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恒温调节系统及工作方式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702759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4 23: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恒温调节系统,包括有以下部件:蓄热箱、恒温池、压缩机组、四通阀、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室外换热器、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三单向阀、第一节流部件、第二节流部件、第三节流部件、第一过滤器、第二过滤器、储液器、第一截止阀、第二截止阀、增焓截止阀、增焓节流部件和循环泵,其中,所述四通阀含有D、E、C、S四个接口;所述第二换热器含有a、b、c、d四个接口;所述蓄热箱和恒温池内均设置有换热介质;所述第一换热器安装于蓄热箱内,所述第三换热器安装于恒温池内且该第三换热器与恒温池内的换热介质相接触;上述部件连接组成了主循环流路、增焓循环流路和恒温调节流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热泵的
,尤其是指一种恒温调节系统及工作方式
技术介绍
现阶段主要有通过人工调温和机械调温等方式来调节生活用水温度,其中,人工调温时通过调节冷热水阀门大小来控制冷热水流量,采用这种调温方式速度慢、精度低,很难调到适合的温度值;而机械调温具有多种方式,其中,有通过感温探头来控制冷热水流量,但是不适用于一些大型恒温池中;另外有利用电热调温,通过改变电加热输出功率来维持恒温,采用这种方式安全性较差,存在有漏电风险;还有利用燃炉调温,通过改变燃气流量来调节温度,采用这种方式只适用于一次性用水的调温,无法循环利用。现阶段的恒温调节方式存在有调节精度低、使用范围小、不安全等缺点。为此,需要一种能够恒温制热、安全可靠、调温速度快、精度准和可热回收的恒温调节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恒温调节系统及工作方式。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恒温调节系统,包括有以下部件:蓄热箱、恒温池、压缩机组、四通阀、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室外换热器、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三单向阀、第一节流部件、第二节流部件、第三节流部件、第一过滤器、第二过滤器、储液器、第一截止阀、第二截止阀、增焓截止阀、增焓节流部件和循环泵,其中,所述所述四通阀含有D、E、C、S四个接口;所述第二换热器含有a、b、c、d四个接口;所述蓄热箱和恒温池内均设置有换热介质;所述第一换热器安装于蓄热箱内,所述第三换热器安装于恒温池内且该第三换热器与恒温池内的换热介质相接触;上述部件连接组成了主循环流路、增焓循环流路和恒温调节流路。所述主循环流路的连接组成:所述四通阀接口D和接口S均与压缩机组相连接,所述四通阀接口C与第一换热器相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分别与第一单向阀和第一节流部件相连接,所述第一单向阀和第一节流部件均与储液器相连接,所述储液器与第一过滤器相连接,所述第一过滤器与第二换热器接口b相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接口d与第二过滤器相连接,所述第二过滤器分别与第二节流部件和第三单向阀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二节流部件与第二单向阀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阀输出端和第三单向阀输入端均分别与第一截止阀和第二截止阀相连接,所述第二截止阀与室外换热器相连接且该室外换热器与四通阀接口E相连接,所述第一截止阀与第三换热器相连接,所述第三换热器与第三节流部件相连接,所述第三节流部件分别与第二截止阀和室外换热器相连接。增焓循环流路的连接组成:所述增焓截止阀与第一过滤器相连接,所述增焓节流部件分别与第二换热器接口c和增焓截止阀相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接口a与压缩机组相连接。恒温调节流路的连接组成:所述循环泵分别与蓄热箱进液口和恒温池相连接,所述蓄热箱出液口与恒温池相连接。进一步,所述压缩机组包括有多台相互并联的压缩机且并联后的压缩机组出口与四通阀接口D相连接,其进口均与四通阀接口S和第二换热器接口a相连接;其次,所述多台压缩机中含有变频压缩机。一种恒温调节系统的工作方式,所述恒温调节系统可根据恒温池所损失的热量,通过调节压缩机组工作频率及数量控制制热量且该制热量等于恒温池损失的热量,并通过循环泵将蓄热箱和恒温池内的换热介质循环流动。