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流电源稳压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88139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3 1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流电源稳压控制电路,包括三极管V3、二极管D1、电位器RP1和电阻R1,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电容C1、电源VCC、三极管V1的发射极、三极管V2的发射极和三极管V3的发射极,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1的集电极、电阻R2和三极管V2的基极,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电容C3、三极管V1的基极和三极管V4的集电极,三极管V2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V3的基极。本发明专利技术直流电源稳压控制电路结构简单、元器件少,其摒弃了复杂的芯片结构,仅使用基本的电子元件组成,能够根据输出端电压的情况自动调节,使输出趋于稳定,因此具有抗干扰性强、控制精准和成本低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源电路,具体是一种直流电源稳压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已经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尤其是各种台式电脑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计算机内部的CPU、显卡、内存灯都要求有一个精度较高、电流较大的稳压直流电源。现有市场的直流电源种类繁多,其中低端产品尤其多,虽然低端产品相对高端产品有着价格的优势,但是质量往往不尽如意,常见的电源均存在功能单一、寿命短、抗干扰性能差等缺陷,而高端产品虽然质量可靠、安全稳定,但是价格高昂也让人望而却步。因此有待于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流电源稳压控制电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直流电源稳压控制电路,包括三极管V3、二极管D1、电位器RP1和电阻R1,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电容C1、电源VCC、三极管V1的发射极、三极管V2的发射极和三极管V3的发射极,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1的集电极、电阻R2和三极管V2的基极,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电容C3、三极管V1的基极和三极管V4的集电极,三极管V2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V3的基极,三极管V3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3、电阻R5、二极管D1的阴极和电感L1,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二极管D1的阳极、二极管D2的阳极、电容C4、电容C6和电位器RP1的一个固定端三极管V4的发射极连接二极管D2的阴极和电阻R4,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5、电容C6的另一端、电感L1的另一端、电位器RP1的另一个固定端和输出端OUT,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4的基极和电位器RP1的滑动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二极管D1为续流二极管。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三极管V1-V4均为NPN型三极管。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二极管D2均为稳压二极管。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电源VCC是经过市电降压整流后的24V直流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直流电源稳压控制电路结构简单、元器件少,其摒弃了复杂的芯片结构,仅使用基本的电子元件组成,能够根据输出端电压的情况自动调节,使输出趋于稳定,因此具有抗干扰性强、控制精准和成本低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直流电源稳压控制电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直流电源稳压控制电路,包括三极管V3、二极管D1、电位器RP1和电阻R1,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电容C1、电源VCC、三极管V1的发射极、三极管V2的发射极和三极管V3的发射极,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1的集电极、电阻R2和三极管V2的基极,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电容C3、三极管V1的基极和三极管V4的集电极,三极管V2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V3的基极,三极管V3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3、电阻R5、二极管D1的阴极和电感L1,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二极管D1的阳极、二极管D2的阳极、电容C4、电容C6和电位器RP1的一个固定端三极管V4的发射极连接二极管D2的阴极和电阻R4,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5、电容C6的另一端、电感L1的另一端、电位器RP1的另一个固定端和输出端OUT,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4的基极和电位器RP1的滑动端。二极管D1为续流二极管。三极管V1-V4均为NPN型三极管。二极管D2均为稳压二极管。电源VCC是经过市电降压整流后的24V直流电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电源VCC经过三极管V3后加在电感L1上。输出电流经过储能电感L1时,产生左正、右负的感应电势。此时,V3管发射极处于高电位,续流二极管D1截止,输出电流供给负载,同时对电容C6充电,当电压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误差放大器V4开始工作。V4工作后,开关调整管的输出电流即向电容器C3充电,电容器C3上的电压为上正、下负。当C3充电至一定程度时,晶体管V1饱和导通。其管压降Uce1很小。V2基极电位升高,迫使复合开关管V2、V3截止。这时,储能电感上的电流已上升到最大值。但由于开关管的关断,将使L1上的电流减小,这个变化的电流在L1上产生的感应电势为左负、右正,将阻止电流减小,同时使续流二极管D1导通,L1上的能量便通过D1与负载构成通路,使之继续向负载供电。当L1向负载提供的电压低于C6两端电压时,C6便补充供电,以补充L1释放电能的不足,使输出电压保持为平滑的直流。一旦开关管V3进入截止状态,C3便从充电状态转为放电状态,进而发展到反向充电状态,C3上的电压上负、下正。当反向充电达到一定程度时,V1由于其基极电位升高而截止。复合开关管由于V2基极重新获得低电位而导通,自激振荡便如此循环下去。其振荡频率主要由电阻R3和电容C3决定。由于某种原因使输出电压上升时,经取样电路给三极管V4基极提供的电位升高,使其集电极电流增大,管压降Uce4减小,从而加速对C3的充电。C3两端电压迅速升高,V4集电极电位迅速降低,使脉冲宽度调制管D2很快从截止转为导通,并增加了导通时间。而复合开关管V2、V3则相应地延长了截止时间,使输出的脉冲宽度变窄,使已升高的输出电压又降了下来。反之,当输出电压下降时,其调节过程相同,方向相反,把下降的输出电压又升起来,从而保持输出电压的稳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直流电源稳压控制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流电源稳压控制电路,包括三极管V3、二极管D1、电位器RP1和电阻R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电容C1、电源VCC、三极管V1的发射极、三极管V2的发射极和三极管V3的发射极,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1的集电极、电阻R2和三极管V2的基极,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电容C3、三极管V1的基极和三极管V4的集电极,三极管V2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V3的基极,三极管V3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3、电阻R5、二极管D1的阴极和电感L1,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二极管D1的阳极、二极管D2的阳极、电容C4、电容C6和电位器RP1的一个固定端三极管V4的发射极连接二极管D2的阴极和电阻R4,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5、电容C6的另一端、电感L1的另一端、电位器RP1的另一个固定端和输出端OUT,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4的基极和电位器RP1的滑动端,所述二极管D1为续流二极管,所述三极管V1‑V4均为NPN型三极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流电源稳压控制电路,包括三极管V3、二极管D1、电位器RP1和电阻R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电容C1、电源VCC、三极管V1的发射极、三极管V2的发射极和三极管V3的发射极,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1的集电极、电阻R2和三极管V2的基极,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电容C3、三极管V1的基极和三极管V4的集电极,三极管V2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V3的基极,三极管V3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3、电阻R5、二极管D1的阴极和电感L1,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二极管D1的阳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艾莫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