壁上沿圆周均布有一组固定孔;上盖设有两个通孔,两个通孔正中间设有隔板,隔板与上盖底面连接;上盖的侧壁沿圆周均布有一组固定孔;上盖经螺钉与圆筒顶端连接;底座上设有夹板,夹板与底座之间设有15度夹角;夹板为双层夹板,夹板中央设有修补孔,修补孔处夹有人工脑膜;底座的侧壁沿圆周均布有一组固定孔;底座经螺钉与圆筒底端连接。前述颅底硬脑膜修补教具中,所述通孔(5)的直径为2.5cm。前述颅底硬脑膜修补教具中,所述修补孔为矩形孔,矩形孔的长边为2.5cm,短边为1.5cm。前述颅底硬脑膜修补教具中,所述夹板的15度夹角以修补孔的短边为基准。前述颅底硬脑膜修补教具中,所述隔板(6)为弧形凹面的隔板,隔板最低处厚度4cm。前述颅底硬脑膜修补教具中,所述隔板的平面与修补孔的短边平行。前述颅底硬脑膜修补教具中,所述圆筒、上盖、底座、隔板、夹板和螺钉均为塑料制件,螺钉为金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为神经内镜经鼻入路缝合颅底硬脑膜的操作提供了一种训练教具,该教具根据颅底硬脑膜实体结构设计而成,倾斜的夹板相当于颅底,修补孔相当于颅底缺损部分,夹层中间夹着人工脑膜为修补对象,修补之前将修补孔处露出的人工脑膜上剪开个缺口,然后将内镜通过模拟鼻孔插入圆筒对人工脑膜进行缝合修补。本技术轻便实用,符合内镜下的操作规范,学员通过模拟训练可快速掌握神经内镜经鼻入路缝合颅底硬脑膜的缝合技能。具有推广意义。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外观示意图。附图中标记为:1-圆筒、2-上盖、3-底座、4-固定孔、5-通孔、6-隔板、7-螺钉、8-夹板、9-修补孔、10-人工脑膜。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具体的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效果,详细说明如下。实施例一种神经内镜经鼻入路颅底硬脑膜修补教具,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圆筒1、上盖2和底座3;圆筒1直径和高度均为8cm,圆筒1直径为8cm,圆筒1两端的筒壁上沿圆周均布有一组固定孔4;上盖2设有两个通孔5,两个通孔5之间设有隔板6,隔板6与上盖2底面连接;上盖2的侧壁沿圆周均布有一组固定孔4;上盖2经螺钉7与圆筒1顶端连接;底座3上设有夹板8,如图1所示,夹板8与底座3之间设有15度夹角;夹板8最高处距离圆筒1顶口为8cm,夹板8为双层夹板,夹板8中央设有修补孔9,修补孔9处夹有人工脑膜10;为了看清楚人工脑膜是被两块夹板夹在中间的,图1中对夹板作了剖切并局部放大处理。底座3的侧壁沿圆周均布有一组固定孔4;底座3经螺钉7与圆筒1底端连接。通孔5的直径为2.5cm。修补孔9为矩形孔,矩形孔的长边为2.5cm,短边为1.5cm。夹板8的15度夹角以修补孔9的短边为基准。隔板6为弧形凹面的隔板,隔板最低处厚度4cm。。隔板6的平面与修补孔9的短边平行。圆筒1、上盖2、底座3、隔板6和夹板8均为塑料制件,螺钉7为不锈钢制件。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及原理本技术中的倾斜的夹板8相当于颅底,修补孔9相当于颅底缺损部分,两个通孔5相当于鼻孔,通孔5之间的隔板6相当于两个鼻孔之间的隔膜。夹板8中间夹着人工脑膜10为修补对象,修补之前将修补孔9处露出的人工脑膜10剪一个缺口,然后将内镜通过通孔5插入圆筒1,通过观察内镜中的图像对人工脑膜10进行缝合修补。本技术轻便实用,符合内镜下的操作规范,学员通过模拟训练可快速掌握神经内镜经鼻入路缝合颅底硬脑膜的缝合技能。具有推广意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神经内镜经鼻入路颅底硬脑膜修补教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筒(1)、上盖(2)和底座(3);圆筒(1)直径为8cm,圆筒(1)两端的筒壁上沿圆周均布有一组固定孔(4);上盖(2)设有两个通孔(5),两个通孔(5)正中间设有隔板(6),隔板(6)与上盖(2)底面连接;上盖(2)的侧壁沿圆周均布有一组固定孔(4);上盖(2)经螺钉(7)与圆筒(1)顶端连接;底座(3)上设有夹板(8),夹板(8)与底座(3)之间设有15度夹角;夹板(8)为双层夹板,夹板(8)中央设有修补孔(9),修补孔(9)处夹有人工脑膜(10);底座(3)的侧壁沿圆周均布有一组固定孔(4);底座(3)经螺钉(7)与圆筒(1)底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神经内镜经鼻入路颅底硬脑膜修补教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筒(1)、上盖(2)和底座(3);圆筒(1)直径为8cm,圆筒(1)两端的筒壁上沿圆周均布有一组固定孔(4);上盖(2)设有两个通孔(5),两个通孔(5)正中间设有隔板(6),隔板(6)与上盖(2)底面连接;上盖(2)的侧壁沿圆周均布有一组固定孔(4);上盖(2)经螺钉(7)与圆筒(1)顶端连接;底座(3)上设有夹板(8),夹板(8)与底座(3)之间设有15度夹角;夹板(8)为双层夹板,夹板(8)中央设有修补孔(9),修补孔(9)处夹有人工脑膜(10);底座(3)的侧壁沿圆周均布有一组固定孔(4);底座(3)经螺钉(7)与圆筒(1)底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颅底硬脑膜修补教具,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顺武
申请(专利权)人: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