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继杰专利>正文

一种水质净化增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53475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水质净化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密闭增氧容器[1]、喷嘴[2]和水泵[3];密闭增氧容器[1]上设有入水口、出水口和注气口,水泵[3]、入水口和喷嘴[2]依次经管道连接成注水通道,水泵[3]的进水端与待增氧的水体连温表通,喷嘴[2]位于密闭增氧容器[1]内部;出水口作为排水通道,位于密闭增氧容器[1]的底部;注气口作为氧气输入口;注水通道、排水通道与密闭增氧容器[1]组合构成一水体循环同时与氧气混合的工作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针对河道、池塘等自然水体的净化增氧,和鱼塘水体的增氧两方面设计的,其工作效率高、能耗低,经济环保。(*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质净化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水质净化增氧装置
技术介绍
现城市大多河道、池塘,因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造成了污染,水中的鱼类越来越少,甚至水发黑、发臭,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健康。因此,如何整治河道、池塘的水质,成为了一项刻不容缓的问题。经研究表明,现水质的污染源如造纸、皮革、制塘、印染、食品、石油化工等行业产生的工业废水,还有人们的生活污水中都含有各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和纤维素有机物,这此有机污染物以悬浮或溶解状态存在于水中。这些有机污染物随废水进入河道、池塘中,使水质变浊,这些有机污染物可以由微生物和化学作用而分解,但在分解中要消耗大量的氧,使水中的溶氧量大量减少,当氧浓度低于4mg/L时,鱼类就难以生存,若水中溶解氧消耗殆尽,这此有机污染物会被厌氧微生物分解,释放出甲烷、硫化氢、氮气等难闻的臭气,使水质进一步恶化。综合上述分析,河道、池塘等自然水体污染的整治关键就在于氧,增加水质中的氧气,即可加快上述有机污染物的分解,达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另一方面,淡水鱼养殖业中的塘养也存在水质缺氧的问题,在炎热的夏季,经常会出现“翻塘现象”,使养殖产量降低,我们如向水中增氧,提高水质的溶氧量,也即可解决该问题。因此,我们需设计水质增氧装置,来满足以上两方面的需求。现有我们常用的加氧方式有以下几种1、通过气泵往水中打入空气,以产生的气泡上浮,增加空气与水的接触面积和时间,提高水的溶氧量,这种方式工作效率低,只适于小范围、短时的加氧,如家庭观赏鱼缸和活鱼运输过程中的装鱼缸;2、采用大型机械设备如机械叶轮,在水面拨溅起水花,增加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加氧的溶解量,这种方式工作效率也较低,能耗大,大面积水面水花四溅,动静也过大,会产生噪声,并且其也只能作用于池塘的水面部分,对水底部分作用不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河道、池塘等自然水体的净化增氧、和鱼塘水体的的增氧两方面的需求,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工作效率高、能耗低的水质净化增氧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质净化增氧装置,包括一密闭增氧容器、喷嘴和水泵;密闭增氧容器上设有入水口、出水口和注气口,水泵、入水口和喷嘴依次经管道连接成注水通道,水泵的进水端与待增氧的水体连通,喷嘴位于密闭增氧容器内部;出水口作为排水通道,位于密闭增氧容器的底部;注气口作为氧气输入口;注水通道、排水通道与密闭增氧容器组合构成一水体循环同时与氧气混合的工作室。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1、上述方案中,为达到良好的喷射效果,尽量延长水与氧气的接触时间,喷嘴设置的最佳方式是喷嘴位于密闭增氧容器的中下部,并朝上方设置。2、上述方案中,密闭增氧容器包括以下两个具体方案a、密闭增氧容器为一开口朝下的倒扣容器,该倒扣容器以支架支撑设置在待增氧水体中或其水面,其底部开口端被水体完全浸没,其底部开口端作为入水口和出水口,水泵经管道通过倒扣容器的开口端伸入容器内部接通喷嘴;所述注气口为倒扣容器底部的开口端或设置在倒扣容器壁上的单向气门。