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邓礼明专利>正文

疝囊高位结扎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891664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29 00:30
疝囊高位结扎针,包括结扎针和拉杆;结扎针包括杆部、手柄部和针尖部;手柄部和针尖部分别连接在杆部的两端,针尖部呈扁平状,其上设有缺口;拉杆与结扎针关联,并可相对于结扎针做往复直线运动,进而打开或关闭针尖部上的缺口,当拉杆关闭缺口时,拉杆与针尖部之间形成供丝线穿过的孔A。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将现有的疝环针和疝钩针的功能融合在一个器械上,简化手术步骤,提高手术效率;通过控制拉杆打开或关闭针尖部上的缺口,一孔法手术时不再需要镜头辅助,减少副损伤;将线留置于腹腔及从腹腔拉出丝线都很方便,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手术器械,特别是一种疝囊高位结扎针
技术介绍
目前,在疝囊高位结扎手术中,需要用到两种手术器械-疝环针和疝钩针。疝环针结构如图1、3所示,包括杆A5、手柄A6和针尖A7,手柄A和针尖A分别连接在杆A的两端,针尖A呈扁平状,其上设有供丝线穿过的孔71。疝钩针结构如图2、4所示,包括杆B8、手柄B9和针尖B10,手柄B和针尖B分别连接在杆B的两端,针尖B呈扁平状,其上设有用于勾住丝线的缺口101。一孔法小儿疝囊高位手术的具体过程如下:1、患儿取仰卧位,取脐下横切口0.5cm,切开皮肤,建立气腹成功后,通过脐部切口置入Trocar(5mm),置入腹腔镜镜头入腹腔,探查可见左腹股沟内环口腹膜缺损。内环口位于附壁下动脉外侧,考虑腹股沟斜疝。2、在内环口投影在腹前壁上切开2mm切口,取疝环针带丝线(丝线穿在针尖A7的孔71内)在腹壁下动脉外侧从腹前壁向后穿刺至腹膜前间隙。3、(疝环针内侧为腹壁下动脉,外侧为内环口)在腹膜前间隙处,疝环针沿着内环口潜行,避开输精管及精索血管,疝环针在输精管及精索血管上方通过,穿破腹膜,进入腹腔,在腹腔镜镜头的辅助下将丝线反折端留置在腹腔内,之后退出疝环针。4、再取疝钩针从腹前壁切口向内环口外侧穿刺至腹膜前间隙(疝钩针在内环口外侧)在腹膜前间隙疝钩针沿着内环口外侧潜行至丝线处,穿刺进入腹腔,通过针尖B10上的缺口101钩住丝线反折端后,小心带着丝线反折端从穿刺路径退出腹腔至腹壁外,收缩丝线,可见内环口逐渐缩小至完全闭塞,丝线打外科结,完成疝囊高位结扎术。通过上述的手术过程不难看出,采用疝环针和疝钩针进行手术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疝环针带丝线进入腹腔后,需要镜头辅助才能将丝线反折端留置于腹腔。此操作具有一定技巧性,若操作不当则不能将丝线反折端留置腹腔,则需再次穿刺带线进入腹腔。2、腹腔镜镜头辅助脱钩的过程中,镜头有可能刮伤腹膜组织。3、疝钩针针尖B的缺口带有菱角。手术时,疝钩针进入腹腔钩住丝线反折端的过程中容易损伤腹膜,造成腹壁部分腹膜裂开,进而容易导致疝复发。4、疝钩针钩住丝线反折端带向腹壁外的过程中容易脱线,一旦脱线则需要再次穿刺,增加了手术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疝囊高位结扎针。它解决了上述疝环针及疝钩针在操作过程的不足之处,减化手术过程,减少损伤,减少疝的复发机率。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疝囊高位结扎针,包括结扎针和拉杆;结扎针包括杆部、手柄部和针尖部;手柄部和针尖部分别连接在杆部的两端,针尖部呈扁平状,其上设有缺口;拉杆与结扎针关联,并可相对于结扎针做往复直线运动,进而打开或关闭针尖部上的缺口,当拉杆关闭缺口时,拉杆与针尖部之间形成供丝线穿过的孔A。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杆部上设有贯通的拉杆孔;拉杆安装在拉杆孔内,其两端分别从拉杆孔的两个开口端伸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手柄部内设有弹簧腔,拉杆上端伸入弹簧腔内;其还包括设在手柄部内的拉杆控制机构;拉杆控制机构包括推板、顶盖、弹簧、拉杆和手柄;顶盖连接在手柄部上,进而关闭弹簧腔的上端开口,顶盖上设有供拉杆穿过的孔B;弹簧压缩设置在弹簧腔内,并位于推板与顶盖之间;拉杆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操作端,其固定端固接在推板上,操作端从穿过顶盖的孔B而位于弹簧腔外侧,手柄固接在拉杆的操作端上;推板与拉杆上端固接,提拉手柄可带动推板在弹簧腔内移动,进而带动拉杆在拉杆孔中移动,从而通过拉杆打开或关闭针尖部上的缺口。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手柄部上设有外螺纹,顶盖上设有与手柄部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顶盖通过其上的内螺纹连接在手柄部的外螺纹上。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弹簧腔的腔壁上均布有多个定位导向柱,推板的边缘处设有与定位导向柱相匹配的缺口。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结扎针上设有注气通道,注气通道包括位于手柄部的前段通道和设在杆部的后段通道,前段通道与后段通道连通,前段通道在手柄部上设有进气口,后段通道在杆部与针尖部的连接处设有出气口。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疝囊高位结扎针将现有的疝环针和疝钩针的功能融合于一体,简化了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手术步骤,提高了手术效率。2、手术时,在将丝线留置入腹腔的过程中,不再需要腹腔镜头的辅助,减少腹腔镜头带来的副损伤,脱线更容易,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再次损伤。疝囊高位结扎针的针尖部穿破腹膜进入腹腔后,提升拉杆打开针尖部的缺口,就可很轻松的将丝线反折端留入腹腔。3、将丝线带出腹腔的过程中,操作拉杆关闭针尖部上的缺口,可避免缺口上的菱角损伤腹膜。在进入腹腔勾线时,操作拉杆打开针尖部上的缺口,钩住丝线反折端后,再操作拉杆关闭针尖部上的缺口,保证丝线不脱落。4、针尖部上的缺口关闭后,针尖部上没有菱角,操作时不会产生副损伤,安全可靠。5、结扎针上设有注气通道。结扎针进入腹膜前间隙后,可通过注气孔注入部分二氧化碳,进而轻松的将腹膜前间隙扩开,便于输精管及精索血管从腹膜分离,加快手术进程,减少输精管及精索血管损伤的风险。6、部分医院行二孔法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此种操作需要在腹壁上在置入一个Trocar(3mm),辅助一把血管钳来完成置入丝线及钩线的操作,在本案的疝囊高位结扎针操作下,完全不需要再置入Trocar,完全可以一孔法完成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手术。以下结合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疝环针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的疝钩针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A部放大图;图4为图2的B部放大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在拉杆关闭针尖部的缺口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在拉杆打开针尖部的缺口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5的C部放大图;图8为图6的D部放大图;图9为图5的E部放大图;图10为图6的F部放大图;图11为图9的右视图;图12为图10的右视图;图13为图8的A-A剖视图;图14为结扎针的杆部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图14的B-B剖视图;图16为结扎针的手柄部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图16的C-C剖视图;图18为图16的俯视图;图19为拉杆控制机构中的顶盖的结构示意图;图20为图19的D-D剖视图;图21为拉杆控制机构中的推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2为图21的E-E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5~22所示,疝囊高位结扎针,包括结扎针、拉杆2和拉杆控制机构。结扎针包括杆部11、手柄部12和针尖部13。手柄部12和针尖部13分别连接在杆部11的两端。杆部11上设有贯通的拉杆孔111。手柄部12内设有弹簧腔121。针尖部13呈扁平状,其上设有缺口131。拉杆2安装在拉杆孔111内,其两端分别从拉杆孔111的两个开口端伸出,且拉杆2上端伸入弹簧腔121内。拉杆2可在拉杆孔111内做往复直线运动,进而打开或关闭针尖部13上的缺口131,当拉杆2关闭缺口131时,拉杆2与针尖部13之间形成供丝线穿过的孔A3。拉杆控制机构包括推板41、顶盖42、弹簧43、拉杆44和手柄45。顶盖42连接在手柄部12上,进而关闭弹簧腔121的上端开口,顶盖42上设有供拉杆44穿过的孔B421;弹簧43压缩设置在弹簧腔121内,并位于推板41与顶盖42之间;拉杆44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操作端,其固定端固接在推板41上,操作端从穿过顶盖42的孔B421而位于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疝囊高位结扎针

