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全双工无线电的无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625576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2 13:07
一种用于全双工无线电的无线装置。无线装置包含一全双工无线电收发器以及一天线模块。天线模块包含多个天线。该等天线间相隔特定距离,以消除全双工无线电收发器的传送信号对其接收信号的自干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系关于一种用于全双工无线电的无线装置。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系透过天线间的距离设计,消除传送信号对接收信号所产生的的自干扰。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使用无线装置(例如:智能型手机、平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等)进行通讯或数据传输的需求也日益提升。在传统的无线电架构下,无线装置需于不同时间分别传送信号及接收信号(即分时多工),或者需于不同的频带上分别传送信号及接收信号(即分频多工)。为提高信号传输的速度及频谱的使用效率,全双工无线电(fullduplexradios;FDR)架构因而被提出,并已成为目前学术界及业界热烈研究讨论的议题。在FDR架构下,无线装置系同时间且同频率地传送及接收信号,透过同时同频的双向传输,使得信号的传输时间得以缩短,并提高频谱的使用效率。然而,由于信号的传送与接收是在同时间且同频率的状态下进行,故无线装置除了会接收其他无线装置所传送的信号外,亦会接收到本身所传送的信号,因而产生自干扰问题,导致接收信号无法被使用。有鉴于此,如何解决FDR架构下的自干扰问题,乃是学术界及业界亟需努力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装置。本专利技术藉由天线配置,消除无线装置的传送信号对其接收信号的自干扰,进而使得无线装置得以基于FDR架构进行信号传输。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揭露一种无线装置,其包含一全双工无线电(fullduplexradios;FDR)收发器以及一天线模块。该FDR收发器包含一第一传送馈入点(feedingpoint)及一第一接收馈入点,且用以自该第一传送馈入点,传送一第一传送信号,以及自该第一接收馈入点,接收一第一接收信号。该天线模块包含一第一反相器、一第一天线、一第二天线以及一第三天线。该第一天线透过该第一反相器耦接至该第一传送馈入点。该第二天线耦接至该第一传送馈入点。该第三天线耦接至该第一接收馈入点。该第一天线与该第三天线间的一距离为d1,3,该第二天线与该第三天线间的一距离为d2,3,以及d1,3与d2,3的一距离差实质上为0。此外,本专利技术更揭露一种无线装置,其包含一FDR收发器以及一天线模块。该FDR收发器包含一第一传送馈入点及一第一接收馈入点,且用以自该第一传送馈入点,传送一第一传送信号,以及自该第一接收馈入点,接收一第一接收信号。该天线模块包含一第一反相器、一第一加法器、一第一天线、一第二天线以及一第三天线。该第一天线耦接至该第一传送馈入点。该第二天线透过该第一反相器及该第一加法器耦接至该第一接收馈入点。该第三天线透过该第一加法器耦接至该第一接收馈入点。该第一天线与该第二天线间的一距离为d1,2,该第一天线与该第三天线间的一距离为d1,3,以及d1,2与d1,3的一距离差实质上为0。此外,本专利技术更揭露一种无线装置,其包含一FDR收发器以及一天线模块。该FDR收发器包含一第一传送馈入点及一第一接收馈入点,且用以自该第一传送馈入点,传送一第一传送信号,以及自该第一接收馈入点,接收一第一接收信号。该天线模块包含一第一天线、一第二天线以及一第三天线。该第一天线耦接至该第一传送馈入点。该第二天线耦接至该第一传送馈入点。该第三天线耦接至该第一接收馈入点。该第一天线与该第三天线间的一距离为d1,3,该第二天线与该第三天线间的一距离为d2,3,以及d1,3与d2,3的一距离差实质上为λ/2。λ为对应该FDR收发器的一工作频率的一波长。此外,本专利技术更揭露一种无线装置,该无线装置同样包含一FDR收发器以及一天线模块。该FDR收发器包含一第一传送馈入点及一第一接收馈入点,且用以自该第一传送馈入点,传送一第一传送信号,以及自该第一接收馈入点,接收一第一接收信号。该天线模块包含一第一加法器、一第一天线、一第二天线以及一第三天线。该第一天线耦接至该第一传送馈入点。该第二天线透过该第一加法器耦接至该第一接收馈入点。该第三天线透过该第一加法器耦接至该第一接收馈入点。该第一天线与该第二天线间的一距离为d1,2,该第一天线与该第三天线间的一距离为d1,3,以及d1,2与d1,3的一距离差实质上为λ/2。λ为对应该FDR收发器的一工作频率的一波长。在参阅图式及随后描述的实施方式后,本领域技术人员便可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优点以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及实施态样。