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心径流透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21728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7 19: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离心径流透平,与传统的向心径流透平相比,在相同流量下,无需提高转速,只需通过增加透平级数,就可以增大输出功率,达到透平输出功率的要求;不必为其匹配高速轴承、电机或变速机构,可以有效降低设备成本,提高设备运行安全,有利于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与轴流透平相比,其结构紧凑,体积小,能很好地适应小流量工况,扩展了透平的工况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小型分布式动力循环,例如有机朗肯循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离心径流透平
技术介绍
在能源短缺问题日益突显的今天,利用工业余热、新能源的各种热力循环系统将被广泛的应用,在这些系统中,透平作为膨胀机的一种,是必不可少的部件。透平是一种将工质(蒸汽、燃气、空气、有机工质等)的热能转换为机械功的旋转式动力机械,广泛的应用在各种热力循环系统中,其通常由静止叶片(静叶)和转动叶片(动叶)组成,工作时,气流所具有的能量在流经静叶时转换成动能,流过动叶时流体冲击叶片,推动动叶转动,从而驱动透平轴旋转,输出机械功。在透平中完成能量转换的基本单元是透平级,简称级,由一列静叶和一列动叶串联组成。根据静叶和动叶的布置结构以及气流在透平内的流动轨迹,透平分为轴流透平和向心径流透平两种形式。轴流式透平用于流量较大的条件下,且结构上便于做成多级形式,能满足高膨胀比和大功率的要求,但轴流式透平结构复杂,体积较大,制造难度大,且流量工况范围较小。根据高膨胀比、高效率、小流量的设计参数要求,系统多选用径流式透平。但传统的向心径流透平多为单级结构,为达到输出功率的要求,其转速往往为数万转,转速要求非常高,影响了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国内目前的水平很难实现,国外相应产品价格高昂,且供货情况受制于人;传统的向心径流透平工作时还必须为其匹配高速轴承、电机或变速机构,抬高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离心径流透平。(二)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离心径流透平,包括:转子和机匣,其中,所述转子沿径向设置有多排同心环状动叶,所述机匣沿径向设置有多排同心环状静叶,所述多排同心环状动叶与多排同心环状静叶交错排列,相邻两排动叶和静叶沿径向形成一级透平级。优选地,所述转子包括:转轴11、叶轮12和轮盘13,所述转子以所述转轴11为中心,沿半径增大方向依次为所述叶轮12和轮盘13。优选地,在所述轮盘的一表面上,沿径向设置有多排以所述转轴11为中心的同心环状动叶,每排动叶包括多个呈环形排列的动叶14,所述动叶14沿轴向延伸并突出于轮盘的所述表面。优选地,所述机匣包括:机壳21和蜗壳22,所述机匣沿所述转轴11的中心周向对称,所述蜗壳22形成于所述机壳的四周,在所述蜗壳的与转子轮盘相对的位置为一盘体23,所述盘体23与转子轮盘13沿径向对称。优选地,在所述盘体的一表面上,沿径向没置有多排以所述转轴11为中心的同心环状静叶,每排静叶包括多个呈环形排列的静叶24,所述静叶24沿轴向延伸并突出于盘体的所述表面。优选地,所述蜗壳22的径向边缘部分形成出气腔32,所述出气腔32具有气流出口。优选地,所述机壳21和叶轮12之间形成进气腔31,机壳侧壁具有至少一个气流进口33与所述进气腔31连通。优选地,所述多排同心环状动叶和/或多排同心环状静叶的叶型为直叶片、变截面叶片、弯叶片或扭叶片。优选地,所述多排同心环状静叶中的前N排静叶为导叶。优选地,在所述蜗壳的靠近转子叶轮的位置还具有至少一个辅助气流进口34。(三)有益效果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的离心径流透平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离心径流透平,与传统的向心径流透平相比,在相同流量下,无需提高转速,转速可以维持在常规水平(3000rpm),只需通过增加透平级数,就可以增大输出功率,达到透平输出功率的要求;(2)由于离心径流透平的转速可以维持在常规水平,从而不必为其匹配高速轴承、电机或变速机构,可以有效降低设备成本,提高设备运行安全,有利于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3)与轴流透平相比,其结构紧凑,体积小,由于其动叶和静叶采用径向布置的方式,使得离心径流透平能很好地适应小流量工况,扩展了透平的工况范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离心径流透平的平行于轴向的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离心径流透平的另一个平行于轴向的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离心径流透平的垂直于轴向的剖面图。