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太阳能淡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53092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家用太阳能淡化装置是由外皮、顶盖、位于外皮内的保温层、位于顶盖下的一个集热单体、位于集热单体下的4-14个蒸发单体、位于蒸发单体下的散热单体、位于散热单体底部的支架、位于外皮顶部的反光镜组成。其中集热单体、蒸发单体和散热单体的隔板分别与各自的框架连接,其框架四周通过螺栓相互固定。本装置的受光面积为0.8×1.2m↑[2],效数10,1天能产水10-30公斤,可供海岛、沿海及内陆苦咸水地区3-10人的饮水需要。(*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海水淡化
目前的热扩散型太阳能多效蒸发淡化装置,如CN2063515U、CN2094547U等,其内部结构是一个整体,每层隔板固定在保温层的内壁上,各层拆卸很困难,维修不方便;其次各层的布水与收集水系统构造复杂,可引起串水、气密不严等问题;另外,吸水布与隔板背面的粘贴靠的是水分子的界面张力,当遇到装置长期停用而干燥或剧烈振动等情况时,吸水布易脱落,阻碍了装置的长期连续运转。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不发生串水的、吸水布与隔板粘贴牢固的、便于拆卸的家用太阳能淡化装置。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将外皮、顶盖、位于外皮内的保温层、位于顶盖下的一个集热单体、位于集热单体下的4-14个蒸发单体、位于蒸发单体下的散热单体、位于散热单体底部的支架、位于外皮顶部的反光镜组成家用太阳能淡化装置。其中集热单体和蒸发单体的隔板的一端分别被弯曲成呈“ ”形状的浓缩水收集槽,使集热单体、蒸发单体、散热单体的隔板的四边分别与各自的框架连接,其框架四周通过螺栓相互固定,在集热单体、蒸发单体的背面采用防腐性粘合剂粘附吸水布,在蒸发单体的布水槽、浓缩水收集槽与框架内侧之间设有隙缝。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由于采用单一进水管、隙缝以及呈“ ”形状的浓缩水收集槽的输水结构,使咸水和淡水完全分隔,克服了串水、气密不严的问题,简化了装置构造。2、由于采用了防腐性粘合剂,既省去了隔板背面单纯的防腐处理,又加强了吸水布对隔板的粘附,使吸水布不易脱落,从而保证该装置能长期稳定的运行。3、由于采用抽屉式单体的叠合结构,使本装置拆卸和维修很方便。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蒸发单体平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蒸发单体A-A剖面示意图。一个集热单体〔4〕是由镀锌隔板〔18〕、涂于镀锌隔板〔18〕正面上的吸热层〔19〕、位于吸热层〔19〕与顶盖〔2〕之间的绒毛状的黑色无光高吸热性填料〔20〕、位于隔板〔18〕背面通过粘合剂〔13〕与其相粘贴的吸水布〔14〕、与隔板〔18〕四周相粘接〔个别部位采用铆接〕的铁制框架〔9〕以及位于框架〔9〕一端的进水弯管〔21〕组成。隔板的一端弯曲成呈“ ”形状的浓缩水收集槽〔11〕,浓缩水收集槽〔11〕的大小为深35mm、宽50mm、长800mm,浓缩水收集槽〔11〕中设有浓缩水溢流管〔23〕。吸热层〔19〕可以采用黑色有机硅高温漆、黑丙烯酸半光磁漆或黑氯丁橡胶可剥漆;绒毛状的黑色无光高吸热性填料〔20〕可采用染成黑色的纤维织品或聚脂蜂窝材料;防腐性粘合剂〔13〕采用酚醛树脂粘合剂、氯丁酚醛树脂粘合剂或油溶性树脂粘合剂,也可采用塑橡油膏或氯磺化聚乙烯漆。框架〔9〕呈梯形,上底为1.0m×1.4m、下底为0.8m×1.2m、高为0.1m。蒸发单体〔5〕由镀锌隔板〔22〕、位于隔板〔22〕背面的通过粘合剂〔13〕与其相粘附的吸水布〔14〕、与隔板〔22〕四周相粘接(个别部位采用铆接)的铁制框架〔30〕组成,隔板〔22〕的二端分别弯曲成布水槽〔10〕和呈“ ”形状的浓缩水收集槽〔29〕。浓缩水收集槽〔29〕的大小与集热单体的浓缩水收集槽〔11〕的大小相同。浓缩水收集槽〔29〕中设有浓缩水溢流管〔23〕,在布水槽〔10〕、浓缩水收集槽〔29〕与框架〔30〕内侧之间分别留有二条长100mm的隙缝〔12〕,隙缝〔12〕中也粘贴有过水布〔36〕,隔板〔22〕正面及框架〔30〕内侧四周均进行防腐处理,框架〔30〕大小为0.8m×1.2m×0.04m,蒸发单体〔5〕共9个。