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合线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593488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8 2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耦合线圈装置,包含一固定件与设置在该固定件上的一第一导线元件与一第二导线元件,该第一导线元件包含一第一连接段、一第一螺线段与形成在两者之间的一第一反折部,该第二导线元件包含一第二连接段、一第二螺线段与形成在两者之间的一第二反折部,该第二反折部与该第一反折部呈相对设置,且该第二螺线段与该第一螺线段形成交替的绕设结构,使该第一螺线段与该第二螺线段相互靠近而产生一寄生电容,其可应用在电子电路中,作为抗电磁干扰、耐高电压、抑制漏电流与降低杂讯的用途。

Coupling coil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oupling coil device comprises a fixed part and the fixed part is arranged in a first wire element and a second wire element, the first wire element comprises a first connecting piece, a first spiral line and formed between a first reflective part, the second conductor element contains and in between a second reflexed part a second helix segment a second connecting section, and the second reflexed and the first bend parts arranged correspondingly, and the second spiral segments with the first section of the spiral structure formed around the turn, the first thread segment and the second segment screw each other to produce a parasitic capacitance, which can be used in electronic circuits, as ant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high voltage, leakage current and reduce the noise suppression for th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耦合线圈装置,特别是指可等效一耦合电容的耦合线圈装置。
技术介绍
电子电路是由许多控制器、主动元件、被动元件、耦合元件所组成,该些元件之间形成电性连接,且有电源或电流信号在该些元件之间传递,其中,电流在线路中传递时会产生磁场,又随时间变化的磁场会在金属物体感应出电流,基于这种电磁交互作用,使得电子电路中的电流信号容易受到电磁干扰(EMI)影响,从而降低电子电路的可靠度。现有解决方式是在电子电路中连接一抗电磁干扰滤波器,然而,虽然抗电磁干扰滤波器具有抗电磁干扰的功能,但抗电磁干扰滤波器具有相当于电容器的双电极板与介电质的结构,其也另外衍生漏电流与耐电压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耦合线圈装置,其可供应用于电子电路中,兼具有抗电磁干扰、耐高电压、抑制漏电流与降低杂讯等用途。本技术耦合线圈装置包含有:一固定件;一第一导线元件,包含有一第一导电线芯与包覆该第一导电线芯的外周面的一第一绝缘外皮,该第一导线元件设置于该固定件上且包含有一第一反折部、一第一连接段与沿着一轴向绕设形成的一第一螺线段,该第一反折部形成于该第一连接段与该第一螺线段之间,该第一连接段位于该第一螺线段的一侧,该第一连接段的末端与该第一螺线段的末端彼此能电性连接;以及一第二导线元件,包含有一第二导电线芯与包覆该第二导电线芯的外周面的一第二绝缘外皮,该第二导线元件设置于该固定件上且包含有一第二反折部、一第二连接段与沿着该轴向绕设形成的一第二螺线段,该第二反折部与该第一反折部呈相对设置,且该第二反折部形成于该第二连接段与该第二螺线段之间,该第二连接段位于该第二螺线段的一侧,该第二连接段的末端与该第二螺线段的末端彼此能电性连接,其中,该第二螺线段与该第一螺线段形成交替的绕设结构。如上所述的耦合线圈装置,其中,该第一连接段平行于该第一螺线段的轴向,该第二连接段平行于该第二螺线段的轴向。如上所述的耦合线圈装置,其中,该第一连接段倾斜于该第一螺线段的轴向,该第二连接段倾斜于该第二螺线段的轴向。如上所述的耦合线圈装置,其中,该固定件包含一第一固定片、一第二固定片与一中柱,该第一固定片与该第二固定片分别设置于该中柱的相对两端,该第一固定片形成有一第一线孔与一第二线孔,该第二固定片形成有一第三线孔与一第四线孔;该第一螺线段绕设于该固定件的该中柱的外周面,该轴向为该中柱的中心线延伸方向,该第一螺线段的末端穿设于该第一固定片的该第一线孔,该第一连接段的末端穿设于该第一固定片的该第二线孔,该第一反折部设置于该第二固定片的外侧并经由该第二固定片的该第三线孔与该第四线孔连接该第一连接段与该第一螺线段;该第二螺线段绕设于该固定件的该中柱的外周面并与该第一螺线段形成所述交替的绕设结构,该第二螺线段的末端穿设于该第二固定片的该第三线孔,该第二连接段的末端穿设于该第二固定片的该第四线孔,该第二反折部设置于该第一固定片的外侧并经由该第一固定片的该第一线孔与该第二线孔连接该第二连接段与该第二螺线段。如上所述的耦合线圈装置,其中,该中柱为圆柱。根据本技术的结构,该第一导线元件与该第二导线元件彼此由第一绝缘外皮与第二绝缘外皮隔开,由第一绝缘外皮与第二绝缘外皮提供本技术耐高电压的特性,且该第一螺线段与该第二螺线段呈交替的绕设结构,使该第一导线元件与该第二导线元件的导电线芯相互靠近而产生耦合作用,进而产生一寄生电容,其可应用在电子电路中。