b、所述密闭增氧容器为陆地上的密封容器,容器底部设置入水口和出水口,出水口处设置有减压阀;密封容器的侧壁上设置单向气门作为注气口。3、上述方案中,为去除水体中可能存在的颗粒物杂质,可在密闭增氧容器的出水口处设置过滤网;为了提高喷射效果,进一步粉碎喷射出的水珠,可在喷嘴的喷水口周围设置有一圈粉碎过滤网。4、上述方案中,为节约能源,所述水泵为一风力水泵,该水泵动力端经一传动机构与风叶的转轴连接,由风力驱动;其风叶的设计可参照风力发电机。当然,所述水泵也可采用普通的带电机的水泵,由电力驱动。由水泵设置位置决定,可采用普通水泵、潜水泵或带浮块的浮于水面的水泵。5、上述方案中,所述密闭增氧容器中设置有臭氧发生器,该臭氧发生器为现有技术,一般是两电极,以该两电极在氧气中放电产生臭氧;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可加快分解水中的污染物,进一步提高水处理效果。6、上述方案中,在密闭增氧容器还可注入氯气等一系列气体,通过本装置,同样可使这些气体溶入水体中,对水体起到杀菌、消毒、加快污染物的分解等一系列作用。7、因河道、池塘水体中可能存在各种杂物,在将水体接入本装置前最好要先进行一过滤处理。因此,本方案在实际使用中可按需要和初级过滤分离处理设备、后期厌氧处理设备配套使用。8、上述方案中,密闭增氧容器的外形构造不限,可设计成方形、圆柱形等各式形状。9、上述方案中,所述注气口可定时人工接氧气源补充氧气,或实时接氧气源,通过自动补充氧气装置补充氧气,开机时应保证密闭增氧容器内有一定的氧气。本技术作用原理是将待增氧的水高压喷入一充满氧气的空腔中,使水分子和氧气充分接触,以提高水中的溶氧量。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先经注气口向密闭增氧容器内充入一定量的纯氧,然后打开水泵,水泵抽取待处理的水,这些水经高压喷嘴在容器内向上喷散,水珠撞上粉碎过滤网而进一步细化,腔内的纯氧与喷射出的水滴和雾气相互作用、碰撞,悬浮起来形成湍动旋转,从而使气液密切接触,使氧气最大限度的溶入了水中;这些水再因重力落下经出水口排出。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由于本技术的特殊的结构,和特殊的作用原理,是将水喷入充满氧气的空腔中,水与氧气接触面积和时间都较充分,因此工作效率较高,可有效地提高水中的溶氧量;2、由于本技术的特殊的结构,水花喷射均发生在密闭增氧容器内部,水流声响可被密闭增氧容器屏蔽一部分,因此不会产生大噪声;3、由于本技术的特殊的结构,可以以水泵抽取河道、池塘中部、甚至中下部的水,或将本装置整个设置在河道、池塘的中下部,这样可对中、下部的水体进行增氧处理,更有效地提高整个河道、池塘水体的溶氧量;4、由于本技术采用了以风力驱动水泵,不消耗电能,经济环保,有风时即可工作。5、由于本技术采用了臭氧发生器,可产生臭氧,使臭氧与水混合,用臭氧进行水处理,水处理效果更优越。附图说明附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以上附图中1、密闭增氧容器;2、喷嘴;3、水泵;4、支架;5、管道;6、过滤网;7、粉碎过滤网;8、风叶;9、臭氧发生器;10、转轴;11、小型风力发电机;12、齿轮对;13、锥齿轮对;14、尾翼;15、管道;16、传动轴;17、传动轴;18、单向气门;19、减压阀;20、油水分离过滤设备;21、厌氧处理设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参见附图1所示,一种水质净化增氧装置,由密闭增氧容器1、喷嘴2、水泵3和风叶8及传动机构构成;密闭增氧容器1为一开口朝下的倒扣容器,该倒扣容器以支架4支撑设置在河面上,其底部开口端被河水完全浸没;所述喷嘴2位于密闭增氧容器1内的中下部,喷水口向上,密闭增氧容器1的底部开口端作为入水口,所述水泵3出水端经管道5通过倒扣容器的开口端伸入容器内部接通喷嘴2,构成注水通道,水泵3的进水端经管道15接入河水;密闭增氧容器1的底部开口端同时作为出水口直接向河中排放处理后的水,构成排水通道;密闭增氧容器1的底部开口端还同时作为注气口,需注气时,用一通气管将氧气经倒扣容器的开口端通入容器内部(因不是一直接着,图上未画出);注水通道、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质净化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密闭增氧容器[1]、喷嘴[2]和水泵[3];密闭增氧容器[1]上设有入水口、出水口和注气口,水泵[3]、入水口和喷嘴[2]依次经管道[5]连接成注水通道,水泵[3]的进水端与待增氧的水体连通,喷嘴[2]位于密闭增氧容器[1]内部;出水口作为排水通道,位于密闭增氧容器[1]的底部;注气口作为氧气输入口;注水通道、排水通道与密闭增氧容器[1]组合构成一水体循环同时与氧气混合的工作室。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继杰
申请(专利权)人:王继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