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面向LTE集群系统的媒体协商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集群业务发起终端、集群业务成员终端、集群业务服务器和集群媒体服务器;所述集群业务发起终端用于发起集群业务,是媒体协商的Offer端;所述集群业务成员终端用于接收邀请参与集群业务,是媒体协商的Answer端;所述集群业务服务器是媒体协商的决策实体;所述集群媒体服务器是媒体协商结果的执行实体。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方法建立超过两方的媒体通道,还能够提供一种方法协商媒体通道相关各方接收媒体数据流的地址,这样就能够很好地适应在以LTE集群系统为代表的无线通信系统里建立上行单播流,下行组播流这种模式的媒体通道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面向LTE集群系统的媒体协商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业务系统正在向全IP技术体制发展和演进,其中会话初始化协议(SessionInitiationProtocol,简称SIP)以及会话描述协议(SessionDescriptionProtocol,简称SDP)被广泛应用于初级的IP电话(VoiceoverInternetProtocol,简称VoIP)系统以及高级的IP多媒体业务(IPMultimediaSubsystem,简称IMS)等主流的业务系统中。由于VoIP和IMS技术具有易于集成、成本低廉、使用方式灵活等特点,已逐步从基于有线网络的应用向基于无线网络的应用发展,LTE系统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另一方面,业务的使用模式也逐渐从两个用户之间的点对点模式为主演化出各种使用模式,其中以群呼或组呼为代表的集群类业务模式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例如电话会议、视频会议、按键通、群发数据等等。集群类业务模式与其他一般业务模式有较大的差别:一般业务模式的上行(即从终端到服务器端的方向)和下行(即从服务器端到终端的方向)业务是对称的,而集群业务模式的上行与下行是非对称的,即上行是每个终端发送各自的业务数据流到服务器端,而下行则是服务器端根据收集到来自各个终端的业务数据之后通过融合处理后,发送携带相同的业务数据N条(N代表集群业务群组成员数量)单播业务数据流到各个终端。若直接将集群类业务应用到以LTE为代表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将会造成带宽利用率低的问题,特别是有多个终端都接入到同一个基站的情况下,该基站将会发送X条(该基站下接入的终端数)单播业务数据流到该基站下的各个终端。这些单播业务数据流的载荷是相同的,却产生了X条携带了相同载荷的业务数据流,占用了X倍的空口信道资源。因此在LTE集群系统的业务都要求使用组播作为下行业务数据流的承载方式,这样,即使有多个终端都接入到同一个基站的情况下,该基站也只需发送1条组播业务数据流到该基站下的各个终端即可。但标准的VoIP和IMS系统在信令接续过程中内嵌的媒体协商方法是基于O/A(Offer/Answer)模型的媒体协商方法,它是一种一问一答式的媒体协商方法,其中,Offer相当于媒体协商请求,Answer相当于媒体协商应答,具体原理如下:(1)媒体协商请求端产生SDPOffer,其中Offer携带媒体协商请求端所支持的媒体能力(媒体类型及其相应编码方式)和本地接收媒体数据流的地址(IP地址与端口号);(2)媒体协商应答端收到SDPOffer后,分析其对端的媒体能力与本地的媒体能力是否存在交集。若存在交集,则接受本次会话并产生SDPAnswer,并在Answer中携带本地希望使用的媒体能力和本地接收媒体数据流的地址;若不存在交集,则拒绝本次会话。显然,标准的基于O/A模型的媒体协商方法仅仅只针对了单播媒体通道(即媒体通道只涉及两方),其协商的是媒体通道双方的媒体能力是否存在交集,而双方各自的接收媒体数据流的地址则并未协商,即接收媒体数据流的地址是由双方各自自己决定。换言之,这是一种只针对单播媒体数据流通道建立的媒体协商方法,只支持一发一收的媒体通道,对于一发多收的组播媒体通道建立则并不适合。因为组播只有一条流,而该流的收方有多个,但每个收方的接收媒体数据流的地址又必须相同,因此标准的基于标准O/A模型的媒体协商方法无法确保每个收方都使用相同的接收媒体数据流的地址。可见,标准的媒体协商方法无法支持超过两方媒体通道的建立,也不支持协商媒体通道相关各方接收媒体数据流地址的功能,无法满足LTE集群系统中上行单播、下行组播的媒体通道建立。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面向LTE集群系统的媒体协商系统及方法,一方面能够支撑超过两方的媒体通道建立,另一方面也能够支撑媒体通道相关各方的接收媒体数据流地址的协商机制,以便于支持在组播方式的媒体通道的建立功能,以适应未来以LTE集群系统为代表的无线通信系统的需求。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面向LTE集群系统的媒体协商系统,包括集群业务发起终端、集群业务成员终端、集群业务服务器和集群媒体服务器;所述集群业务发起终端用于发起集群业务,是媒体协商的Offer端;所述集群业务成员终端用于接收邀请参与集群业务,是媒体协商的Answer端;所述集群业务服务器是媒体协商的决策实体,是主导下行组播流接收媒体数据地址的决策端;所述集群媒体服务器是媒体协商结果的执行实体,并接受集群业务服务器的控制。