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古建筑立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848696 阅读:2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7 18: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古建筑立柱,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古建筑立柱,包括呈可拆卸连接的上方柱料和下方柱料,所述下方柱料底部设置有垫石,所述垫石固定连接有插条,所述下方柱料开设有供插条穿入的安装孔,且所述下方柱料设有用于连接插条以实现防止插条脱离下方柱料的穿插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安装简单,主要通过穿插件和插条实现垫石与下方柱料相互连接在一起,能够防止垫石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位置的偏移,从而提高了上方柱料和下方柱料的稳定性,消除古建筑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古建筑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古建筑立柱
技术介绍
柱子是古建筑中垂直承受上部荷载的构件,它是构成建筑的最主要结构之一。柱子常年与地面接触或者暴露在室外,被风雨侵蚀,非常容易腐朽。而木柱腐朽多发生在根部,为了消除建筑的安全隐患,需要对木柱的腐朽部分做局部修缮处理。例如目前公开号为CN204754278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古建筑柱根墩接结构,柱根处采用墩接结构,在柱根接茬部位用螺栓和扁钢将墩接柱料固定,在两个拼接在一起的柱料各刻去直径的1/2作为搭接部分,两个搭接部分上均设有柱截面立面、柱截面底面和柱截面平面,在柱截面立面上柱心处刻燕尾榫卯口,相对设置的燕尾榫卯口内榫接有插榫,插榫两侧开燕尾榫,形成一条燕尾带,将燕尾带穿入燕尾榫卯口内。下方柱料连接在上方柱料下方的时候是直接抵触到地面上的,地面上具有积水依旧容易腐蚀下方柱料,因此现有技术中通常在下方柱料与地面之间设置有一块垫石,垫石使得下方柱料与地面存在间距,地面上的积水就不会浸湿下方柱料的下部进而腐蚀下方柱料,但是现有的垫石仅仅是垫在在下方柱料的下方,垫石在外力作用下容易发生位移,因此垫石与下方柱料之间的连接结构强度低、上方柱料和下方柱料稳定性低导致古建筑具有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古建筑立柱,通过穿插件和插条实现垫石与下方柱料相互连接在一起,能够防止垫石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位置的偏移,从而提高了上方柱料和下方柱料的稳定性,消除古建筑的安全隐患。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古建筑立柱,包括呈可拆卸连接的上方柱料和下方柱料,所述下方柱料底部设置有垫石,所述垫石固定连接有插条,所述下方柱料开设有供插条穿入的安装孔,且所述下方柱料设有用于连接插条以实现防止插条脱离下方柱料的穿插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条穿过垫石再穿入下方柱料中,其穿入下方柱料的部分在采用穿插件固定,从而实现垫石与下方柱料相互连接在一起,能够防止垫石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位置的偏移,从而提高了上方柱料和下方柱料的稳定性,消除古建筑的安全隐患。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插条穿入下方柱料的部位开设有通孔,所述下方柱料沿径向开设有穿插孔,所述穿插孔与通孔相连通,所述穿插件穿设穿插孔和通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穿插件一次穿过下方柱料上的穿插孔和插条上的通孔后能够对插条进行竖直方向上的限位,所以实现了将插条固定在下方柱料内,而插条下部分原本固定连接在垫石中的,所以穿插件穿过插条上的通孔后使得垫石和下方柱料固定连接在一起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孔为螺纹孔,所述穿插件为与螺纹孔呈螺纹连接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穿设穿插孔和螺纹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纹孔能够实现对螺纹杆具有轴向限位作用,当螺纹杆在外力作用力下其不会发生轴向的移动,使得穿插件固定连接插条的结构强度提高。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穿插孔呈贯穿下方柱料设置,所述螺纹杆穿设穿插孔且其两端螺纹连接有螺帽,所述螺帽与下方柱料呈抵触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对螺纹杆轴向的固定,当对螺纹杆施加轴向作用力时,螺纹杆也不会发生位置的偏移。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条为钢条,钢条一端穿入安装孔内,另一端穿设垫石且穿设端分叉设置有两个抵接部,两个所述抵接部向垫石弯曲且呈抵触垫石底面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条上端穿入下方柱料中供螺纹杆穿设固定,其下端分叉向上弯折并抵紧在垫石的底面,该方式是为了钢条自身在竖直方向上的限位,提高钢条连接于垫石结构强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垫石底面向内凹陷设置有凹陷部,所述抵接部抵触于凹陷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钢条弯折势必会导致其突出于垫石底面的,所以在垫石底面设置有可以容纳钢条弯折部的凹陷部,从而使得垫石的底面的平整度提高。