进一步,所述恒温调节系统包括有热回收功能、低温工况制热蓄热功能、恒温除霜功能和恒温加热功能;所述热回收功能的工作方式:高温高压的冷媒由压缩机组流入四通阀接口D,接着由四通阀接口C流向蓄热箱内的第一换热器,高温高压的冷媒在蓄热箱内与换热介质进行热交换,经热交换后的冷媒经第一单向阀流入储液器,接着由储液器流向第一过滤器,经过滤后的冷媒由第一过滤器流向第二转热器接口b,接着由第二换热器接口d流向第二过滤器,冷媒经过滤后流向第二节流部件,经节流后的冷媒由第二单向阀流向第一截止阀,再由第一截止阀流向恒温池内的第三换热器,冷媒通过第三换热器对恒温池内的换热介质吸热蒸发后,经第三节流部件流入室外换热器,冷媒在室外换热器内再次吸热蒸发后流向四通阀接口E,接着由四通阀接口S流回压缩机组;所述低温工况制热蓄热功能包括有主循环流路的制热和增焓流路的增焓,其工作方式:高温高压的冷媒由压缩机组流入四通阀接口D,接着由四通阀接口C流向蓄热箱内的第一换热器,高温高压的冷媒在蓄热箱内与换热介质进行热交换,经热交换后的冷媒经第一单向阀流入储液器,接着由储液器流向第一过滤器,冷媒在经第一过滤器过滤后一份为二,主循环流路流向第二换热器接口b,增焓流路流向增焓截止阀;冷媒在主循环流路上接着由第二换热器接口d流向第二过滤器,冷媒经过滤后流向第二节流部件,经节流后的冷媒由第二单向阀流向第二截止阀,再由第二截止阀流入室外换热器,冷媒在室外换热器内再次吸热蒸发后流向四通阀接口E,接着由四通阀接口S流回压缩机组;冷媒在增焓流路上由增焓截止阀流向增焓节流部件,冷媒经节流后流向第二换热器接口c,冷媒在第二换热器内吸收经蓄热箱换热后的余热,经吸热蒸发后的冷媒经第二换热器接口a流回压缩机组;恒温除霜功能的工作方式:高温高压的冷媒由压缩机组流入四通阀接口D,接着由四通阀接口E流向室外换热器放热除霜,经放热除霜后的冷媒由室外换热器流向第二截止阀,接着由第二截止阀流向第三单向阀,冷媒经第三单向阀流向第二过滤器,经过滤后的冷媒由第二过滤器流向第二换热器接口d,冷媒接着由第二换热器接口b流向第一过滤器,接着由第一过滤器流向储液器,冷媒接着由储液器流向第一节流部件,经节流后的冷媒流入蓄热箱内第一换热器吸热蒸发,吸热蒸发后的冷媒由蓄热箱流向四通阀接口C,接着由四通阀接口S流回压缩机组;恒温加热功能的工作方式:根据恒温池所损失的热量,通过调节压缩机组的工作频率及数量,高温高压的冷媒由压缩机组流入四通阀接口D,接着由四通阀接口C流向蓄热箱内的第一换热器,高温高压的冷媒在第一换热器与蓄热箱内的换热介质进行热交换,经热交换后的冷媒经第一单向阀流入储液器,冷媒接着由储液器流向第一过滤器,经过滤后的冷媒流向第二换热器接口b,接着由第二换热器的接口D流向第二过滤器,经过滤后的冷媒由第二过滤器流向第二节流部件,经节流后由第二单向阀流向第二截止阀,接着由第二截止阀流向室外换热器吸热蒸发,吸热蒸发后的冷媒由室外换热器流向四通阀接口E,接着由偶四通阀接口S流回压缩机组。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的方案,其有益效果在于:恒温调节系统不仅通过吸收室外环境温度制热,还可以吸收恒温池内的余热制热,从而实现了多源制热;恒温调节系统可自动调节制热量,使该制热量等于恒温池内所损失的热量,从而实现恒温制热;其次,恒温调节系统可将恒温池内散发出来的或多余的热量吸收再利用,从而实现热回收;通过吸收蓄热箱里的热量用于化霜,从而实现快速化霜;通过蓄热箱和恒温池内的换热介质循环流动的快速换热,缩短了恒温池调温时间;通过设置有增焓流路,使得恒温调节系统可以用于低温环境。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恒温调节系统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热回收功能的工作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低温工况制热蓄热功能的工作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恒温除霜功能的工作示意图。其中,1-压缩机组,2-四通阀,3-第一换热器,4-蓄热箱,5-第一单向阀,6-第一节流部件,7-储液器,8-第一过滤器,9-第二换热器,10-第二过滤器,11-第二节流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恒温调节系统及工作方式

【技术保护点】
一种恒温调节系统,包括有以下部件:蓄热箱(4)、恒温池(18)、压缩机组(1)、四通阀(2)、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9)、第三换热器(17)、室外换热器(16)、第一单向阀(5)、第二单向阀(12)、第三单向阀(13)、第一节流部件(6)、第二节流部件(11)、第三节流部件(19)、第一过滤器(8)、第二过滤器(10)、储液器(7)、第一截止阀(14)、第二截止阀(15)、增焓截止阀(21)、增焓节流部件(22)和循环泵(20),其中,所述所述四通阀(2)含有D、E、C、S四个接口;所述第二换热器(9)含有a、b、c、d四个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箱(4)和恒温池(18)内均设置有换热介质;所述第一换热器(3)安装于蓄热箱(4)内,所述第三换热器(17)安装于恒温池(18)内且该第三换热器(17)与恒温池(18)内的换热介质相接触;上述部件连接组成了循环流路、增焓循环流路和恒温调节流路;所述主循环流路的连接组成:所述四通阀(2)接口D和接口S均与压缩机组(1)相连接,所述四通阀(2)接口C与第一换热器(3)相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3)分别与第一单向阀(5)和第一节流部件(6)相连接,所述第一单向阀(5)和第一节流部件(6)均与储液器(7)相连接,所述储液器(7)与第一过滤器(8)相连接,所述第一过滤器(8)与第二换热器(9)接口b相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9)接口d与第二过滤器(10)相连接,所述第二过滤器(10)分别与第二节流部件(11)和第三单向阀(13)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二节流部件(11)与第二单向阀(12)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阀(12