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处理土壤的微生物以及获得它们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91944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适于处理土壤的、含有活的微生物的产品,所述微生物可在不同的气候和自然环境下繁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用于生产该产品的方法,此外还涉及使用该产品处理土壤和植物的方法。具体而言,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从下列微生物的任何一种或其混合物制备所述产品的方法。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生产所用微生物的培养物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主题还有所述微生物本身。更具体而言,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使用所述产品处理土壤和植物的方法,该产品含有微生物巴西固氮螺菌SW51(NCAIM/P/B001293),维涅兰德固氮菌M657(NCAIM/P/B001291),荧光假单胞菌变种SW11(NCAIM/P/B001296),多粘芽孢杆菌变种SW17(NCAIM/P/B001295/,巨大芽孢杆菌变种M326(NCAIM/P/B001301/-中的至少一种,此外含有所列微生物的产品可在所讨论的植物环境中繁殖并生存,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它们的生产方法。(*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适于处理土壤、含有活的微生物的产品,所述微生物可在不同的气候和自然环境下繁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用于生产该产品的方法,以及使用该产品处理土壤和植物的方法。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从下列任何一种微生物,或其混合物制备所述产品的方法。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产所用微生物的培养物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主题还有微生物本身。更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使用一种产品处理土壤和植物的方法,该产品含有微生物巴西固氮螺菌SW51(NCAIM/P/B001293),维涅兰德固氮菌M657(NCAIM/P/B001291),荧光假单胞菌变种SW11(NCAIM/P/B001296),多粘芽孢杆菌变种SW17(NCAIM/P/B001295/,巨大芽孢杆菌变种M326(NCAIM/P/B001301/-中的至少一种,此外,含有所列微生物的产品可在所讨论的植物环境中繁殖并生存,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它们的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在自然环境下,土壤的天然培养基是植物和微生物的自我调节生态系统,前者的存在可决定后者的存在。当在进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平衡被人类活动(深度耕田,自然和人工施肥,使用植物-保护剂等)所改变时,其结构和功能发生不可预知的变化。在不同的土壤上和不同的气候环境下,对于优化培养给定的植物时所需的微生物群的生长而言,选择时间要持续很多年。然而,可在土壤中运送有利微生物群的决定性微生物,而且优化培养所需的环境可在1-2天内建立。这样做的结果是产率更高,不会有害地打乱自然生态系统。存在于从经济角度看较为重要的已知植物环境中的有益且占优势的微生物可通过实验室实验测定,并且可利用工业方法单独繁殖它们,并以适当的比例将它们放回到土壤中。在土壤和微生物的生态系统中可发现重要的规律性。微生物数不同,不同的物种可在活植物的根系(rhysosphere)和发芽种子(spermatosphere)的近环境中,而不是距离它们更远的环境中确定。细菌在根环境中的繁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取决于区域,土壤的质量,微生物群的组成,和气候环境。在土壤中发现的碳源首先并且绝大多数是利用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形成的。氮循环比碳循环更加复杂。在氮转化时,由生物和化学过程发挥作用。在大自然中,以被称作惰性环境的气态氮为主,固定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氨)则以有限的量存在。对于氮气的矿化而言,首先涉及生物氮的结合。因为1公顷有6-7×108吨的分子氮,因此这是用于氮结合的无尽来源。专家的目标在于结合氮的生物,即可将分子氮还原成氨的活的生物,其中,有关这些微生物的知识和它们性质的适当利用可确保以利于环境的方式,结束全世界的饥荒。某些氮结合细菌可以自由生活的方式将氮固定,而有些细菌则只能通过与其它高级植物结合而将氮固定。与氮循环相反,事实上磷循环在自然环境中是闭式的。输入和输出相等,流失很少,而且磷不会污染空气。