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方柱料朝向上方柱料一端靠近侧壁处轴向延伸设有暗销,所述上方柱料朝向上方柱料一端开设有与暗销呈插嵌配合的暗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暗销穿入暗孔中实现了提高上方柱料和下方柱料的连接强度;同时暗销设置在边缘处相对于设置在中部,一方面便于加工制得,另一方面不容易被折断。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其一可以将垫石与下方柱料连接在一起,在外力作用力垫石和下方柱料不容易分离;其二为下方柱料被腐蚀后可从上方柱料上拆卸下来,从而提高上方柱料的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实施例局部爆炸图;图3为实施例用于体现上方柱料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上方柱料;2、下方柱料;3、垫石;4、插条;5、安装孔;6、穿插件;7、通孔;8、穿插孔;9、螺帽;10、抵接部;11、凹陷部;12、暗销;13、暗孔;14、卡箍。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古建筑立柱,如图1所示,如图1所示,包括上方柱料1、下方柱料2和垫石3,其中上方柱料1用于连接古建筑屋檐,下方柱料2位于上方柱料1的下方,垫石3设置在下方柱料2的下方,其底部直接抵触在地面上,从而支撑起下方柱料2、上方柱料1和屋檐。结合图2和图3所示,上方柱料1下部横向截除1/2剩余1/2半圆柱,半圆柱包括上端面、立面和下端面,半圆柱的上端面与立面交界处沿上方柱料1轴向开设有暗孔13,暗孔13开设有两个并且位于半圆柱的边缘处。下方柱料2上部也横向截除1/2剩余1/2半圆柱,半圆柱也包括上端面、立面和下端面,半圆柱的上端面与立面交界处沿下方立柱轴向延伸设有暗销12,暗销12延伸有两块并且位于半圆柱的边缘处。上方柱料1上的两个暗孔13和下方柱料2上的两块暗销12呈一一对应设置,即将暗销12对准暗孔13向上推动下方柱料2时,下方立柱能够通过暗销12插接在暗孔13内实现连接在上方立柱上。同时在上方柱料1与下方柱料2配合后,在两者的外侧紧固有环形卡箍14,给予两者抱紧力,提高连接结构强度。垫石3垫在下方柱料2的下方,使得下方柱料2与地面存在间距,地面上的积水就不会浸湿下方柱料2的下部进而腐蚀下方柱料2底部,但是现有的垫石3仅仅是垫在在下方柱料2的下方,垫石3在外力作用下容易发生位移。所以本实施例在垫石3和下方柱料2之间设置有连接部,连接部为插条4和穿插件6。具体如下设置:垫石3的中部在竖直方向上开设有通槽,通槽呈贯穿垫石3设置,在通槽内穿入有一插条4,插条4为钢条,钢条向下穿出垫石3并且穿出部呈分叉为两个抵接部10,抵接部10向垫石3底面弯曲从而贴合垫石3底面上,为了使得垫石3底面平整,所以将垫石3的底面向内凹形成凹陷部11,抵接部10位于凹陷部11内,抵接部10的最下端低于垫石3底面或者与垫石3底面公平面,钢条的上端穿出垫石3上表面;下方柱料2沿轴向开设有供插条4穿入的安装孔5,安装孔5呈矩形,恰好能够使得钢条的上部穿入并卡紧,钢条穿入安装孔5内的部分开设有通孔7,将通孔7设置为螺纹孔;在下方柱料2上沿径向开设有穿插孔8,通孔7与穿插孔8相连通;一穿插件6依次穿过穿插孔8和通孔7从而实现将钢条固定连接在下方柱料2内,穿插件6为螺纹杆,螺纹杆穿设穿插孔8且其两端螺纹连接有螺帽9,螺帽9与下方柱料2呈抵触设置,从而对螺纹杆的固定,以实现垫石3连接在下方柱料2上,通过此手段垫石3与下方柱料2之间的连接结构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古建筑立柱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古建筑立柱,包括呈可拆卸连接的上方柱料(1)和下方柱料(2),所述下方柱料(2)底部设置有垫石(3),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石(3)固定连接有插条(4),所述下方柱料(2)开设有供插条(4)穿入的安装孔(5),且所述下方柱料(2)设有用于连接插条(4)以实现防止插条(4)脱离下方柱料(2)的穿插件(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古建筑立柱,包括呈可拆卸连接的上方柱料(1)和下方柱料(2),所述下方柱料(2)底部设置有垫石(3),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石(3)固定连接有插条(4),所述下方柱料(2)开设有供插条(4)穿入的安装孔(5),且所述下方柱料(2)设有用于连接插条(4)以实现防止插条(4)脱离下方柱料(2)的穿插件(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立柱,其特征在于,插条(4)穿入下方柱料(2)的部位开设有通孔(7),所述下方柱料(2)沿径向开设有穿插孔(8),所述穿插孔(8)与通孔(7)相连通,所述穿插件(6)穿设穿插孔(8)和通孔(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古建筑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7)为螺纹孔,所述穿插件(6)为与螺纹孔呈螺纹连接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穿设穿插孔(8)和螺纹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古建筑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费金燕羊晨杰郑祥法殷晓佳费燕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鎏增古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