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46064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4 12: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地磅,包括呈方形的承重板、长端面板、承重梁、支撑板座和搭接加强板;所述长端面板为两块,并分别垂直设置于承重板两端的底面上;所述承重梁为若干根,并沿承重板的长度方向设置于两块长端面板之间;所述支撑板座为四个,且分别设置于承重板底边的四角上;所述搭接加强板为四个,且分别设置于支撑板座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板沿其横向上具有拱度,所述长端面板的上沿与承重板的拱度相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地磅能够通过承重板上设置有一定的拱度以及一体化的搭接加强板使地磅的刚性更好,支撑力更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称重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撑力强的地磅
技术介绍
地磅,也被称为汽车衡,设置在地面上的大磅秤,是厂矿、商家等用于大宗货物计量的主要称重设备。现有的地磅承载负荷能力较差,在所受剪切力较大时极易出现疲劳损伤,且在超重时对整个磅秤自身造成损伤,甚至使得承重板出现裂纹,缩短了地磅的使用寿命,且称重不准确,大大降低了地磅工作可靠性。传统的地磅上都设置有搭接加强板,用于增强整个磅秤的刚性和支撑力,均采用焊接构成L形,搭接加强板的其中一个臂与地面接触,通过焊接虽然节省了材料,一旦货物过重,搭接加强板就会变形,支撑力减弱,对称重质量造成影响。可见,现有技术的地磅存在着支撑力不够强,刚性不够好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地磅存在的支撑力不够强,刚性不够好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刚性更好,支撑力更强的地磅。本技术的地磅,包括呈方形的承重板、长端面板、承重梁、支撑板座和搭接加强板;所述长端面板为两块,并分别垂直设置于承重板两端的底面上;所述承重梁为若干根,并沿承重板的长度方向设置于两块长端面板之间;所述支撑板座为四个,且分别设置于承重板底边的四角上;所述搭接加强板为四个,且分别设置于支撑板座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板沿其横向上具有拱度,所述长端面板的上沿与承重板的拱度相同。进一步,所述拱度为5-10度。进一步,所述搭接加强板为一体结构。进一步,所述承重板为两块并焊接为一体。进一步,所述所述承重板之间在承重板的地面上通过若干加强筋加固。更进一步,所述搭接加强板呈L形,所述L形搭接加强板的其中一个臂与地面接触。本技术的地磅能够通过承重板上设置有一定的拱度以及一体化的搭接加强板使地磅的刚性更好,支撑力更强。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的立体图;附图2为附图1的仰视图;附图3为附图1翻转后的局部立体图;附图4为搭接加强板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应理解,本技术的实施例只用于说明本技术而非限制本技术,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思想的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的各种替换和变更,均应包括在本技术的范围内。附图1为本技术的的立体图;附图2为附图1的仰视图;附图3为附图1翻转后的局部立体图;附图4为搭接加强板的立体图。其中1为承重板;2为长端面板;3为承重梁;4为加强筋;5为支撑板座;6为搭接加强板。如附图1所示,地磅,包括呈方形的承重板1、长端面板2、承重梁3、支撑板座5和搭接加强板6;所述长端面板2为两块,并分别垂直设置于承重板1两端的底面上;所述承重梁3为若干根,并沿承重板1的长度方向设置于两块长端面板2之间;所述支撑板座5为四个,且分别设置于承重板1底边的四角上;所述搭接加强板6为四个,且分别设置于支撑板座5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板1沿其横向上具有拱度,所述长端面板2的上沿与承重板1的拱度相同。所述承重板1为两块并焊接为一体。所述所述承重板1之间在承重板1的地面上通过若干加强筋4加固。通过设置拱度,在称重过重时,承重板1称重更强,支撑力更好。所述拱度一般为5-10度。所述搭接加强板6呈L形,所述L形搭接加强板6的其中一个臂与地面接触。所述搭接加强板6为一体结构。通过一体化设置,加强了整个磅秤的支撑力。本技术的地磅能够通过承重板1上设置有一定的拱度以及一体化的搭接加强板6使地磅的刚性更好,支撑力更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地磅,包括呈方形的承重板(1)、长端面板(2)、承重梁(3)、支撑板座(5)和搭接加强板(6);所述长端面板(2)为两块,并分别垂直设置于承重板(1)两端的底面上;所述承重梁(3)为若干根,并沿承重板(1)的长度方向设置于两块长端面板(2)之间;所述支撑板座(5)为四个,且分别设置于承重板(1)底边的四角上;所述搭接加强板(6)为四个,且分别设置于支撑板座(5)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板(1)沿其横向上具有拱度,所述长端面板(2)的上沿与承重板(1)的拱度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1.地磅,包括呈方形的承重板(1)、长端面板(2)、承重梁(3)、支撑板座(5)和搭接加强板(6);所述长端面板(2)为两块,并分别垂直设置于承重板(1)两端的底面上;所述承重梁(3)为若干根,并沿承重板(1)的长度方向设置于两块长端面板(2)之间;所述支撑板座(5)为四个,且分别设置于承重板(1)底边的四角上;所述搭接加强板(6)为四个,且分别设置于支撑板座(5)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板(1)沿其横向上具有拱度,所述长端面板(2)的上沿与承重板(1)的拱度相同。
2.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兴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及时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