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颖专利>正文

采用生物膜带曝气管植物滤框湿地净化生活污水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54892 阅读:3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采用生物膜带曝气管植物滤框湿地净化生活污水的方法,生物膜带曝气管植物滤框湿地净化池由湿地池体、生物膜带、微孔曝气机构和植物滤框构成。生活污水进入湿地池体中,在有氧的环境中与生物膜带附着形成微生物圈,通过微孔曝气机构在池水中均匀供氧,恢复水体生态平衡,充分发挥自然生物降解作用,实现水质净化和水质的改善。植物滤框可进一步强化系统对污水的净化功能,植物滤框中的滤料对生活污水中的悬浮物有物理过滤的作用,并可作为微生物生长载体,对污染物进行生化降解。湿地植物的根系对污水中的氮、磷、重金属等物质有很好的吸收作用,并可作为微生物生长载体,湿地植物也使污水处理系统具有景观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的方法,特别是一种采用生物膜带曝 气管植物滤框湿地净化生活污水的方法。
技术介绍
传统的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的一般方法为由碎石、砂砾、土壤等作 为基质,在其中种植湿地植物,组成人工湿地,通过基质吸附、微生物降解 和植物吸收实现对生活污水的净化。上述方法的缺点是对生活污水的净化处 理效率低,人工湿地占地面积大,系统管理复杂、管理量大。而且由于没有 有效地去除湿地生活污水中的悬浮物,造成湿地的生活污水净化负荷过大, 循环泵容易堵塞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的缺点,研制出一种采用生物膜带曝气管植物滤框湿地 净化生活污水的方法,在人工湿地设置的生物膜带的下部设置微孔曝气管, 对人工湿地的池水中均匀供氧,为水质净化、水体生物圈营造良好环境,恢 复水体生态平衡和改善水体水质。同时在生物膜带的行列中间,增加植物滤 框,并且在植物滤框中种植湿地植物,为水质净化、水体生物圈营造良好环 境,有效地去除湿地生活污水中的悬浮物,并充分发挥自然生物降解作用, 对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可以起到生物降解的作用,恢复水体生态平衡和改善水 体水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按如下方法实现的1、建设生物膜带曝气管植物滤框湿地净化池生物膜带曝气管植物滤框湿地净化池由湿地池体、生物膜带、微孔曝气 机构和植物滤框构成。A、 湿地池体湿地池体建筑在湿地上的立方池体,湿地池体可以是水泥结构、土塘或 以其它材料构成。湿地池体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场地设计。湿地池体深度可根据实地确定, 一般为1至1.5米最理想。在湿地池体边侧分别设有污水入 口和污水出口。在污水入口前方设置人工清除细格栅,安装角度为50°至 90° ,格栅栅条净间隙为3至10毫米。B、 生物膜带生物膜带是现有技术,生物膜带作为高效微生物载体,是整个污水处理 系统的核心,由于其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精密的微孔结构,可发展出生物 量巨大、物种丰富的微生物群落,通过微生物的代谢对污染物进行分解。生 物膜带合理地布置在池体中,其用量、比例和布置方式以生活污水的浓度和 处理要求而定。C、 微孔曝气机构微孔曝气机构由微孔曝气管、主风管和鼓风机组成。鼓风机设置在湿地 池体的外侧,鼓风机与主风管连接,主风管伸入湿地池体内,在主风管上设 有微孔曝气管。微孔曝气管的直径为18至50毫米,微孔曝气管可以是直管、 弯管、螺旋管、圆形管或金属管。在微孔曝气管的周边设有微孔,微孔的直 径为0.5至2毫米。鼓风机将空气经过主风管输送到微孔曝气管,通过曝气 提高水中溶解氧浓度,增强微生物的代谢活性,提高系统处理效率。生物膜带与微孔曝气管平行排列,有利于空气与生物膜带的接触,提高氧气的利用 率,同时曝气产生的水流剪切力有利于生物膜带表面生物膜的脱落更新,保 持处理效率。D、植物滤框植物滤框是立方体滤框,可以由植物根茎、塑料或金属材质构成,植物滤框的形状、大小可以根据实地确定, 一般为长1至2米、宽约0. 5至1米、 深约0.7至1米的长方形立方体最佳。植物滤框内填充碎石、砂粒、矿渣等 滤料,并种植美人蕉、风车草、香蒲、芦苇等湿地植物。植物滤框中的滤料 对生活污水中的悬浮物有物理过滤的作用,并可作为微生物生长载体,对污 染物进行生化降解。湿地植物的根系对污水中的氮、磷、重金属等物质有很 好的吸收作用,并使污水处理系统具有景观功能。植物滤框可以单独拆卸, 方便进行滤渣清洗、植物修剪更换等管理和操作。2、采用生物膜带曝气管植物滤框湿地净化生活污水的流程 生活污水进入湿地池体中,在有氧的环境中与生物膜带附着形成微生物 圈,微生物对池体中生活污水的生物净化作用,通过微孔曝气机构在池水中 均匀供氧,恢复水体生态平衡,充分发挥自然生物降解作用,实现水质净化 和水质的改善。植物滤框可进一步强化系统对污水的净化功能,植物滤框中 的滤料对生活污水中的悬浮物有物理过滤的作用,并可作为微生物生长载 体,对污染物进行生化降解。湿地植物的根系对污水中的氮、磷、重金属等 物质有很好的吸收作用,并可作为微生物生长载体,湿地植物也使污水处理 系统具有景观功能。