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电容升压技术设计的负离子空气净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81611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5 1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容升压技术设计的负离子空气净化器,设置有升压电路、电感式振荡器及放电组件,所述电感式振荡器连接升压电路,所述升压电路与放电组件相连接;所述放电组件包括有机玻璃条,在有机玻璃条内均等插入有至少两根放电针,且在有机玻璃条内的放电针端通过连接导线串联,且连接导线通过引线与升压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接;能够采用电容倍压整流设计,能够得到极高的直流电压,并利用放电组件进行放电从而使得空气中产生较高的负氧离子,以便使用者使用,整个结构具有设计科学合理,使用方便等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净化等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基于电容升压技术设计的负离子空气净化器
技术介绍
雾霾,顾名思义是雾和霾。但是雾和霾的区别很大。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视觉障碍的叫霾。霾就是灰霾(烟霞)。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多出现于秋冬季节,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雾的存在会降低空气透明度,使能见度恶化,如果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00米以内,就将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或凝华)物的天气现象称为雾(Fog)。霾(mái),也称灰霾(烟雾)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混浊。将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在1000~10000米的这种现象称为轻雾或霭(Mist)。形成雾时大气湿度应该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由于液态水或冰晶组成的雾散射的光与波长关系不大,因而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和灰色。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中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霾是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组成的。它也能使大气浑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Haze)或灰霾(Dust-haze),香港天文台称烟霞(Haze)。雾霾主要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组成,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阴沉灰暗。颗粒物的英文缩写为PM,北京监测的是细颗粒物(PM2.5),也就是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污染物颗粒。这种颗粒本身既是一种污染物,又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霾粒子的分布比较均匀,而且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从0.001微米到10微米,平均直径大约在1~2微米左右,肉眼看不到空中飘浮的颗粒物。由于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霾,其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雾和霾相同之处都是视程障碍物。但雾与霾的形成原因和条件却有很大的差别。雾是浮游在空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形成条件要具备较高的水汽饱和因素。一般相对湿度小于8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造成的,相对湿度大于9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雾造成的,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雾和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霾的厚度比较大,可达1~3公里左右。出现雾时空气相对湿度常达100%或接近100%。雾有随着空气湿度的日变化而出现早晚较常见或加浓,白天相对减轻甚至消失的现象。出现雾时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1KM。当有效水平能见度1~10KM时称为轻雾。雾是指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1公里时的天气现象。霾在发生时相对湿度不大,而雾中的相对湿度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霾是由汽车尾气等污染物造成的。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当水汽凝结加剧、空气湿度增大时,霾就会转化为雾。霾与雾的区别在于发生霾时相对湿度不大,而雾中的相对湿度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其实雾与霾从某种角度来说是有很大差别的。比如:出现雾时空气潮湿;出现霾时空气则相对干燥,空气相对湿度通常在60%以下。其形成原因是由于大量极细微的尘粒、烟粒、盐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的空气混蚀的现象。霾的日变化一般不明显。当气团没有大的变化,空气团较稳定时,持续出现时间较长,有时可持续10天以上。由于雾霾、轻雾、沙尘暴、扬沙、浮尘等天气现象,都是因浮游在空中大量极微细的尘粒或烟粒等影响致使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有时使气象专业人员都难于区分。必须结合天气背景、天空状况、空气湿度、颜色气味及卫星监测等因素来综合分析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结论,而且雾和霾的天气现象有时可以相互转换的。