最后,这种元素可在水,海水中积聚,而且只有少量(例如,以鸟粪形式)回到陆地。在土壤的活细胞中,磷以有机化合物的形式积聚,它们的矿化快速(3-8g/m2/年)发生。现有含磷化合物的溶解性,即它们进入植物的可能性有所不同,在平均每1kg的土壤中,只能检测到400-1200mg磷中的5%。某些磷化合物的循环周期是500-2000年。通过将某些分解磷的微生物运送到土壤中,可将某些不能进入植物中的复合磷化合物引入到溶液中。如果引入到土壤中的微生物“发挥作用”,那么土壤的矿物质含量则会令人满意,从而使得含磷酸盐肥料的使用不再是必需的或可显著减少使用量。对于生长而言,植物,特别是在农作物成熟时,需要大量的钾。植物种植者通过在肥料中加入含钾的物质而将钾引入到土壤中。这种肥料可利用释放钾离子的微生物从钾矿物质获得。就植物而言,在土壤中繁殖的微生物可生物合成生理上的活性化合物,它们之中,最重要的化合物是植物激素,植物生长素(吲哚-3-醋酸),乙烯,赤霉素,激动素等。某些假单胞菌可在有微量铁存在时,产生所谓的铁载体,它们可收集铁。因此,其它致植物病的细菌和真菌因为不能从铁载体利用铁,导致由于缺少铁而受到抑制,另一方面,在缺少铁的土壤中,这些铁载体可明显刺激植物的生长,这是因为通过结合铁,它们可直接为植物提供铁。对于上述解决方法而言,已经详细描述过若干技术版本;在具体的文献中详细描述了多种微生物。匈牙利专利技术者公开了粉末状硝化培养物(匈牙利专利HU143.391),褐球固氮菌和苜蓿中华根瘤菌培养物(匈牙利专利HU188.434),藻类培养物(匈牙利专利HU195.068)和褐球固氮菌培养物的制品,以及巨大芽孢杆菌微生物(匈牙利专利HU207.751)的制品。褐球固氮菌已经保藏,保藏号为No.00238,巨大芽孢杆菌的保藏号为No.NCAIM/P/B1140。更具体而言,在匈牙利专利HU188.434和HU207.751中,作者描述了发酵培养上述保藏微生物的混合物。按照匈牙利专利HU213 163,作者使用羧甲基纤维素完成了对HU207.751微生物的培养。在HU1671/96中,匈牙利专利技术者描述了含有生脂固氮螺菌,维涅兰德固氮菌,荧光假单胞菌和巨大芽孢杆菌微生物的培养物。在上述方法中所用微生物的应用和作用会受到下列事实的限制,即在不同的培养环境下,在不同组成的土壤中,在不同的气候环境下,它们只能存活较短的时间,各种植物的环境和根系不总能创造最佳的条件。专利技术详述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目的是这种土壤微生物培养物的制品,从植物培养和经济的观点看,它可起有利的作用,且同时,可在不同土壤中和不同植物上,在不同的气候和培养环境下存活,繁殖并发挥它们的有利作用。人们吃惊地发现,实验室培养的微生物的繁殖和存活取决于植物即时环境中的土壤特性,温度条件和植物,所述微生物可有利地影响植物的生长,将氮固定,使磷酸盐转移,刺激植物生长,改善土壤结构。不同的微生物可在ciernozjom土壤,腐殖质含量较低的土壤,黄土,田野或例如粘土环境中发挥它们的作用。在我们的实验过程中已经证实,然而令人吃惊的是,其它微生物可在各种植物的根系中,或接近它繁殖,并长时间在那里发挥它们的作用。因此,进行实验分离这种微生物,它可在从经济观点看较为重要的给定植物的环境中发挥有利的作用,直到培养它。此外,进行实验分离可使钾离子转移的微生物,并制备从土壤中分离并通过突变方法在实验室中改变的这种微生物,它可在引入到土壤中时,在低温下繁殖,然而甚至令专家吃惊的是,它还可发挥它们的作用。此外,我们已经在实验过程中说明,从农业的观点看,某些产生多糖的微生物可以令人惊奇的方式有利改变土壤结构,由此提高抗旱性。通过总结我们的实验工作,我们的目的是分离这样的微生物,它可运送氮、磷、钾给植物,生物合成植物生长激素,生物合成可改善土壤结构的多糖,而且能够在播种期和气候比较寒冷的国家繁殖,并在不同的土壤和植物中发挥它们的作用。此外,我们的目的在于生产这种制品,在植物环境中,在根系中,或直接在植物细胞之间,它的微生物内含物通过使重要的元素固定和转移,并通过在已知植物环境中产生植物生长因子和多糖,而促进已知植物或植物家族的生长,因此我们可节省肥料的使用,从而保护环境。本专利技术的主题是所列微生物的生长过程,含有它们的制品,以及含微生物制品的应用以及所述具体微生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适于处理土壤和植物种子的制品,它含有能够在植物环境的不同土壤类型中繁殖的活的微生物,其特征在于它含有5x10↑[6]-10↑[11],优选10↑[7]-10↑[10]个细胞/g量的、微生物巴西固氮螺菌SW51(NCAIM/P/B001293),维涅兰德固氮菌M657(NCAIM/P/B001292),荧光假单胞菌变种SW11(NCAIM/P/B001296),多粘芽孢杆菌变种SW17(NCAIM/P/B001295/,巨大芽孢杆菌变种M326(NCAIM/P/B001291),玫瑰色微球菌A21(NCAIM/P/B001294/,大豆慢生根瘤菌变种PH25(NCAIM/P/B001302/和白色链霉菌变种0003LP(NCAIM/P/B001301/中至少一种的培养物,以及从农业观点看为农业上可接受的、而且对微生物无毒的湿载体或干载体,所述微生物在低温,优选低于20℃,以及低pH,优选低于pH5.0的土壤中也繁殖,并保藏在国立农业和工业微生物和细胞保藏中心。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GB基斯I奥特
申请(专利权)人:匈牙利农业生物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HU[匈牙利]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