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气气混合减温装置及其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614764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0 0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气气混合减温装置及其系统,其中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气气混合减温装置包括第一流体通道、第二流体通道和气气混合装置;其中,该第一流体通道与该气气混合装置相连通,并且该第二流体通道在该气气混合装置的上游与该第一流体通道相连通;该第一流体通道中流通有超临界二氧化碳,该第二流体通道中流通有超临界二氧化碳,且第二流体通道中流通的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温度低于第一流体通道中流通的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温度。其可达到调节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温度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气体减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气气混合减温装置及其系统
技术介绍
因超临界二氧化碳优良的传热和流动性能具有提高发电效率的巨大潜力,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工质的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正被广泛的研究中。由于燃气轮机发电所需的气体需满足一定参数要求才能实施正常的发电作业,当进入燃气轮机的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温度过高时,则会导致燃气轮机无法正常运行,因此,需要对进入燃气轮机之前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进行降温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气气混合减温装置,其可调节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温度,获得所需温度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本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气气混合减温系统,其可调节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温度,获得所需温度的超临界二氧化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气气混合减温装置,包括第一流体通道、第二流体通道和气气混合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流体通道与所述气气混合装置相连通,并且所述第二流体通道在所述气气混合装置的上游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一流体通道中流通有超临界二氧化碳,所述第二流体通道中流通有超临界二氧化碳,且所述第二流体通道中流通的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温度低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中流通的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温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的管壁与所述第二流体通道的管壁呈一体结构,并使得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的内部与所述第二流体通道的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的内径与所述第二流体通道的内径的比值为a,0.5≤a≤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流体通道延伸至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的内部,所述第二流体通道形成有出气口,并且所述出气口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内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流动方向一致;所述第二流体通道的内径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的内径的比值为a,0<a<0.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流体通道上设置有流量控制构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气气混合减温系统,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气气混合减温装置、取热-换热装置、输出管及燃气轮机;其中,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的进气端与所述取热-换热装置的出口相连;所述气气混合装置的出气端与所述输出管相连通;所述输出管的出气端与所述燃气轮机的进气端相连。进一步地,还包括超临界二氧化碳供给装置,所述第二流体通道的进气端与所述超临界二氧化碳供给装置相连。进一步地,所述输出管的出气端上设置有温度监测构件。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流体通道上设置有温度监测构件和压力监测构件。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流体通道上设置有温度监测构件和压力监测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气气混合减温装置,通过设置流通有温度相对较低的超临界二氧化碳的第二流体通道,并将第二流体通道中的温度相对较低的超临界二氧化碳与第一流体通道中的温度相对较高的超临界二氧化碳通过气气混合装置充分混合,即将第一流体通道中的高温超临界二氧化碳与第二流体通道中的低温超临界二氧化碳混合,达到降低高温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温度的目的,从而获得所需温度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当第一流体通道的内径与第二流体通道的内径的比值a,0.5≤a≤1时,将第一流体通道的管壁与第二流体通道的管壁设置为一体结构,并使得两者的内部相连通。从而保证第一流体通道中的高温超临界二氧化碳和第二流体通道中的低温超临界二氧化碳充分混合。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当第一流体通道的内径与第二流体通道的内径的比值a,0<a<0.5时,将第二流体通道延伸至第一流体通道的内部,并使得第二流体通道上的出气口的开口方向与第一流体通道内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流动方向一致。从而保证两股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充分混合。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二流体通道路上设置流量控制构件,可实时调节第二流体通道中低温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流量,便于根据第一流体通道中高温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温度变化,调节第二流体通道中低温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流量,进而获得所需温度的超临界二氧化碳介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气气混合减温系统,将取热-换热装置作为第一流体通道中的高温超临界二氧化碳的供给来源,将低温超临界二氧化碳与高温超临界二氧化碳混合后获得的所需温度的超临界二氧化碳介质,从而为燃气轮机提供足够的动力。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将第二流体通道的进气端与超临界二氧化碳供给装置相连,通过超临界二氧化碳供给装置向整个第二流体通道提供低温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利用该低温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达到降低高温超临界二氧化碳的目的。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输出管的出气端设置温度监测构件,可以实时监测输出管输出的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温度,便于确定其输出的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温度是否符合所需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温度。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二流体通道上设置温度监测构件和压力监测构件,便于实时监测第二流体通道中的低温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温度和压力。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流体通道上设置温度监测构件和压力监测构件,便于实时监测第一流体通道中的高温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温度和压力。附图说明在下文中将基于仅为非限定性的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图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气气混合减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气气混合减温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附图说明:1-第一流体通道,2-第二流体通道,3-气气混合装置,4-取热-换热装置,5-输出管,6-超临界二氧化碳供给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因第二流体通道中流通的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温度小于第一流体通道中流通的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温度,可将第一流体通道中流通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定义为高温超临界二氧化碳,将第二流体通道中流通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定义为低温超临界二氧化碳。实施例一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气气混合减温装置,包括第一流体通道、第二流体通道和气气混合装置;其中,该第一流体通道与该气气混合装置相连通,并且该第二流体通道在该气气混合装置的上游与该第一流体通道相连通;第一流体通道中流通有超临界二氧化碳,第二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气气混合减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流体通道、第二流体通道和气气混合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流体通道与所述气气混合装置相连通,并且所述第二流体通道在所述气气混合装置的上游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一流体通道中流通有超临界二氧化碳,所述第二流体通道中流通有超临界二氧化碳,且所述第二流体通道中流通的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温度低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中流通的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温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气气混合减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流体通道、第二流体通道和气气混
合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流体通道与所述气气混合装置相连通,并且所述第二流体通道在所述气气混合装置的上游
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相连通;
所述第一流体通道中流通有超临界二氧化碳,所述第二流体通道中流通有超临界二氧化碳,且所述
第二流体通道中流通的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温度低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中流通的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温
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气气混合减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的管壁
与所述第二流体通道的管壁呈一体结构,并使得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的内部与所述第二流体通道的内
部相连通;
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的内径与所述第二流体通道的内径的比值为a,0.5≤a≤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气气混合减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体通道延伸至
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的内部,所述第二流体通道形成有出气口,并且所述出气口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
一流体通道内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流动方向一致;
所述第二流体通道的内径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的内径的比值为a,0<a<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阳李维王建星赵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兆阳光热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