)输出端和第三单向阀(13)输入端均分别与第一截止阀(14)和第二截止阀(15)相连接,所述第二截止阀(15)与室外换热器(16)相连接且该室外换热器(16)与四通阀(2)接口E相连接,所述第一截止阀(14)与第三换热器(17)相连接,所述第三换热器(17)与第三节流部件(19)相连接,所述第三节流部件(19)分别与第二截止阀(15)和室外换热器(16)相连接;所述增焓循环流路的连接组成:所述增焓截止阀(21)与第一过滤器(8)相连接,所述增焓节流部件(22)分别与第二换热器(9)接口c和增焓截止阀(21)相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9)接口a与压缩机组(1)相连接;所述恒温调节流路的连接组成:所述循环泵(20)分别与蓄热箱(4)进液口和恒温池相连接,所述蓄热箱(4)出液口与恒温池(18)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恒温调节系统,包括有以下部件:蓄热箱(4)、恒温池(18)、压缩机组(1)、四通阀(2)、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9)、第三换热器(17)、室外换热器(16)、第一单向阀(5)、第二单向阀(12)、第三单向阀(13)、第一节流部件(6)、第二节流部件(11)、第三节流部件(19)、第一过滤器(8)、第二过滤器(10)、储液器(7)、第一截止阀(14)、第二截止阀(15)、增焓截止阀(21)、增焓节流部件(22)和循环泵(20),其中,所述所述四通阀(2)含有D、E、C、S四个接口;所述第二换热器(9)含有a、b、c、d四个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箱(4)和恒温池(18)内均设置有换热介质;所述第一换热器(3)安装于蓄热箱(4)内,所述第三换热器(17)安装于恒温池(18)内且该第三换热器(17)与恒温池(18)内的换热介质相接触;上述部件连接组成了循环流路、增焓循环流路和恒温调节流路;所述主循环流路的连接组成:所述四通阀(2)接口D和接口S均与压缩机组(1)相连接,所述四通阀(2)接口C与第一换热器(3)相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3)分别与第一单向阀(5)和第一节流部件(6)相连接,所述第一单向阀(5)和第一节流部件(6)均与储液器(7)相连接,所述储液器(7)与第一过滤器(8)相连接,所述第一过滤器(8)与第二换热器(9)接口b相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9)接口d与第二过滤器(10)相连接,所述第二过滤器(10)分别与第二节流部件(11)和第三单向阀(13)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二节流部件(11)与第二单向阀(12)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阀(12)输出端和第三单向阀(13)输入端均分别与第一截止阀(14)和第二截止阀(15)相连接,所述第二截止阀(15)与室外换热器(16)相连接且该室外换热器(16)与四通阀(2)接口E相连接,所述第一截止阀(14)与第三换热器(17)相连接,所述第三换热器(17)与第三节流部件(19)相连接,所述第三节流部件(19)分别与第二截止阀(15)和室外换热器(16)相连接;所述增焓循环流路的连接组成:所述增焓截止阀(21)与第一过滤器(8)相连接,所述增焓节流部件(22)分别与第二换热器(9)接口c和增焓截止阀(21)相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9)接口a与压缩机组(1)相连接;所述恒温调节流路的连接组成:所述循环泵(20)分别与蓄热箱(4)进液口和恒温池相连接,所述蓄热箱(4)出液口与恒温池(18)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恒温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组(1)包括有多台相互并联的压缩机,其中,并联后的压缩机组(1)出口与四通阀(2)接口D相连接,其进口均与四通阀(2)接口S和第二换热器(9)接口a相连接;其次,所述多台压缩机中含有变频压缩机。3.一种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恒温调节系统的工作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调节系统可根据恒温池所损失的热量,通过调节压缩机组(1)工作频率及数量控制制热量且该制热量等于恒温池损失的热量,并通过循环泵(20)将蓄热箱(3)和恒温池(18)内的换热介质循环流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带一种恒温调节系统的工作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调节系统包括有热回收功能、低温工况制热蓄热功能、恒温除霜功能和恒温加热功能;所述热回收功能的工作方式:高温高压的冷媒由压缩机组(1)流入四通阀(2)接口D,接着由四通阀(2)接口C流向蓄热箱(4)内的第一换热器(3),高温高压的冷媒在蓄热箱(4)内与换热介质进行热交换,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杰施永康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高而美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