【技术保护点】
疝囊高位结扎针,其特征是:包括结扎针和拉杆(2);结扎针包括杆部(11)、手柄部(12)和针尖部(13);手柄部(12)和针尖部(13)分别连接在杆部(11)的两端,针尖部(13)呈扁平状,其上设有缺口(131);拉杆(2)与结扎针关联,并可相对于结扎针做往复直线运动,进而打开或关闭针尖部(13)上的缺口(131),当拉杆(2)关闭缺口(131)时,拉杆(2)与针尖部(13)之间形成供丝线穿过的孔A(3)。

【技术特征摘要】
1.疝囊高位结扎针,其特征是:包括结扎针和拉杆(2);结扎针包括杆部(11)、手柄部(12)和针尖部(13);手柄部(12)和针尖部(13)分别连接在杆部(11)的两端,针尖部(13)呈扁平状,其上设有缺口(131);拉杆(2)与结扎针关联,并可相对于结扎针做往复直线运动,进而打开或关闭针尖部(13)上的缺口(131),当拉杆(2)关闭缺口(131)时,拉杆(2)与针尖部(13)之间形成供丝线穿过的孔A(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疝囊高位结扎针,其特征是:杆部(11)上设有贯通的拉杆孔(111);拉杆(2)安装在拉杆孔(111)内,其两端分别从拉杆孔(111)的两个开口端伸出。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疝囊高位结扎针,其特征是:手柄部(12)内设有弹簧腔(121),拉杆(2)上端伸入弹簧腔(121)内;其还包括设在手柄部(12)内的拉杆控制机构;拉杆控制机构包括推板(41)、顶盖(42)、弹簧(43)、拉杆(44)和手柄(45);顶盖(42)连接在手柄部(12)上,进而关闭弹簧腔(121)的上端开口,顶盖(42)上设有供拉杆(44)穿过的孔B(421);弹簧(43)压缩设置在弹簧腔(121)内,并位于推板(41)与顶盖(42)之间;拉杆(44)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操作端,其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礼明熊国祚戴先鹏申昕
申请(专利权)人:邓礼明熊国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