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循环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651427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6 1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脑脊液循环辅助装置,其包括人工脑脊液导入管、脑脊液导出管和输液装置;人工脑脊液导入管的出液端和脑脊液导出管的进液端均设置在人体的脑室内,且出液端位于进液端的后侧;脑脊液导出管的出液口设置在人体的腹腔内,脑脊液导出管设置有单向储液囊和压力控制阀;输液装置包括自控输液泵和输液袋;自控输液泵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微处理器,壳体内部具有一用于放置输液袋的空腔,空腔内安装有一控制输液袋内的人工脑脊液按设定量输入人体脑室内的送液机构;送液机构与微处理器连接;输液袋的出液针头通过连接管与一L形无损针连接;补给人工脑脊液时,L形无损针插接于与人工脑脊液导入管进液口连接的埋于胸前皮下的输液座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阿尔茨海默病或其他存在脑脊液生成、交换和排出障碍的疾病用脑脊液循环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与老龄相关的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患者的绝对数量越来越多,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但目前除了胆碱酯酶抑制剂和兴奋性氨基酸拮抗剂两类药物能稍微延缓病情外,其他针对阿尔茨海默病不同病理环节的治疗方案还处于研究的各个阶段。其中脑脊液循环(包括生成、交换和排出)障碍被认为阿尔茨海默病的一项病理特征。正常脑脊液每日更新4次,而该病患者仅每日1-2次。因此脑脊液循环障碍导致了大脑生存的内环境失衡,各种神经毒性物质沉积,从而可能加快阿尔茨海默病的进展。根据现有理论推断,一种假说认为改善脑脊液循环,重建失衡的大脑内环境,清除神经毒性物质是治疗该病的一个新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集补给、交换和排出脑脊液于一体的脑脊液循环辅助装置。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脑脊液循环辅助装置,其包括人工脑脊液导入管、脑脊液导出管和用于将人工脑脊液通过输液座泵入人工脑脊液导入管内的输液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脑脊液循环辅助装置

【技术保护点】
脑脊液循环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人工脑脊液导入管、脑脊液导出管和用于将人工脑脊液通过输液座泵入人工脑脊液导入管内的输液装置;所述人工脑脊液导入管的出液端和所述脑脊液导出管的进液端均设置在人体的脑室内,且所述出液端位于进液端的后侧;所述脑脊液导出管的出液口设置在人体的腹腔内,所述脑脊液导出管由进液端至出液口之间依次设置有单向储液囊和压力控制阀;所述输液装置包括自控输液泵和设置在所述自控输液泵内、用于盛装人工脑脊液的输液袋;所述自控输液泵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微处理器,所述壳体内部具有一用于放置输液袋的空腔,所述空腔内安装有一用于控制输液袋的人工脑脊液按设定量流入人体脑室内的送液机构;所述送液...

【技术特征摘要】
1.脑脊液循环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人工脑脊液导入管、脑脊液导出管和用于将人工脑脊液通过输液座泵入人工脑脊液导入管内的输液装置;所述人工脑脊液导入管的出液端和所述脑脊液导出管的进液端均设置在人体的脑室内,且所述出液端位于进液端的后侧;所述脑脊液导出管的出液口设置在人体的腹腔内,所述脑脊液导出管由进液端至出液口之间依次设置有单向储液囊和压力控制阀;所述输液装置包括自控输液泵和设置在所述自控输液泵内、用于盛装人工脑脊液的输液袋;所述自控输液泵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微处理器,所述壳体内部具有一用于放置输液袋的空腔,所述空腔内安装有一用于控制输液袋的人工脑脊液按设定量流入人体脑室内的送液机构;所述送液机构与微处理器连接;所述输液袋的出液针头通过连接管与一L形无损针连接;补给人工脑脊液时,所述L形无损针插接于与人工脑脊液导入管进液口连接的埋于胸前皮下的输液座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脊液循环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液机构包括推进板和与微处理器连接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一丝杆,所述丝杆与所述推进板上的螺纹孔相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脑脊液循环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液机构包括两个电机,在推进板的两端各设置有一螺纹孔,两个电机连接的丝杆分别与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杨顾建文李改丽徐贤华杨涛孙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