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炉送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834928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6 2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热炉送风装置,包括风机和连接到该风机的送风管道,所述送风管道包括测量段和风机连接段,所述测量段包括从上游至下游依次连接的上游直管段、圆锥收缩段、圆筒喉部、圆锥扩散段和下游直管段,并且在所述上游直管段的管壁上设置有第一取压口,在所述圆筒喉部设置有第二取压口。因此,当空气流经送风管道时,受其测量段的整体结构的影响,能够在测量段的上游直管段和圆筒喉部处形成静压差,通过测量第一取压口处的静压值和第二取压口处的静压值则能够计算得到该静压差值,再结合流动流体的特性及使用环境条件等参数即可确定流量。该送风装置结构简单,造价合理,适于在工业中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加热炉送风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加热炉送风装置
技术介绍
加热炉通常设置有送风装置以向炉内补送空气,实现加热炉的最佳燃烧关键之处在于维持适当的空燃比。若进风量过大,会导致烟气带走更多的热量,增大排烟热损失。如果进风量过小,会导致不完全燃烧,易产生一氧化碳和烟尘等污染物。因此需要准确地测量燃烧所用空气流量,以辅助维持合理的空燃比。目前主要利用氧化锆仪表测量相关参数计算流量,将氧化锆探头插入烟气中进行分析。受烟气污垢和烟气温度波动的干扰,导致氧化锆探头无法准确反应真实燃烧所需的空气量。同时,氧化锆仪表测量存在滞后性,不能与燃料供应系统匹配。现有的其他气体流量测量仪表规格过小,无法满足实际测量的需求,而定制非标准仪表成本高,不适于工业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热炉送风装置,该装置能够利用自身结构特征结合仪表准确地测量进入加热炉的空气流量,结构简单、造价合理,适于在工业中推广使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加热炉送风装置,包括风机和连接到该风机的送风管道,所述送风管道包括测量段和风机连接段,所述测量段包括从上游至下游依次连接的上游直管段、圆锥收缩段、圆筒喉部、圆锥扩散段和下游直管段,并且在所述上游直管段的管壁上设置有第一取压口,在所述圆筒喉部设置有第二取压口。可选地,所述圆筒喉部的直径为d,所述上游直管段的直径为D,其中,d/D=0.6~0.75,所述第一取压口与所述圆锥收缩段之间的距离为0.5D,所述圆锥收缩段的收缩角度为21°,所述第二取压口与所述圆锥收缩段的距离为0.5d,所述圆锥扩散段的扩散角度为15°。可选地,所述下游直管段的长度≥D。可选地,所述测量段形成为文丘里管结构。可选地,所述送风管道的进风口上设置有空气过滤结构。可选地,所述测量段形成为竖直段,所述风机连接段形成为水平段,该竖直段和水平段之间通过弯头连接。可选地,所述水平段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结构。可选地,所述加热炉送风装置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送风管道的支撑结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空气流经送风管道时,受其测量段的整体结构的影响,能够在测量段的上游直管段和圆筒喉部处形成静压差,通过测量第一取压口处的静压值和第二取压口处的静压值则能够计算得到该静压差值,再结合流动流体的特性及使用环境条件等参数即可确定流量。因此,该送风装置能够利用其自身结构配合使用仪表实现空气流量的测定,结构简单,造价合理,适于在工业中推广使用。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送风装置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测量段11上游直管段111第一取压口12圆锥收缩段13圆筒喉部14圆锥扩散段15下游直管段2风机连接段3空气过滤结构4弯头5排水结构6支撑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加热炉送风装置,包括风机(图中未示出)和连接到该风机的送风管道,送风管道包括测量段1和风机连接段2,测量段1包括从上游至下游依次连接的上游直管段11、圆锥收缩段12、圆筒喉部13、圆锥扩散段14和下游直管段15,并且在上游直管段11的管壁上设置有第一取压口111,在圆筒喉部13设置有第二取压口13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取压口111为位于上游直管段11同一截面管壁上的两个,第二取压口131为位于圆筒喉部13同一截面管壁上的两个,以能够对测量数据取平均值,有利于提高流量计算精度。在实际使用中,可以根据测量精度的需求调整该第一取压口111和第二取压口131的数目。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当空气流经送风管道时,受其测量段1的整体结构的影响,能够在测量段1的上游直管段11和圆筒喉部13处形成静压差,通过测量第一取压口111处的静压值和第二取压口131处的静压值则能够计算得到该静压差值,再结合流动流体的特性及使用环境条件等参数即可确定流量。在实际使用中,可以将压力测量仪表,或压力传感器等本领域常用的测量设备或装置设置在第一取压口111和第二取压口131处,以获取测量数据,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制。