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明聪专利>正文

滇池污泥陶粒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81313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滇池污泥陶粒及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陶粒是用我国云南省滇池湖内长年累积的污泥为原料经高温焙烧、再经冷却而得。可以烧制成超轻、结构及高强三个级别的陶粒,工艺简单、容易控制,成本较低,且有利于“三废”的治理,符合产业政策。生产的陶粒具有轻质高强、保温隔热、抗震防火、防潮、吸声降噪等多种功能,还可做无土栽培的载体、水处理的过滤介质,施工适用范围很广。(*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国专利申请CN1146436A公开了一种“轻型陶粒及制备方法”,该申请提供的是用我国可保煤矿层剥离物中的表土烧成的轻型陶粒及其制备方法,该专利技术提供的配方有两种一种是采用100%的黄土、另一种是采用10-50%的红土及50-90%的黄土烧制而成,可制成容重为200-800级的陶粒,其表土块状较多,必需经破碎处理,所以均化比较费时、成本较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采用我国滇池湖内长年累积的污泥焙烧而成超轻陶粒、结构陶粒及高强陶粒三个级别的陶粒,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符合国家的有关治理“三废”的产业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滇池污泥陶粒是采用我国云南省昆明市滇池湖内的污泥焙烧而成。这种滇池污泥陶粒,可以用100%的滇池污泥烧制而成,容重300-500千克/立方米;也可以用40-90%的滇池污泥、10-60%的红、黄、黑土配成的综合土样烧制而成,容重500-800千克/立方米;还可以用60-80%的滇池污泥、20-40%的纯红土烧制而成,容重800-1100千克/立方米。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滇池污泥陶粒的制备方法采用以下步骤a、将土样按配比混合处理,控制其中水分为7-15%;b、土样进入成球盘成球后进入焙烧窑烧制,焙烧温度1201-1400℃,烧成时间为40-55分钟;c、焙烧后的陶粒出窑后进入冷运机冷却,经分粒径后输送至成品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滇池污泥陶粒的原料是用我国滇池湖内长年累积的污泥烧制而成,因而成本低廉,有利于“三废”的治理,其配方简单,由于滇池污泥比较细腻,所以用滇池污泥不需要破碎,混合及均化处理比较容易,因而工序简单、省时;不仅可以烧制成容重为300-500千克/立方米的超轻陶粒、以及容重为500-800千克/立方米的结构陶粒,还可以烧制出容重为800-1100千克/立方米的高强陶粒。实施例将我国云南省昆明市滇池湖内长年累积的污泥堆放在单独的原料仓内;把荒山、荒坡等地的红土、黄土、黑土及一些废土混合在一起制成综合土样,充分熟化1个月,堆放在单独的配料仓内。(1)以100%的滇池污泥为主要原料,将土样干燥,混合处理,控制含水率为7-15%,用皮运机输送至成球盘成球,然后进焙烧窑烧制,焙烧温度1210-1300℃,烧成时间为40-50分钟,烧成后的陶粒出窑后,通过圆筒冷却机输送至成品场,可制得300-500千克/立方米的超轻陶粒。(2)以60-80%的滇池污泥配以20-40%的红、黄、黑土配制的综合土样,混合处理,含水率控制为7-14%,用皮运机输送至成球盘成球,然后进焙烧窑烧制,焙烧温度1250-1320℃,烧成时间为40-50分钟,烧成后的陶粒出窑后,通过圆筒冷却机输送至成品场,可制得500-800千克/立方米的结构陶粒。分钟,烧成后的陶粒出窑后,通过圆筒冷却机输送至成品场,可制得500-800千克/立方米的结构陶粒。(3)以60-70%的滇池污泥配30-40%的红、黄、黑土配制的综合土样,混合处理,含水率控制为7-14%,用皮运机输送至成球盘成球,然后进焙烧窑烧制,焙烧温度1300-1400℃,烧成时间为40-50分钟,烧成后的陶粒出窑后,通过圆筒冷却机输送至成品场,可制得800-1100级的高强陶粒。权利要求1.一种滇池污泥陶粒,其特征是采用我国云南省昆明市滇池湖内的污泥焙烧而成。2.根椐权利要求1所述的滇池污泥陶粒,其特征是用100%的滇池污泥烧制而成,容重300-500千克/立方米。3.根椐权利要求1所述的滇池污泥陶粒,其特征是用40-90%的滇池污泥、10-60%的红、黄、黑土配成的综合土样烧制而成,容重500-800千克/立方米。4.根椐权利要求1所述的滇池污泥陶粒,其特征是用60-80%的滇池污泥、20-40%的纯红土烧制而成,容重800-1100千克/立方米。5.一种滇池污泥陶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步骤a、将土样按配比混合处理,控制其中水分为7-15%;b、土样进入成球盘成球后进入焙烧窑烧制,焙烧温度1201-1400℃,烧成时间为40-55分钟;c、焙烧后的陶粒出窑后进入冷运机冷却,经分粒径后输送至成品场。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的陶粒是用我国云南省滇池湖内长年累积的污泥为原料经高温焙烧、再经冷却而得。可以烧制成超轻、结构及高强三个级别的陶粒,工艺简单、容易控制,成本较低,且有利于“三废”的治理,符合产业政策。生产的陶粒具有轻质高强、保温隔热、抗震防火、防潮、吸声降噪等多种功能,还可做无土栽培的载体、水处理的过滤介质,施工适用范围很广。文档编号C04B18/30GK1269336SQ00112620公开日2000年10月11日 申请日期2000年1月11日 优先权日2000年1月11日专利技术者李明聪, 沈天祥, 杨志刚, 余惠琼 申请人:李明聪, 沈天祥, 杨志刚, 余惠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滇池污泥陶粒,其特征是:采用我国云南省昆明市滇池湖内的污泥焙烧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聪沈天祥杨志刚余惠琼
申请(专利权)人:李明聪沈天祥杨志刚余惠琼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3[中国|云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