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面向LTE集群系统的媒体协商方法,包含以下两个方面:一、集群业务发起终端与集群业务服务器之间的媒体协商:步骤一、集群业务发起终端发起集群业务呼叫,并构造SDPOffer,然后发出携带SDPOffer的呼叫控制信令;步骤二、集群业务服务器判决发起者与服务器两者双方媒体能力是否存在交集:若不存在交集,则集群业务服务器拒绝本次业务,进入会话结束状态;若存在交集,则进入步骤三;步骤三、集群业务服务器决策Offer中携带的下行流中用于接收媒体数据流的预设地址是否合理:若合理,则进入步骤四,否则进入步骤五;步骤四、集群业务服务器构造SDPAnswer,并在Answer的上行单播流中设置协商出来的编码参数和接收媒体数据流的地址,下行组播流中设置协商出来的编码参数,不改变Offer中接收媒体业务数据流的预设地址;然后进入步骤六;步骤五、集群业务服务器构造SDPAnswer,并在Answer的上行单播流中设置协商出来的编码参数和接收媒体数据流的地址,下行组播流中设置协商出来的编码参数,重新设置业务发起终端的接收媒体数据流的地址;然后进入步骤六;步骤六、集群业务服务器发出携带SDPAnswer的呼叫控制信令,并打开本地媒体通道;步骤七、集群业务发起终端收到SDPAnswer,并根据其携带的信息打开本地媒体通道;二、集群业务服务器与集群业务参与终端的媒体协商:步骤一、集群业务服务器收到进群业务发起终端的呼叫控制信令后,向各个集群业务成员终端发起呼叫控制信令,并构造SDPOffer,然后发出携带SDPOffer的呼叫控制信令;步骤二、集群业务成员终端判决本地与服务器两者双方媒体能力是否存在交集:若不存在交集,则集群业务成员终端拒绝本次业务,进入会话结束状态;若存在交集,则进入步骤三;步骤三、集群业务成员终端构造SDPAnswer,并发出携带SDPAnswer的呼叫控制信令,并打开本地媒体通道;步骤四、集群业务服务器收到SDPAnswer,并根据其携带信息打开本地媒体通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积极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提供一种面向LTE集群系统的媒体协商系统及方法,能够提供一种方法建立超过两方的媒体通道,还能够提供一种方法协商媒体通道相关各方接收媒体数据流的地址。这样就能够很好地适应在以LTE集群系统为代表的无线通信系统里建立上行单播流,下行组播流这种模式的媒体通道的需求。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图1为集群LTE系统功能实体组成示意图;图2为媒体协商过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媒体协商方法不支持超过两方的媒体通道建立,也不支持协商媒体通道相关各方接收媒体数据流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面向LTE集群系统的媒体协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集群业务发起终端、集群业务成员终端、集群业务服务器和集群媒体服务器;所述集群业务发起终端用于发起集群业务,是媒体协商的Offer端;所述集群业务成员终端用于接收邀请参与集群业务,是媒体协商的Answer端;所述集群业务服务器是媒体协商的决策实体,是主导下行组播流接收媒体数据地址的决策端;所述集群媒体服务器是媒体协商结果的执行实体,并接受集群业务服务器的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向LTE集群系统的媒体协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集群业务发起终端、集群业务成员终端、集群业务服务器和集群媒体服务器;所述集群业务发起终端用于发起集群业务,是媒体协商的Offer端;所述集群业务成员终端用于接收邀请参与集群业务,是媒体协商的Answer端;所述集群业务服务器是媒体协商的决策实体,是主导下行组播流接收媒体数据地址的决策端;所述集群媒体服务器是媒体协商结果的执行实体,并接受集群业务服务器的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LTE集群系统的媒体协商系统,其特征在于:相对于集群业务发起终端,集群业务服务器是媒体协商的Answer端;相对于集群业务参与终端,集群业务服务器是媒体协商的Offer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LTE集群系统的媒体协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群业务服务器具有信令接续和媒体控制功能。4.一种面向LTE集群系统的媒体协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两个方面:一、集群业务发起终端与集群业务服务器之间的媒体协商:步骤一、集群业务发起终端发起集群业务呼叫,并构造SDPOffer,然后发出携带SDPOffer的呼叫控制信令;步骤二、集群业务服务器判决发起者与服务器两者双方媒体能力是否存在交集:若不存在交集,则集群业务服务器拒绝本次业务,进入会话结束状态;若存在交集,则进入步骤三;步骤三、集群业务服务器决策Offer中携带的下行流中用于接收媒体数据流的预设地址是否合理:若合理,则进入步骤四,否则进入步骤五;步骤四、集群业务服务器构造SDPAnswer,并在Answer的上行单播流中设置协商出来的编码参数和接收媒体数据流的地址,下行组播流中设置协商出来的编码参数,不改变Offer中接收媒体业务数据流的预设地址;然后进入步骤六;步骤五、集群业务服务器构造SDPAnswer,并在Answer的上行单播流中设置协商出来的编码参数和接收媒体数据流的地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袁静,余俊,王韬,罗志刚,郭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