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保证数据准确,各部位的构造参数满足以下设定:圆筒喉部13的直径为d,上游直管段11的直径为D,其中,d/D=0.6~0.75,第一取压口111与圆锥收缩段12之间的距离为0.5D,圆锥收缩段12的收缩角度为21°,第二取压口131与圆锥收缩段12的距离为0.5d,圆锥扩散段14的扩散角度为15°。结合测量数据并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得出流体的质量流量:其中各参数的具体含义为:qm为质量流量;c为常量;β为直径比d/D,即圆筒喉部13截面直径与上游直管段11的截面直径的比值;ε为线应变率;d为圆筒喉部13截面直径;△p为静压差;ρ为流体密度。在其他可能存在的允许存在测量误差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允许第一取压口111与圆锥收缩段12之间的距离为0.4D~0.6D,以及/或者第二取压口131与圆锥收缩段12的距离为0.4d~0.6d。进一步地,下游直管段15的长度≥D,以降低环境干扰对测量数据的影响。具体地,测量段1形成为文丘里管结构,以保证上游直管段11与圆筒喉部13之间产生足够的静压差,提升仪表测量结果的准确度。为避免灰尘、杂质等通过送风管道进入风机或加热炉内干扰设备运行,在本实施方式中,送风管道的进风口上设置有空气过滤结构3,该空气过滤结构可以使用如滤网或滤网与几何框架的结合等本领域内常用的技术手段,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制。举例说明,如图1所示,该空气过滤结构3整体可以形成为圆锥筒形,包括套设在进风口处管壁外的环形箍31和位于该环形箍上方的圆环32,该环形箍与该圆环之间设置有多跟支撑杆33以保持稳定,在圆环面积上以及该多跟支撑杆33形成的轮廓上罩设有滤网34,该圆锥筒形结构能够在滤网34与进风口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间,以实现过滤作用的同时尽量降低过滤作用对送风量的干扰,以上举例仅用作说明空气过滤结构3可能具备的形式,并不能视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实际使用中,为方便安装该送风装置,并结合测量的需求,测量段1形成为竖直段,风机连接段2形成为水平段,该竖直段和水平段之间通过弯头4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水平段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结构5,以及时排出在送风管道内的积水,避免管道锈蚀,具体地,该排水结构5可以为排水阀门、排水泵等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技术手段,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制。加热炉送风装置还包括用于支撑送风管道的支撑结构6。该支撑结构6可以形成为支撑架或支撑筒、支撑基座等本领域常用技术手段,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制。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技术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加热炉送风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加热炉送风装置,包括风机和连接到该风机的送风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管道包括测量段(1)和风机连接段(2),所述测量段(1)包括从上游至下游依次连接的上游直管段(11)、圆锥收缩段(12)、圆筒喉部(13)、圆锥扩散段(14)和下游直管段(15),并且在所述上游直管段(11)的管壁上设置有第一取压口(111),在所述圆筒喉部(13)设置有第二取压口(13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炉送风装置,包括风机和连接到该风机的送风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管道包括测量段(1)和风机连接段(2),所述测量段(1)包括从上游至下游依次连接的上游直管段(11)、圆锥收缩段(12)、圆筒喉部(13)、圆锥扩散段(14)和下游直管段(15),并且在所述上游直管段(11)的管壁上设置有第一取压口(111),在所述圆筒喉部(13)设置有第二取压口(1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炉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喉部(13)的直径为d,所述上游直管段(11)的直径为D,其中,d/D=0.6~0.75,所述第一取压口(111)与所述圆锥收缩段(12)之间的距离为0.5D,所述圆锥收缩段(12)的收缩角度为21°,所述第二取压口(131)与所述圆锥收缩段(12)的距离为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捷王扬蒋元丁刘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拓首工业炉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