【符号说明】11-转轴;12-叶轮;13-轮盘;14-动叶;21-机壳;22-蜗壳;23-盘体;24-静叶;31-进气腔;32-出气腔;33-气流进口;34-辅助气流进口。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离心径流透平,区别于现有的轴流式透平和向心径向透平,其结构形式灵活,能在透平运行转速为常规转速(3000rpm)下,使透平具有较大的膨胀比和较高的效率;同时借鉴可调导叶技术,能够方便的调节透平流量,扩大透平运行范围,最终保证热力系统的可实现性和经济性。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离心径流透平,包括转子和机匣两部分,其中,转子包括转轴11、叶轮12,轮盘13和动叶14,转子以转轴11为中心,其沿半径增大方向依次为叶轮12和轮盘13,即转轴11处于中心位置,叶轮12形成于转轴的四周,轮盘13形成于叶轮的四周,在轮盘的表面上,沿径向设置有多排以转轴11为中心的同心环状动叶,每排动叶包括多个呈环形排列的动叶14,动叶14沿轴向延伸并突出于轮盘的该表面;机匣包括机壳21和蜗壳22,其沿转轴11的中心周向对称,蜗壳22形成于机壳的四周,机匣包裹转子的轮盘13使得机匣与转子之间密封,机壳21和叶轮12之间形成进气腔31,机壳侧壁具有至少一个气流进口33,在蜗壳的与转子轮盘相对的位置为一盘体23,该盘体23与转子轮盘13沿径向对称,在该盘体的表面上,沿径向设置有多排以转轴11为中心的同心环状静叶,每排静叶包括多个呈环形排列的静叶24,静叶24沿轴向延伸并突出于盘体的该表面;多排动叶与多排静叶交错排列,动叶14顶部靠近盘体23,静叶24顶部靠近轮盘13,相邻两排动叶和静叶沿径向形成一级透平级,即离心径流透平沿径向具有多级透平级,蜗壳22沿径向边缘部分形成出气腔32,并具有气流出口。其中,图1所示的离心径流透平为多级离心径流透平,其具有八排动叶和八排静叶,相邻两排动叶和静叶共形成八个透平级;图2所示的离心径流透平为单级离心径流透平,其仅具有一排动叶和一排静叶,形成一个透平级;图3所示的离心径流透平具有两排动叶和两排静叶,相邻两排动叶和静叶共形成两个透平级。在本实施例中,动叶和静叶的叶型可根据流体介质流动情况,采用直叶片、变截面叶片、弯叶片、扭叶片等多种形式。本技术实施例的离心径流透平,流体介质由离心径流透平的气体进口进入其进气腔,并沿半径方向由内而外流动,即流体介质沿半径增大的离心方向流动,当流体介质流经透平级时,其具有的能量在静叶的作用下转换成动能,流过动叶时流体介质冲击叶片,推动动叶转动,从而驱动转轴旋转,输出机械功,之后流体介质流入出气腔并经气流出口排出(流体介质的流向可参见图1和图2中的箭头所示)。传统的向心径流透平,需要通过提高转速的方式提高输出功率,例如,若达到输出功率要求,向心径流透平要达到10000~80000rpm的转速,而由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的离心径流透平,在相同流量下,无需提高转速,转速可以维持在常规水平(3000rpm),只需通过增加透平级数,就可以增大输出功率,达到透平输出功率的要求;由于离心径流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离心径流透平

【技术保护点】
一种离心径流透平,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子和机匣,其中,所述转子沿径向设置有多排同心环状动叶,所述机匣沿径向设置有多排同心环状静叶,所述多排同心环状动叶与多排同心环状静叶交错排列,相邻两排动叶和静叶沿径向形成一级透平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心径流透平,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子和机匣,其中,所述转子沿径向设置有多排同心环状动叶,所述机匣沿径向设置有多排同心环状静叶,所述多排同心环状动叶与多排同心环状静叶交错排列,相邻两排动叶和静叶沿径向形成一级透平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径流透平,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包括:转轴(11)、叶轮(12)和轮盘(13),所述转子以所述转轴(11)为中心,沿半径增大方向依次为所述叶轮(12)和轮盘(13)。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心径流透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轮盘的一表面上,沿径向设置有多排以所述转轴(11)为中心的同心环状动叶,每排动叶包括多个呈环形排列的动叶(14),所述动叶(14)沿轴向延伸并突出于轮盘的所述表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心径流透平,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匣包括:机壳(21)和蜗壳(22),所述机匣沿所述转轴(11)的中心周向对称,所述蜗壳(22)形成于所述机壳的四周,在所述蜗壳的与转子轮盘相对的位置为一盘体(23),所述盘体(23)与转子轮盘(13)沿径向对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经纶张超刘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