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细门楼以及带有该砖细门楼的古建筑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842891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7 08: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砖系门楼,包括主门以及位于主门两侧的侧墙,所述主门包括有朝内设置的内侧端以及朝外设置的外侧端,所述侧墙的一侧与外侧端齐平且其另一端朝向内侧端倾斜设置,所述两侧的侧墙关于主门呈对称设置,所述内侧端与外侧端之间的距离大于侧墙的两端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并同时同开一种带有该砖细门楼的古建筑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增强主门美观度的砖细门楼以及带有该砖细门楼的古建筑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古建筑建造结构
,特别涉及一种砖细门楼以及带有该砖细门楼的古建筑群
技术介绍
门楼是古代建筑中非常重要的一类,在古代通常会将门楼建筑在城门处,彰显气势,随着时代的变迁,古代的门楼结构逐渐被小型化,然后将门楼建造于当地古街首尾巷口作为景点的大门或者出口或者建造于一些古式风格建筑群的大门口处。现有技术中的门楼包括有主门,主门两侧均设置有支撑墙,类似于中国专利CN104675189A公开了一种可拆卸围墙单元结构及可拆卸围墙所提到的结构,其主门两侧的支撑墙通常设置为水平的,即支撑墙与主门之间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在这种情况设计结构,如果太阳光照射到门楼上时,主门和支撑墙的光亮度都是相同,这样的话并不能凸显出主门的结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门楼的观赏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增强主门美观度的砖细门楼。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砖系门楼,包括主门以及位于主门两侧的侧墙,所述主门包括有朝内设置的内侧端以及朝外设置的外侧端,所述侧墙的一侧与外侧端齐平且其另一端朝向内侧端倾斜设置,所述两侧的侧墙关于主门呈对称设置,所述内侧端与外侧端之间的距离大于侧墙的两端面之间的垂直距离。采用上述结构,两侧的侧墙倾斜呈“八”字状,所述主门则位于两个侧墙的中间位置处,当阳光照射至该砖细门楼上的会在侧墙与主门连接处的角落里形成阴暗面,而主门则是为光的亮面,而且侧墙沿倾斜方面光亮的强度从强一直至阴暗,后在主门处呈现为最亮面,这样的设置通过光线效果提高了主门在整个砖细门楼里的立体感,由于整个砖细门楼的设置均在主门上,这样的设计提高了砖细门楼的美观度,提高了观赏度,另外的话侧墙两端面的垂直距离小于内侧端与外侧端之间的距离,更进一步凸显出主门的,吸引游客的视野。进一步优选为:侧墙设置为白墙。采用上述结构,在侧墙上不进行任何雕饰,采用白墙设置的话更进一步衬托出主门上的装饰,避免出现主次颠倒的问题。进一步优选为:所述主门包括位于下方的功能部以及位于上方的装饰部,所述功能部设置有用于进出的通行通道,所述装饰部的最高点低于侧墙的最高点。采用上述结构,主门的主要装饰都集中于装饰部的位置区域,装饰部位于高位,装饰部低于侧墙高度这样容易在装饰部的位置处聚集一道阳光,通过光亮更进一步吸引观赏人群的视线,让人群的视线集中于装饰部的位置。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装饰部包括有位于最高处的檐部以及位于装饰部中心位置的门牌部,所述檐部的最外端即为内侧端,所述装饰部于门牌部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一凹陷部,该凹陷部宽度小于门牌部的宽度。采用上述结构,在装饰部的上方设置有檐部,檐部的最外端为内侧端,即檐部的厚度即为主门的最大厚度,而檐部的下方为凹陷部,凹陷部的下方为门牌部,门牌部的下方又为一凹陷部,形成凸-凹-凸-凹的结构样式,门牌部为主门最核心区域,所以这样的设置形成光亮度为亮-暗-亮-暗的样式,檐部的亮为整体最为光亮的区域,用于吸引视线,而门牌部为次亮区,防止过于刺眼而看不清楚门牌部的图样,合理设置装饰部的结构,更进一步提高了主门的立体感和观赏度。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观赏性的古建筑群。该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带有上述的砖细门楼的古建筑群,包括若干古式建筑以及供人员进入的入口,所有所述古式建筑沿直线排列呈两排,两排古建筑之间间隔设置且该间隔大于砖细门楼的宽度,砖细门楼位于入口处,该砖细门楼的内侧端朝向古式建筑一侧设置,所述古式建筑的顶部与侧墙顶部同高。