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学文专利>正文

热能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07550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29 22:37
一种热能电池,属于电池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一个密闭的空间进行加热还原、冷却氧化反应来完成充放电工作的热能电池。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池内部通过石棉隔断分为稀硝酸溶液腔和水银腔,惰性正极插在稀硝酸溶液腔内,网状负极插在水银腔内,在水银腔外连接有加热器,出液管一端与水银腔相通,另一端与冷凝器相通,在出液管上安装有单向阀,冷凝器通过管路与稀硝酸电解液池连通,稀硝酸电解液池通过管路与稀硝酸溶液腔连通,在管路上安装有电解液流量控制阀。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寿命最长的,可利用的热源种类多,电力加热,燃料加热,所有热能都能对电池进行充电,改变了充电电池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储能电池

技术介绍
电能是人类社会生活、生产中必不可缺的二次能源,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大环境的影响,对电池充电的速度要求越来越高,以目前新能源电动车为例,充电速度慢,充电桩无法统一,尤其电池部分几乎为一次性消费品,电池使用寿命低、回收价值低,使新能源汽车的使用费用居高不下,这些问题直接导致电动车发展缓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一个密闭的空间进行加热还原介质,在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来完成充放电工作的热能电池。本专利技术的电池内部通过石棉隔断分为稀硝酸溶液腔和水银腔,惰性正极插在稀硝酸溶液腔内,网状负极插在水银腔内,在水银腔外或者内部连接有加热器,连接管一端与水银腔相通,另一端与冷凝器相通,在连接管上安装有单向阀,冷凝器通过管路与稀硝酸电解液池连通,稀硝酸电解液池通过管路与稀硝酸溶液腔连通,在管路上安装有电解液流量控制阀。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是:稀硝酸电解液池内的稀硝酸进入稀硝酸溶液腔内,稀硝酸渗透过石棉隔断进入水银腔与水银发生电化学反应,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电能,网状负极和惰性正极输出电能为放电反应;反应结束后生成稀硝酸汞,此时关闭电解液流量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能电池,其特征在于:电池(12)内部通过石棉隔断(9)分为稀硝酸溶液腔(10)和水银腔(8),惰性正极(4)插在稀硝酸溶液腔(10)内,网状负极(5)插在水银腔(8)内,在水银腔(8)外或者内部安装有加热器(7),连接管(3)一端与水银腔(8)相通,另一端与冷凝器(2)相通,在连接管(3)上安装有单向阀(6),冷凝器(2)通过管路与稀硝酸电解液池(1)连通,稀硝酸电解液池(1)通过管路与稀硝酸溶液腔(10)连通,在管路上安装有电解液流量控制阀(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能电池,其特征在于:电池(12)内部通过石棉隔断(9)分为稀硝酸溶液腔(10)和水银腔(8),惰性正极(4)插在稀硝酸溶液腔(10)内,网状负极(5)插在水银腔(8)内,在水银腔(8)外或者内部安装有加热器(7),连接管(3)一端与水银腔(8)相通,另一端与冷凝器(2)相通,在连接管(3)上安装有单向阀(6),冷凝器(2)通过管路与稀硝酸电解液池(1)连通,稀硝酸电解液池(1)通过管路与稀硝酸溶液腔(10)连通,在管路上安装有电解液流量控制阀(11)。2.权利要求1所述热能电池的工作过程,其特征在于:稀硝酸电解液池(1)内的稀硝酸进入稀硝酸溶液腔(10)内,稀硝酸渗透过石棉隔断(9)进入水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学文
申请(专利权)人:孙学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