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多电平交交变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15265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7 0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模块化多电平交交变换器,包括三相,其中,每相包含上桥臂和下桥臂,上桥臂和下桥臂分别包括至少一个可控功率模块以及一个电抗器,可控功率模块和电抗器串联连接;上桥臂的一端和下桥臂的一端连接,其连接点作为三相交流输入端之一;第一相的上桥臂的另一端和第二相的下桥臂的另一端连接,其连接点作为三相交流输出端之一;第二相的上桥臂的另一端和第三相的下桥臂的另一端连接,其连接点作为三相交流输出端之一;第三相的上桥臂的另一端和第一相的下桥臂的另一端连接,其连接点作为三相交流输出端之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力电子
,具体涉及一种模块化多电平交交变换器
技术介绍
海上风力发电具有资源丰富、不占用土地资源、机组年利用小时数高等优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海上风电场离岸距离越远,风速越大且稳定,输出功率更高。随着海上风机的容量的不断提升,某些风机制造商生产的8MW风机其出口电压已达6600V,且仍会随着风机容量的提升而进一步升高。传统的应用于大容量海上风力发电并网系统的多电平变换器,主要为嵌位式多电平变换器,该种嵌位式多电平变换器随着电平数的增加,其嵌位器件急剧增加,且控制复杂,不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多电平变换器控制复杂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模块化多电平交交变换器。为此,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模块化多电平交交变换器,包括三相,其中,每相包含上桥臂和下桥臂,所述上桥臂和所述下桥臂分别包括至少一个可控功率模块以及一个电抗器,所述可控功率模块和所述电抗器串联连接;所述上桥臂的一端和所述下桥臂的一端连接,其连接点作为三相交流输入端之一;第一相的所述上桥臂的另一端和第二相的所述下桥臂的另一端连接,其连接点作为三相交流输出端之一;第二相的所述上桥臂的另一端和第三相的所述下桥臂的另一端连接,其连接点作为三相交流输出端之一;第三相的所述上桥臂的另一端和第一相的所述下桥臂的另一端连接,其连接点作为三相交流输出端之一。优选地,所述可控功率模块包括:H桥变流单元与电容C,所述H桥变流单元与电容C并联连接;所述H桥变流单元两个桥臂的中点作为所述可控功率模块的两个输出端。优选地,所述H桥变流单元包括第一电力电子开关器件、第二电力电子开关器件、第三电力电子开关器件、第四电力电子开关器件、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以及第四二极管,其中,所述第一电力电子开关器件与所述第一二极管并联连接;所述第二电力电子开关器件与所述第二二极管并联连接;所述第三电力电子开关器件与所述第三二极管并联连接;所述第四电力电子开关器件与所述第四二极管并联连接;所述第一电力电子开关器件和所述第三电力电子开关器件串联连接;所述第二电力电子开关器件和所述第四电力电子开关器件串联连接;串联后的所述第一电力电子开关器件和所述第三电力电子开关器件与串联后的所述第二电力电子开关器件和所述第四电力电子开关器件以及所述电容C并联连接;所述第一电力电子开关器件和所述第三电力电子开关器件连接的中点作为所述H桥变流单元的一个输出端;所述第二电力电子开关器件和所述第四电力电子开关器件连接的中点作为所述H桥变流单元的另一个输出端。优选地,所述的模块化多电平交交变换器拓扑结构还包括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可控功率模块的输出,其中,所述可控功率模块的输出包括三种模式,其中,第一模式为所述可控功率模块输出正向电压;第二模式为输出负向电压;第三模式为输出零电压。优选地,当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第一电力电子开关器件和所述第四电力电子开关器件导通、所述第二电力电子开关器件和所述第三电力电子开关器件关断时,所述可控功率模块输出正向电压。优选地,当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第二电力电子开关器件和所述第三电力电子开关器件导通、所述第一电力电子开关器件和所述第四电力电子开关器件关断时,所述可控功率模块输出负向电压。优选地,当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第一电力电子开关器件和所述第二电力电子开关器件导通、所述第三电力电子开关器件和所述第四电力电子开关器件关断时,所述可控功率模块输出零电压。优选地,当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第三电力电子开关器件和所述第四电力电子开关器件导通、所述第一电力电子开关器件和所述第二电力电子开关器件关断时,所述可控功率模块输出零电压。