附图说明图1系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无线装置1的示意图;图2系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无线装置1的示意图;图3系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无线装置1的示意图;图4系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无线装置1的示意图;图5系为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无线装置1的示意图;图6系为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的无线装置1的示意图;图7系为本专利技术第七实施例的无线装置2的示意图;图8系为本专利技术第八实施例的无线装置2的示意图;图9系为本专利技术第九实施例的无线装置2的示意图;图10系为本专利技术第十实施例的无线装置2的示意图;图11系为本专利技术第十一实施例的无线装置2的示意图;图12系为本专利技术第十二实施例的无线装置2的示意图;图13系为本专利技术第十三实施例的无线装置3的示意图;图14系为本专利技术第十四实施例的无线装置3的示意图;图15系为本专利技术第十五实施例的无线装置3的示意图;图16系为本专利技术第十六实施例的无线装置3的示意图;图17系为本专利技术第十七实施例的无线装置3的示意图;图18系为本专利技术第十八实施例的无线装置4的示意图;图19系为本专利技术第十九实施例的无线装置4的示意图;图20系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十实施例的无线装置4的示意图;图21系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十一实施例的无线装置4的示意图;以及图22系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十二实施例的无线装置4。符号说明1:无线装置2:无线装置3:无线装置4:无线装置11:天线模块21:天线模块31:天线模块41:天线模块13:FDR收发器23:FDR收发器33:FDR收发器43:FDR收发器A1:第一天线A2:第二天线A3:第三天线A4:第四天线A5:第五天线A6:第六天线C1:第一循环器C2:第二循环器C3:第三循环器C4:第四循环器I1:第一反相器I2:第二反相器D1:第一延迟器D2:第二延迟器D3:第三延迟器D4:第四延迟器S1:第一加法器S2:第二加法器TX1:第一传送馈入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线装置,包含:一全双工无线电收发器,包含一第一传送馈入点及一第一接收馈入点,且用以自该第一传送馈入点,传送一第一传送信号,以及自该第一接收馈入点,接收一第一接收信号;一天线模块,包含:一第一反相器;一第一天线,透过该第一反相器耦接至该第一传送馈入点;一第二天线,耦接至该第一传送馈入点;以及一第三天线,耦接至该第一接收馈入点;其中,该第一天线与该第三天线间的一距离为d1,3,该第二天线与该第三天线间的一距离为d2,3,d1,3与d2,3的一距离差实质上为0。

【技术特征摘要】
2014.10.17 US 62/065,0221.一种无线装置,包含:
一全双工无线电收发器,包含一第一传送馈入点及一第一接收馈入点,
且用以自该第一传送馈入点,传送一第一传送信号,以及自该第一接收馈入点,
接收一第一接收信号;
一天线模块,包含:
一第一反相器;
一第一天线,透过该第一反相器耦接至该第一传送馈入点;
一第二天线,耦接至该第一传送馈入点;以及
一第三天线,耦接至该第一接收馈入点;
其中,该第一天线与该第三天线间的一距离为d1,3,该第二天线与该
第三天线间的一距离为d2,3,d1,3与d2,3的一距离差实质上为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天线模块更包含一控
制器、一第一延迟器及一第二延迟器,该控制器耦接至该第一延迟器、该第二
延迟器及该第一接收馈入点,且用以根据该第一接收信号调整该第一延迟器一
延迟值及该第二延迟器的一延迟值,以及该第一天线透过该第一延迟器及该第
一反相器耦接至该第一传送馈入点,该第二天线透过该第二延迟器及该第一反
相器耦接至该第一传送馈入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FDR收发器更包含一第二传送馈入点,且更用以自该第二传送馈
入点,传送一第二传送信号;
该天线模块更包含:
一第二反相器;
一第四天线,透过该第二反相器耦接至该第二传送馈入点;以及
一第五天线,耦接至该第二传送馈入点;
其中,该第四天线与该第三天线间的一距离为d4,3,该第五天线与该
第三天线间的一距离为d5,3,d4,3与d5,3的一距离差实质上为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FDR收发器更包含一第二接收馈入点,且更用以自该第二接收馈
入点,接收一第二接收信号;
该天线模块更包含一第六天线,该第六天线耦接至该第二接收馈入点;
其中,该第一天线与该第六天线间的一距离为d1,6,该第二天线与该
第六天线间的一距离为d2,6,该第四天线与该第六天线间的一距离为d4,6,该第
五天线与该第六天线间的一距离为d5,6,d1,6与d2,6的一距离差实质上为0,以
及d4,6与d5,6的一距离差实质上为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天线模块更包含一控
制器、一第一延迟器、一第二延迟器、一第三延迟器及一第四延迟器,该控制
器耦接至该第一延迟器、第二延迟器、第三延迟器、第四延迟器、该第一接收