采用上述结构,将古式建筑分布排列呈两排,古式建筑之间形成间隔即可让人行走,该古建筑群的入口处设置该砖细门楼,砖细门楼两侧的古式建筑的高度与侧墙同高,即高于主门设置,即在主门的檐部处进行聚光,该砖细门楼的内侧端朝向古式建筑一侧设置,造就了浓郁的古建筑风,当漫步于该古建筑群中时达到更加身临其境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一的砖细门楼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一的砖细门楼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功能部;11、通行通道;2、装饰部;3、檐部;4、门牌部;5、连接部;6、凹陷部;71、内侧端;72、外侧端;8、古式建筑;9、间隙;10、主门;20、侧墙。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砖细门楼,包括主门10以及对称设置于主门10两侧的侧墙20,所述主门10包括有朝向外侧设置的外侧端72以及朝向内侧设置的内侧端71,对于外侧的概念即可以理解为景点之外,而对于内侧的概念即可以理解为景点之内,所述的侧墙20的一端与外侧端72连接而另一端则朝向内侧端71倾斜设置,所述的侧墙20均设置为白墙且所述侧墙20的高度高于主门10的最高处,为了防止侧墙20高于主门10过于突兀,所以在两侧墙20之间设置有水平的连接部5,该水平的连接部5连接两侧侧墙20并砌于主门10上。所述主门10包括有位于下方的功能部1以及位于上方的装饰部2,所述功能部1设置有供人群进出的通行通道11,通行通道11可以设置为拱形以增加美观,功能部1与装饰部2的高度比例大致为三比一,所述装饰部2包括有檐部3以及位于檐部3下方的门牌部4,所述檐部3上铺设有砖瓦,所述檐部3的一端与外侧端72齐平而其另一端为内侧端71,即檐部3的厚度即为整个主门10的厚度,所述门牌部4位于装饰部2的中心位置,所述门牌部4用于题词书写景点名称,所述门牌部4的上下位置处均设置有凹陷部6,所述凹陷部6的宽度均小于门牌部4的宽度,上下两个凹陷部6的宽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方案中优选的为位于门牌部4上方的宽度大于位于门牌部4下方的宽度,将门牌部4上方的凹陷部6设置为宽度较大的主要考虑是游人的视线主要集中于上部区域,所以可以将上方的凹陷部6做宽点可以用于绘制或者雕刻一些图案,位于下方的凹陷部6的宽度设置为小一点,用于凸显上方的门牌部4的图案,檐部3-凹陷部6-门牌部4-凹陷部6形成了凸-凹-凸-凹的样式,位于上方的凹陷部6为光照度比较暗,其图案可以带来装饰门牌部4的效果,而门牌部4的次凸面,这样子的话保证有一定的光照亮度又不至于刺眼,而最下方的凹陷部6为最暗的区域,用于进一步凸显门牌部4的作用,这样的设置合理规划了装饰部2的结构。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一种带有实施例一中记载的砖细门楼的古建筑群,包括有多个古式建筑8,所有的古式建筑8被排列呈两排,两排古式建筑8之间形成有间隙9,该间隙9可以用于给人群行走,该古建筑群的入口处设置该砖细门楼,该砖细门楼的通行通道11与古式建筑8形成的间隙9位于同一直线上,且古式建筑8之间的间隙9大于主门10的宽度,两个侧墙20之间的两个最外端之间的距离与两侧的古式建筑8的最大的距离相匹配,所述主门10的内侧端71朝向古式建筑8一侧设置,所述古式建筑8的最高点与侧墙20的最高点同高。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砖细门楼以及带有该砖细门楼的古建筑群

【技术保护点】
一种砖细门楼,包括主门(10)以及位于主门(10)两侧的侧墙(20),其特征是:所述主门(10)包括有朝内设置的内侧端(71)以及朝外设置的外侧端(72),所述侧墙(20)的一侧与外侧端(72)齐平且其另一端朝向内侧端(71)倾斜设置,所述两侧的侧墙(20)关于主门(10)呈对称设置,所述内侧端(71)与外侧端(72)之间的距离大于侧墙(20)的两端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砖细门楼,包括主门(10)以及位于主门(10)两侧的侧墙(20),其特征是:所述主门(10)包括有朝内设置的内侧端(71)以及朝外设置的外侧端(72),所述侧墙(20)的一侧与外侧端(72)齐平且其另一端朝向内侧端(71)倾斜设置,所述两侧的侧墙(20)关于主门(10)呈对称设置,所述内侧端(71)与外侧端(72)之间的距离大于侧墙(20)的两端面之间的垂直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砖细门楼,其特征是,侧墙(20)设置为白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砖细门楼,其特征是,所述主门(10)包括位于下方的功能部(1)以及位于上方的装饰部(2),所述功能部(1)设置有用于进出的通行通道(11),所述装饰部(2)的最高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费燕飞费金燕羊晨杰郑祥法殷晓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鎏增古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