采用本专利技术净化生活污水,生物膜带可大大增加微生物的生物量,微孔曝气机构增强微生物的活性,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远小于传统人工湿地。 同时,由于生物膜带、植物滤框对污染物有效地去除湿地生活污水中的悬浮 物,易于管理和维护,克服了传统人工湿地容易堵塞的缺点。 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主视剖面示意图。图中1、湿地池体,2、鼓风机,3、主风管,4、微孔曝气管,5、生 物膜带,6、植物滤框,7、湿地植物。 具体实施例方式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方法。 实施例是按以下方式 实施的1、建设生物膜带曝气管植物滤框湿地净化池生物膜带曝气管植物滤框湿地净化池由湿地池体1、生物膜带5、微孔 曝气机构和植物滤框6构成。 A、湿地池体湿地池体1是建筑在湿地上的水泥结构池体。湿地池体1的形状根据实 际场地设计成长方形立方体。湿地池体1的深度为1. 5米。在湿地池体1边 侧分别设有污水入口和污水出口。在污水入口前方设置人工清除细格栅,安 装角度为70。,格栅栅条净间隙为7毫米。B、生物膜带生物膜带5是现有技术,生物膜带5作为高效微生物载体,是整个污水 处理系统的核心,由于其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精密的微孔结构,可发展出 生物量巨大、物种丰富的微生物群落,通过微生物的代谢对污染物进行分解。 生物膜带5平行布置在湿地池体中。C、 微孔曝气机构微孔曝气机构由微孔曝气管4、主风管3和鼓风机2组成。鼓风机2设 置在湿地池体1的外侧,鼓风机2与主风管3连接,主风管3伸入湿地池体 l内,在主风管3上设有微孔曝气管4。微孔曝气管4的直径为25毫米,微 孔曝气管4是直管,微孔曝气管4设置在生物膜带5的下部,平行布置在湿 地池体中。在微孔曝气管4的周边设有微孔,微孔的直径为l毫米。鼓风机 2将空气经过主风管3输送到微孔曝气管4,通过曝气提高水中溶解氧浓度, 增强微生物的代谢活性,提高系统处理效率。生物膜带5与微孔曝气管4平 行排列,有利于空气与生物膜带5的接触,提高氧气的利用率,同时曝气产 生的水流剪切力有利于生物膜带5表面生物膜的脱落更新,保持处理效率。D、 植物滤框植物滤框6是立方体滤框,尺寸为2米XO. 6米X 1米,由塑料压制而 成,在植物滤框6内填充碎石、砂粒,并种植美人蕉、风车草、香蒲、芦苇 等湿地植物7。2、采用生物膜带曝气管植物滤框湿地净化生活污水的流程 生活污水进入池体中,在有氧的环境中与生物膜带附着形成微生物圈, 微生物对池体中生活污水的生物净化作用,通过微孔曝气机构在池水中均匀 供氧,恢复水体生态平衡,充分发挥自然生物降解作用,实现水质净化和水质的改善。植物滤框可进一步强化系统对污水的净化功能,植物滤框中的滤 料对生活污水中的悬浮物有物理过滤的作用,并可作为微生物生长载体,对 污染物进行生化降解。湿地植物的根系对污水中的氮、磷、重金属等物质有 很好的吸收作用,并可作为微生物生长载体,湿地植物也使污水处理系统具 有景观功能。权利要求1、,其特征是(1)、建设生物膜带曝气管植物滤框湿地净化池生物膜带曝气管植物滤框湿地净化池由湿地池体(1)、生物膜带(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采用生物膜带曝气管植物滤框湿地净化生活污水的方法,其特征是: (1)、建设生物膜带曝气管植物滤框湿地净化池 生物膜带曝气管植物滤框湿地净化池由湿地池体(1)、生物膜带(5)、微孔曝气机构和植物滤框(6)构成: A、湿地池体  湿地池体(1)是建筑在湿地上的立方池体,在湿地池体(1)边侧分别设有污水入口和污水出口,在污水入口前方设置人工清除细格栅; B、生物膜带 生物膜带(5)是现有技术,生物膜带(5)作为高效微生物载体,是整个污水处理系统的核 心,由于其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精密的微孔结构,可发展出生物量巨大、物种丰富的微生物群落,通过微生物的代谢对污染物进行分解; C、微孔曝气机构 微孔曝气机构由微孔曝气管(4)、主风管(3)和鼓风机(2)组成,鼓风机(2)设置在湿地 池体(1)的外侧,鼓风机(2)与主风管(3)连接,主风管(3)伸入湿地池体(1)内,在主风管(3)上设有微孔曝气管(4),在微孔曝气管(4)的周边设有微孔,鼓风机(2)将空气经过主风管(3)输送到微孔曝气管(4),通过曝气提高水中溶解氧浓度,增强微生物的代谢活性,提高系统处理效率; D、植物滤框 植物滤框(6)是立方体滤框,在植物滤框(6)内填充滤料,并种湿地植物(7); (2)、采用生物膜带曝气管植物滤框湿地净化生活污水的流程 生活污水进入湿地池体( 1)中,在有氧的环境中与生物膜带(5)附着形成微生物圈,微生物对池体中生活污水的生物净化作用,通过微孔曝气机构在池水中均匀供氧,恢复水体生态平衡,充分发挥自然生物降解作用,实现水质净化和水质的改善,植物滤框(6)可进一步强化系统对污水的净化功能,植物滤框(6)中的滤料对生活污水中的悬浮物有物理过滤的作用,并可作为微生物生长载体,对污染物进行生化降解,湿地植物(7)的根系对污水中的氮、磷、重金属等物质有很好的吸收作用,并可作为微生物生长载体,湿地植物(7)也使污水处理系统具有景观功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颖
申请(专利权)人:李颖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