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的内挂外接式梁或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839962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7 05: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内挂外接式梁或柱,在梁或柱的端部套固有主动连接件和/或在梁或柱的侧壁设置有被动连接结构;主动连接件主体的前端面设置有n形挂钩,并在前端面的边缘设置有连接法兰;被动连接结构是在梁或柱或被动连接件的侧壁设置有挂接孔,挂接孔与n形挂钩匹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楔形挂钩或楔形挂接孔的结构,使梁与柱对插安装有,在自重作用下向下滑动后达到相互挤压紧密贴合的作用,现场连接速度非常快,无需人为扶正或增设辅件工作。定位压紧后的梁与柱之间通过法兰连接,可采用自攻螺钉或者横穿螺杆或者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存在了挂钩支撑和法兰支撑两种支撑方式,提高了梁与柱之间的连接强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现场施工速度非常快,适合推广实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房屋梁或柱连接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BIM的内挂外接式梁或柱
技术介绍
建筑结构房屋的立柱与横梁的连接设计是墙体设计中的一个难点和重点,目前关于建筑房屋的立柱与横梁的连接的方法种类繁多,例如:横竖插接式、角码胀浮式、角码插接式、通槽螺栓式、双向锁紧式等。普遍存在如下问题:(1)连接结构复杂导致制造成本高和现场施工效率低,提高梁与柱或者梁与梁承载时需要设置防脱离结构,需要增加额外配合件。(2)定位性差影响施工效率,现场组装梁与柱时通常为高空作业,定位性差增加施工难度。(3)受力强度较差,现有梁与柱或者梁与梁的各种连接结构中,通常只有一种连接约束关系。(4)对接配合紧密型差,需要辅以人力使其结合再固定,容易形成梁与柱或者梁与梁间隙。在现有技术中,采用了连接件与薄壁钢型材之间通过箍紧钢带进行快速对接的方案。该方案适合短期快速组件薄壁钢结构房屋,结构设计合理,在无故障条件下强度较高。然而,上述专利技术在投入实施过程中存在型材制造难度大的问题,不能很好地与现有型材成型机相结合,需要专用成型设备,成本高。在该专利技术中,将管状或槽状型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基于BIM的内挂外接式梁或柱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BIM的内挂外接式梁或柱,包括梁或柱以及连接件,其特征是:在梁或柱的端部套固有主动连接件和/或在梁或柱的侧壁设置有被动连接结构;主动连接件主体的前端面设置有n形挂钩,并在前端面的边缘设置有连接法兰;被动连接结构是在梁或柱或被动连接件的侧壁设置有挂接孔,挂接孔与n形挂钩匹配;n形挂钩的沟槽为楔形槽,或者挂接孔的孔壁为楔形壁,使n形挂钩与挂接孔之间处于斜面压紧配合结构;主动连接件主体侧壁设置有扎带定位槽,主动连接件与梁或柱套装后通过钢扎带约束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的内挂外接式梁或柱,包括梁或柱以及连接件,其特征是:在梁或柱的端部套固有主动连接件和/或在梁或柱的侧壁设置有被动连接结构;主动连接件主体的前端面设置有n形挂钩,并在前端面的边缘设置有连接法兰;被动连接结构是在梁或柱或被动连接件的侧壁设置有挂接孔,挂接孔与n形挂钩匹配;n形挂钩的沟槽为楔形槽,或者挂接孔的孔壁为楔形壁,使n形挂钩与挂接孔之间处于斜面压紧配合结构;主动连接件主体侧壁设置有扎带定位槽,主动连接件与梁或柱套装后通过钢扎带约束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内挂外接式梁或柱,其特征是:所述主动连接件是由钢板折叠而成的单体式主动连接件,折叠钢板包括位于中心的后壁,后壁两侧边分别连接有侧壁,后壁的边上下分别连接有上、下壁,上、下壁外边分别连接有法兰,两侧壁外边分别连接有前壁,前壁设置有挂钩;折叠后形成的主动连接件的对接缝处焊固为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内挂外接式梁或柱,其特征是:所述主动连接件是由两个对扣C型钢组合焊接而成的C型钢组合式主动连接件,两对扣的C型钢内侧至少在端部位置匹配焊接腹板,两对扣的C型钢外侧表面设置冲压或冲孔的定位凹槽;各腹板与槽形钢板或槽形连接板的两侧边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群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奥斯派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