霾在吸入人的呼吸道后对人体有害,如长期吸入,严重者会导致死亡。雾霾的源头多种多样,比如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扬尘、垃圾焚烧,甚至火山喷发等等,雾霾天气通常是多种污染源混合作用形成的。但各地区的雾霾天气中,不同污染源的作用程度各有差异。雾霾天气自古有之,刀耕火种和火山喷发等人类活动或自然现象都可能导致雾霾天气。不过在人类进入化石燃料时代后,雾霾天气才真正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急剧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能源迅猛消耗、人口高度聚集、生态环境破坏,都为雾霾天气的形成埋下伏笔。雾霾的形成既有“源头”,也有“帮凶”,这就是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一旦污染物在长期处于静态的气象条件下积聚,就容易形成雾霾天气。雾霾形成有三个要素:一是生成颗粒性扬尘的物理基源。我国有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地区,其土壤质地最易生成颗粒性扬尘微粒。二是运动差造成扬尘。例如,道路中间花圃和街道马路牙子的泥土下雨或泼水后若有泥浆流到路上,一小时干涸后,被车轮一旋就会造成大量扬尘,即使这些颗粒性物质落回地面,也会因汽车不断驶过,被再次甩到城市上空。三是扬尘基源和运动差过程集聚在一定空间范围内,颗粒最终与水分子结核集聚成霾。目前来看,在我国黄土平高原地区350多座城市中,雾霾构造三要素存量相当丰裕。空气净化是指针对室内的各种环境问题提供杀菌消毒、降尘除霾、祛除有害装修残留以及异味等整体解决方案,提高改善生活、办公条件,增进身心健康。室内环境污染物和污染来源主要包括放射性气体、霉菌、颗粒物、装修残留、二手烟等。负氧离子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可以改善和加强心肺功能,负氧离子在清洁的空气中能存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电容升压技术设计的负离子空气净化器,能够采用电容倍压整流设计,能够得到极高的直流电压,并利用放电组件进行放电从而使得空气中产生较高的负氧离子,以便使用者使用,整个结构具有设计科学合理,使用方便等特性。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基于电容升压技术设计的负离子空气净化器,设置有升压电路、电感式振荡器及放电组件,所述电感式振荡器连接升压电路,所述升压电路与放电组件相连接;所述放电组件包括有机玻璃条,在有机玻璃条内均等插入有至少两根放电针,且在有机玻璃条内的放电针端通过连接导线串联,且连接导线通过引线与升压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接。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有机玻璃条至少有2条,且有机玻璃条与有机玻璃条之间的连接导线相互连接。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倍压整流,得到所需的放电高压,从而达到采用高压尖端放电的方法,使空气电离而产生负氧离子的目的,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所述升压电路内设置有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及相互串联的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基于电容升压技术设计的负离子空气净化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电容升压技术设计的负离子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升压电路、电感式振荡器及放电组件,所述电感式振荡器连接升压电路,所述升压电路与放电组件相连接;所述放电组件包括有机玻璃条(3),在有机玻璃条(3)内均等插入有至少两根放电针(1),且在有机玻璃条(3)内的放电针端通过连接导线(2)串联,且连接导线(2)通过引线(4)与升压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电容升压技术设计的负离子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升压电路、电感式振荡器及放电组件,所述电感式振荡器连接升压电路,所述升压电路与放电组件相连接;所述放电组件包括有机玻璃条(3),在有机玻璃条(3)内均等插入有至少两根放电针(1),且在有机玻璃条(3)内的放电针端通过连接导线(2)串联,且连接导线(2)通过引线(4)与升压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容升压技术设计的负离子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玻璃条(3)至少有2条,且有机玻璃条(3)与有机玻璃条(3)之间的连接导线(2)相互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容升压技术设计的负离子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升压电路内设置有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及相互串联的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D7,电容C4的第一端与二极管D1的非共接端及电感式振荡器输出端的一端相连接,电容C4的第二端分别与二极管D2与二极管D3共接的端及电容C5的第一端相连接;电容C5的第二端分别与二极管D4与二极管D5共接的端及电容C6的第一端相连接,电容C6的第二端连接在二极管D6与二极管D7共接的端上,二极管D7的非共接端分别与电容C10的第二端及引线(4)相连接;电容C10的第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5和二极管D6相连接的共接端及电容C9的第二端相连接,电容C9的第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相连接的共接端及电容C8的第二端相连接,电容C8的第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1与二极管D2相连接的共接端及电容C7的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忠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依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