因本技术是以导线元件绕设而成,而有别于双电极板与介电质的传统电容器结构,故本技术自然不会衍生漏电流的问题,再者,本技术应用在电子电路时,可作为抗电磁干扰的元件,或作为滤波器作为降低杂讯的元件,故兼具有抗电磁干扰、耐高电压、漏电流与低杂讯等多用途,再者,本技术结构简单易于实施,实用性大幅提升。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侧视平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侧视平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应用于电源转换电路的电路示意图。主要元件标号说明:10固定件11第一固定片111第一线孔112第二线孔12第二固定片121第三线孔122第四线孔13中柱20第一导线元件201第一导电线芯202第一绝缘外皮21第一反折部22第一连接段23第一螺线段30第二导线元件301第二导电线芯302第二绝缘外皮31第二反折部32第二连接段33第二螺线段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考图1与图2,本技术耦合线圈装置的实施例包含有一固定件10、一第一导线元件20与一第二导线元件30。该第一导线元件20与该第二导线元件30分别设置于该固定件10上。该第一导线元件20与该第二导线元件30可为市面上的线材,以该第一导线元件20为例,其包含有一第一导电线芯201与一第一绝缘外皮202,该第一绝缘外皮202包覆该第一导电线芯201的外周面,且该第一导线元件20的两末端的第一导电线芯201可外露于第一绝缘外皮202;同样的,该第二导线元件30包含有一第二导电线芯301与包覆在该第二导电线芯301的外周面的一第二绝缘外皮302,且该第二导线元件30的两末端的第二导电线芯301可外露于第二绝缘外皮302。该固定件10包含一第一固定片11、一第二固定片12与一中柱13,该中柱13可为一圆柱,但不以此为限,该第一固定片11与该第二固定片12分别设置于该中柱13的相对两端,且该第一固定片11与该第二固定片12的尺寸大于该中柱13直径,该第一固定片11形成有一第一线孔111与一第二线孔112,该第二固定片12形成有一第三线孔121与一第四线孔122,其中,该第一线孔111的位置相对于该第三线孔121的位置,该第二线孔112的位置相对于该第四线孔122的位置。需说明的是,该固定件10是提供该第一导线元件20与该第二导线元件30设置固定即可,该固定件10不限于本技术实施例的样式,举例而言,该固定件10亦可为一封装体、一电路板或一外壳。该第一导线元件20包含有一第一反折部21、一第一连接段22与沿着一轴向绕设形成的一第一螺线段23,该第一反折部21形成于该第一连接段22与该第一螺线段23之间,该第一连接段22位于该第一螺线段23的一侧且可平行于第一螺线段23的轴向,该第一连接段22的末端的第一导电线芯201与该第一螺线段23的末端的第一导电线芯201彼此能(即选择性地)电性连接,亦即,视使用需求,该第一连接段22的末端的第一导电线芯201与该第一螺线段23的末端的第一导电线芯201可彼此电性连接或者不连接。本技术实施例中,该第一螺线段23绕设于该固定件10的中柱13的外周面,该轴向即为该中柱13的中心线延伸方向,且该第一螺线段23的末端穿设于该第一固定片11的第一线孔111,该第一连接段22的末端穿设于该第一固定片11的第二线孔112,该第一反折部21设置于该第二固定片12的外侧并经由该第二固定片12的第三线孔121与第四线孔122连接该第一连接段22与该第一螺线段23。如图1与图2所示,该第一连接段22与该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耦合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线圈装置包含:一固定件;一第一导线元件,包含有一第一导电线芯与包覆该第一导电线芯的外周面的一第一绝缘外皮,该第一导线元件设置于该固定件上且包含有一第一反折部、一第一连接段与沿着一轴向绕设形成的一第一螺线段,该第一反折部形成于该第一连接段与该第一螺线段之间,该第一连接段位于该第一螺线段的一侧,该第一连接段的末端与该第一螺线段的末端彼此能电性连接;以及一第二导线元件,包含有一第二导电线芯与包覆该第二导电线芯的外周面的一第二绝缘外皮,该第二导线元件设置于该固定件上且包含有一第二反折部、一第二连接段与沿着该轴向绕设形成的一第二螺线段,该第二反折部与该第一反折部呈相对设置,且该第二反折部形成于该第二连接段与该第二螺线段之间,该第二连接段位于该第二螺线段的一侧,该第二连接段的末端与该第二螺线段的末端彼此能电性连接,其中,该第二螺线段与该第一螺线段形成交替的绕设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耦合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线圈装置包含:一固定件;一第一导线元件,包含有一第一导电线芯与包覆该第一导电线芯的外周面的一第一绝缘外皮,该第一导线元件设置于该固定件上且包含有一第一反折部、一第一连接段与沿着一轴向绕设形成的一第一螺线段,该第一反折部形成于该第一连接段与该第一螺线段之间,该第一连接段位于该第一螺线段的一侧,该第一连接段的末端与该第一螺线段的末端彼此能电性连接;以及一第二导线元件,包含有一第二导电线芯与包覆该第二导电线芯的外周面的一第二绝缘外皮,该第二导线元件设置于该固定件上且包含有一第二反折部、一第二连接段与沿着该轴向绕设形成的一第二螺线段,该第二反折部与该第一反折部呈相对设置,且该第二反折部形成于该第二连接段与该第二螺线段之间,该第二连接段位于该第二螺线段的一侧,该第二连接段的末端与该第二螺线段的末端彼此能电性连接,其中,该第二螺线段与该第一螺线段形成交替的绕设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段平行于该第一螺线段的轴向,该第二连接段平行于该第二螺线段的轴向。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线圈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志明黄昱豪陈威丞
申请(专利权)人:捷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