馈入点及该第二接收馈入点,且用以根据该第一接收信号及该第二接收信号,
调整该第一延迟器的一延迟值、该第二延迟器的一延迟值、该第三延迟器的一
延迟值及该第四延迟器的一延迟值,该第一天线透过该第一延迟器及该第一反
相器耦接至该第一传送馈入点,该第二天线透过该第二延迟器耦接至该第一传
送馈入点,该第四天线透过该第三延迟器及该第二反相器耦接至该第二传送馈
入点,该第五天线透过该第四延迟器耦接至该第二传送馈入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FDR收发器更包含一第二传送馈入点及一第二接收馈入点,且用
以自该第二传送馈入点,传送一第二传送信号,以及自该第二接收馈入点,接
收一第二接收信号;
该天线模块更包含:
一第一加法器;
一第二加法器;
一第二反相器;
一第四天线;以及
一第一循环器,具有一第一端点、一第二端点及一第三端点,该
第一端点透过该第一反相器耦接至该第一传送馈入点,该第二端点耦接至该第
一天线,以及该第三端点透过该第一加法器耦接至该第二接收馈入点,以使该
第一天线透过该第一循环器分别耦接至该第一传送馈入点及该第二接收馈入

\t点;
一第二循环器,具有一第一端点、一第二端点及一第三端点,该
第一端点耦接至该第一传送馈入点,该第二端点耦接至该第二天线,以及该第
三端点透过该第一加法器耦接至该第二接收馈入点,以使该第二天线透过该第
二循环器分别耦接至该第一传送馈入点及该第二接收馈入点;
一第三循环器,具有一第一端点、一第二端点及一第三端点,该
第一端点耦接至该第二传送馈入点,该第二端点耦接至该第三天线,以及该第
三端点透过该第二加法器耦接至该第一接收馈入点,以使该第三天线透过该第
三循环器分别耦接至该第二传送馈入点及该第一接收馈入点;以及
一第四循环器,具有一第一端点、一第二端点及一第三端点,该
第一端点透过该第二反相器耦接至该第二传送馈入点,该第二端点耦接至该第
四天线,以及该第三端点透过该第二加法器耦接至该第一接收馈入点,以使该
第四天线透过该第四循环器分别耦接至该第二传送馈入点及该第一接收馈入
点;
其中,该第一天线与该第四天线间的一距离为d1,4,该第二天线与该
第四天线间的一距离为d2,4,d1,4与d2,4的一距离差实质上为0,d1,3与d1,4的一
距离差实质上为0,以及d2,3与d2,4的一距离差实质上为0。
7.一种无线装置,包含:
一全双工无线电收发器,包含一第一传送馈入点及一第一接收馈入点,
且用以自该第一传送馈入点,传送一第一传送信号,以及自该第一接收馈入点,
接收一第一接收信号;
一天线模块,包含:
一第一反相器;
一第一加法器;
一第一天线,耦接至该第一传送馈入点;
一第二天线,透过该第一反相器及该第一加法器耦接至该第一接
收馈入点;以及
一第三天线,透过该第一加法器耦接至该第一接收馈入点;
其中,该第一天线与该第二天线间的一距离为d1,2,该第一天线与该

\t第三天线间的一距离为d1,3,d1,2与d1,3的一距离差实质上为0。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天线模块更包含一控
制器、一第一延迟器及一第二延迟器,该控制器耦接至该第一延迟器、该第二
延迟器及该第一接收馈入点,用以根据该第一接收信号调整该第一延迟器的一
延迟值及该第二延迟器的一延迟值,以及该第二天线透过该第一反相器、该第
一延迟器及该第一加法器耦接至该第一接收馈入点,该第三天线透过该第二延
迟器及该第一加法器耦接至该第一接收馈入点。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FDR收发器更包含一第二传送馈入点,且更用以自该第二传送馈
入点,传送一第二传送信号;
该天线模块更包含一第四天线,该第四天线耦接至该第二传送馈入点;
其中,该第四天线与该第二天线间的一距离为d4,2,该第四天线与该
第三天线间的一距离为d4,3,d4,2与d4,3的一距离差实质上为0。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FDR收发器更包含一第二接收馈入点,且更用以自该第二接收馈
入点,接收一第二接收信号;
该天线模块更包含:
一第二反相器;
一第二加法器;
一第五天线,透过该第二反相器及该第二加法器耦接至该第二接
收馈入点;
一第六天线,透过该第二加法器耦接至该第二接收馈入点;
其中,该第一天线与该第五天线间的一距离为d1,5,该第一天线与该
第六天线间的一距离为d1,6,该第四天线与该第五天线间的一距离为d4,5,该第
四天线与该第六天线间的一距离为d4,6,d1,5与d1,6的一距离差实质上为0,以
及d4,5与d4,6的一距离差实质上为0。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天线模块更包含一
控制器、一第一延迟器、一第二延迟器、一第三延迟器及一第四延迟器,该控
制器耦接至该第一延迟器、该第二延迟器、该第三延迟器、该第四延迟器、该

\t第一接收馈入点及该第二接收馈入点,且用以根据该第一接收信号及该第二接
收信号,调整该第一延迟器一延迟值、该第二延迟器的一延迟值、该第三延迟
器的一延迟值及该第四延迟器的一延迟值,该第二天线透过该第一反相器、该
第一延迟器及该第一加法器耦接至该第一接收馈入点,该第三天线透过该第二
延迟器及该第一加法器耦接至该第一接收馈入点,该第五天线透过该第二反相
器、该第三延迟器及该第二加法器耦接至该第二接收馈入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书汉蔡宜学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