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制针刺深度套管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97462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3 08: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控制针刺深度套管针,毫针、内管和透明的外管,内管的外壁设有外螺纹,外管的内壁设有与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外管外壁设有刻度,内管的内径大于毫针的外径,内管和外管的长度均小于毫针的长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度量和控制针刺深度,操作方便,结构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可控制针刺深度套管针
技术介绍
毫针疗法,又称“体针疗法”,是以毫针为针刺工具,通过在人体十四经络上的腧穴施行一定的操作方法,以通调营卫气血,调整经络、脏腑功能而治疗相关疾病的一种方法。毫针疗法,是我国传统针刺医术中最主要、最常用的一种疗法,是刺疗法的主体。目前,医生在施针时都是靠经验在判断进针深度,在对某些部位进针时,进针深度的掌握很重要。例如对于尿潴留等患者在针刺小腹部腧穴时,深度过深,容易误伤膀胱等器官出现意外事故。靠经验和肉眼判断进针深度是一种随意而且有风险的治疗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可控制针刺深度套管针,可控制针刺深度,使用安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控制针刺深度套管针,包括毫针、内管和透明的外管,所述内管的外壁设有外螺纹,所述外管的内壁设有与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所述外管上设有刻度,所述内管的内径大于毫针的外径,所述内管和外管的长度均小于毫针的长度,所述内管外壁设有标记线,。进一步的,所述刻度的刻度起点到外管底面的距离和内管顶面到标记线的距离之和与毫针的长度相等,所述刻度的刻度起点位于外管顶部,刻度的刻度终点位于外管底部。进一步的,所述毫针包括相连接的针柄和针体,刻度的刻度起点到外管底面的距离与针体的长度相等,所述毫针顶面到标记线距离与针柄的长度相等。进一步的,所述外管包括管体及设于管体底部的环形底盘,环形底盘与管体固接,所述环形底盘的外径大于管体的外径,所述刻度设置在管体上。即刻度的刻度起点到环形底盘底面的距离和内管顶面到标记线的距离之和与毫针的长度相等。环形底盘的设置方便在施针时握持外管,用于固定外管的位置,操作者一手使环形底盘贴在病人体表,一手进针。操作简单、方便。进一步的,所述管体与环形底盘一体制造。。优选的,所述标记线为红色。进一步的,所述刻度的刻度起点为零刻度。进一步的,所述刻度的刻度间隔为1mm,刻度的刻度标识每间隔5mm设有一个,所述针体的长度为25mm。进一步的,所述针柄的底部设有圆盘,所述圆盘的外径与内管的内径适配。进一步的,所述标记线围绕内管外壁设有一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可度量和控制针刺深度,在调整好针刺深度后,再进针,操作方便,结构简单。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毫针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壳、2-外管、3-针柄、4-针体、5-环形底盘、6-标记线、7-刻度、8-圆盘。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可控制针刺深度套管针,包括毫针、内管1和透明的外管2,内管1的外壁设有外螺纹,外管2的内壁设有与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外管2外壁设有刻度7,内管1的内径大于毫针的外径,内管1和外管2的长度均小于毫针的长度,内管1外壁设有标记线6。进一步的,刻度7的刻度起点到外管2底面的距离和内管1顶面到标记线6的距离之和与毫针的长度相等,所述刻度的刻度起点位于外管顶部,刻度的刻度终点位于外管底部。如图2所示,毫针包括相连接的针柄3和针体4,所述毫针包括相连接的针柄3和针体4,刻度7的刻度起点到外管2底面的距离与针体4的长度相等,毫针顶面到标记线6距离与针柄3的长度相等。为方便观察,标记线6围绕内管1设有一圈,标记线6为红色。进一步的,外管2包括管体及设于管体底部的环形底盘5,环形底盘5与管体固接,环形底盘5的外径大于管体的外径,刻度7设置在管体上,刻度的刻度起点到环形底盘底面的距离和内管顶面到标记线的距离之和与毫针的长度相等。即刻度7的刻度起点到环形底盘5底面的距离与针体4的长度相等。管体与环形底盘5一体制造。为防止毫针在内管中倾斜,本实施例提供两种技术解决方式:方式一:如图2所示,在针柄3的底部设有圆盘8,圆盘8的外径与内管1的内径适配,方式二:内管1的内径为2mm,避免内管1的内径过大。两种方式都防止毫针在管内倾斜,避免因倾斜影响进针深度的精准度。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3所示,刻度7的刻度起点为零刻度。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仅以1寸毫针为例,针体4的长度为25mm。为方便控制和读取,刻度7的刻度标识每间隔5mm设有一个,刻度7的刻度间隔为1mm。本实施例仅以25mm毫针为例,常用的还有40mm,50mm毫针,都可根据毫针尺寸适当调整,此处不再赘述。使用时,如果针刺深度为10mm,将内管1向内旋转,带标记线6与10mm刻度对齐时停止旋转,然后将毫针向下行进针,使针柄3顶面与内管1顶面齐平。当然,本技术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技术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技术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可控制针刺深度套管针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控制针刺深度套管针,其特征在于:包括毫针、内管(1)和透明的外管(2),所述内管(1)的外壁设有外螺纹,所述外管(2)的内壁设有与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所述外管(2)上设有刻度(7),所述内管(1)的内径大于毫针的外径,所述内管(1)和外管(2)的长度均小于毫针的长度,所述内管(1)外壁设有标记线(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控制针刺深度套管针,其特征在于:包括毫针、内管(1)和透明的外管(2),所述内管(1)的外壁设有外螺纹,所述外管(2)的内壁设有与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所述外管(2)上设有刻度(7),所述内管(1)的内径大于毫针的外径,所述内管(1)和外管(2)的长度均小于毫针的长度,所述内管(1)外壁设有标记线(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制针刺深度套管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刻度(7)的刻度起点到外管(2)底面的距离和内管(1)顶面到标记线(6)的距离之和与毫针的长度相等,所述刻度(7)的刻度起点位于外管(2)顶部,刻度(7)的刻度终点位于外管(2)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控制针刺深度套管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毫针包括相连接的针柄(3)和针体(4),刻度(7)的刻度起点到外管(2)底面的距离与针体(4)的长度相等,所述毫针顶面到标记线(6)距离与针柄(3)的长度相等。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可控制针刺深度套管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2)包括管体及设于管体底部的环形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瑛鲁凌云周思远郑倩华魏韬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中医药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