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提供的模块化多电平交交变换器,包括三相,其中,每相包含上桥臂和下桥臂,上桥臂和下桥臂分别包括至少一个可控功率模块以及一个电抗器,可控功率模块和电抗器串联连接;上桥臂的一端和下桥臂的一端连接,其连接点作为三相交流输入端之一;第一相的上桥臂的另一端和第二相的下桥臂的另一端连接,其连接点作为三相交流输出端之一;第二相的上桥臂的另一端和第三相的下桥臂的另一端连接,其连接点作为三相交流输出端之一;第三相的上桥臂的另一端和第一相的下桥臂的另一端连接,其连接点作为三相交流输出端之一。该模块化多电平交交变换器的拓扑结构,采用的桥臂数较少,采用直接型交交变换,无中间公共直流环节,结构更为简单,控制简单,具有较高的功率密度。同时,以输入侧为基准,桥臂以三角形接法连接,输入侧每相间均串联两个桥臂,两桥臂中点为输出电压。通过控制各可控功率模块投切,使桥臂级联模块输出期望的电压,从而控制输入、输出侧电压、电流。由于对称性,以输出侧为基准时桥臂仍为三角形连接;采用三星形连接的方式连接桥臂,节省了电力电子器件和无源器件,节约了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模块化多电平交交变换器的一个具体示例的原理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模块化多电平交交变换器中可控功率模块的一个具体示例的原理框图;图3a-3c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模块化多电平交交变换器中可控功率模块的不同工作模式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第一相的上桥臂;2-第二相的上桥臂;3-第三相的上桥臂;4-第一相的下桥臂;5-第二相的下桥臂;6-第三相的下桥臂;7-可控功率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无线连接,也可以是有线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块化多电平交交变换器,包括三相,其中,每相包含上桥臂和下桥臂,上桥臂和下桥臂分别包括至少一个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模块化多电平交交变换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块化多电平交交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三相,其中,每相包含上桥臂和下桥臂,所述上桥臂和所述下桥臂分别包括至少一个可控功率模块以及一个电抗器(L),所述可控功率模块和所述电抗器(L)串联连接;所述上桥臂的一端和所述下桥臂的一端连接,其连接点作为三相交流输入端之一;第一相的所述上桥臂的另一端和第二相的所述下桥臂的另一端连接,其连接点作为三相交流输出端之一;第二相的所述上桥臂的另一端和第三相的所述下桥臂的另一端连接,其连接点作为三相交流输出端之一;第三相的所述上桥臂的另一端和第一相的所述下桥臂的另一端连接,其连接点作为三相交流输出端之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多电平交交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三相,其中,每相包含上桥臂和下桥臂,所述上桥臂和所述下桥臂分别包括至少一个可控功率模块以及一个电抗器(L),所述可控功率模块和所述电抗器(L)串联连接;所述上桥臂的一端和所述下桥臂的一端连接,其连接点作为三相交流输入端之一;第一相的所述上桥臂的另一端和第二相的所述下桥臂的另一端连接,其连接点作为三相交流输出端之一;第二相的所述上桥臂的另一端和第三相的所述下桥臂的另一端连接,其连接点作为三相交流输出端之一;第三相的所述上桥臂的另一端和第一相的所述下桥臂的另一端连接,其连接点作为三相交流输出端之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多电平交交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功率模块包括:H桥变流单元与电容C,所述H桥变流单元与电容C并联连接;所述H桥变流单元两个桥臂的中点作为所述可控功率模块的两个输出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化多电平交交变换器拓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H桥变流单元包括第一电力电子开关器件(T1)、第二电力电子开关器件(T2)、第三电力电子开关器件(T3)、第四电力电子开关器件(T4)、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以及第四二极管(D4),其中,所述第一电力电子开关器件(T1)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1)并联连接;所述第二电力电子开关器件(T2)与所述第二二极管(D2)并联连接;所述第三电力电子开关器件(T3)与所述第三二极管(D3)并联连接;所述第四电力电子开关器件(T4)与所述第四二极管(D4)并联连接;所述第一电力电子开关器件(T1)和所述第三电力电子开关器件(T3)串联连接;所述第二电力电子开关器件(T2)和所述第四电力电子开关器件(T4)串联连接;串联后的所述第一电力电子开关器件(T1)和所述第三电力电子开关器件(T3)与串联后的所述第二电力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弘洋彭傊蔡林海赵国亮邓占峰
申请(专利权)人: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