散热单体〔6〕是由镀锌隔板〔24〕及与隔板〔24〕相粘接(个别部位采用铆接)的框架〔31〕组成,隔板〔24〕一端为布水槽〔32〕,布水槽〔32〕的大小与蒸发单体〔5〕的布水槽〔10〕相同。布水槽〔32〕中设有多余原水溢流管〔25〕,隔板〔24〕的另一端为淡水收集槽〔26〕,淡水收集槽〔26〕中设有淡水出水管〔27〕。隔板〔24〕正面及框架〔31〕内侧四周均进行防腐处理,框架〔31〕大小为0.8m×1.2m×0.04m。将1个集热单体〔4〕、9个蒸发单体〔5〕和1个散热单体〔6〕依次叠合,框架〔9、30、31〕之间采用橡胶垫〔37〕密封,其四周分别用螺栓〔15〕固定,裹在用100mm厚的岩棉板做成的保温层〔3〕内,在保温层〔3〕外面包以一层镀锌板制成的外皮〔1〕,在外皮〔1〕上设有加强筋〔28〕,以加强外皮〔1〕的强度。用镀铝薄板制成的4块反光镜〔8〕分别通过百页〔16〕固定在外皮〔1〕顶部的四周,并用铁杆〔17〕支撑反光镜〔8〕,使它角度可调。顶盖〔2〕采用双层玻璃,玻璃嵌在集热单体〔4〕的框架〔9〕内侧四周,用腻子密封,在框架〔31〕下面设有支架〔7〕,支架〔7〕使隔板〔18,22,24〕与水平面的最小夹角为15°,这样便制成家用太阳能淡化装置。本装置的受光面积为0.8m×1.2m,效数10。本装置生产淡水的原理是这样的,太阳光透过玻璃顶盖〔2〕被吸热层〔19〕和高吸热性填料〔20〕吸收后,转化为热能,热量传递给贴在隔板〔18〕背面的吸水布〔14〕上的咸水〔33〕,咸水〔33〕升温蒸发,产生水蒸汽〔35〕,水蒸汽〔35〕在下一层温度较低的隔板〔22〕上冷凝成淡水〔34〕,释放出冷凝潜热,这些冷凝潜热又加热该层隔板〔22〕背面的咸水,又产生水蒸汽〔35〕,如此蒸发-冷凝-蒸发,热量不断被利用,不断产生淡水〔34〕。使用该装置时,原水〔33〕从进水弯管〔21〕进入蒸发单体〔5〕的布水槽〔10〕,一部分原水〔33〕在毛细作用下进入吸水布〔14〕,其中一部分被蒸发,在下一级蒸发单体〔5〕的隔板〔22〕正面上冷凝成淡水〔34〕,淡水〔34〕顺隙缝〔12〕流入下一级蒸发单体〔5〕或散热单体〔6〕,最后汇入淡水收集槽〔26〕,通过淡水出水管〔27〕排出;另一部分在重力及毛细作用下流入浓缩水收集槽〔11〕,最后从浓缩水溢流管〔23〕排出。在布水槽〔10〕中未被吸水布〔14〕吸走的多余原水从隙缝〔12〕沿过水布〔36〕流入下一级蒸发单体〔5〕的布水槽〔10〕,最后流入散热单体〔6〕的布水槽〔32〕,从多余原水排出管〔25〕排出。本装置1天能产水10-30公斤,可供海岛、沿海及内陆苦咸水地区3-10人的饮水需要。权利要求1.一种家用太阳能淡化装置,由外皮、顶盖、位于外皮内的保温层、位于顶盖下的一个集热单体、位于集热单体下的4-14个蒸发单体、位于蒸发单体下的散热单体、位于散热单体底部的支架、以及位于外皮顶部的反光镜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热单体、蒸发单体和散热单体的隔板分别与各自的框架相连接,在蒸发单体的布水槽、浓缩水收集槽与框架内侧之间分别设有隙缝。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太阳能淡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热单体〔4〕和蒸发单体〔5〕的隔板〔18、22〕的一端分别被弯曲成呈“”形状的浓缩水收集槽〔11、29〕。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太阳能淡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热单体〔4〕和蒸发单体〔5〕的背面采用防腐性粘合剂〔13〕粘附吸水布〔14〕。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太阳能淡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热单体〔4〕、蒸发单体〔5〕和散热单体〔6〕依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家用太阳能淡化装置,由外皮[1]、顶盖[2]、位于外皮[1]内的保温层[3]、位于顶盖[2]下的一个集热单体[4]、位于集热单体[4]下的4-14个蒸发单体[5]、位于蒸发单体[5]下的散热单体[6]、位于散热单体[6]底部的支架[7]、以及位于外皮[1]顶部的反光镜[8]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热单体[4]、蒸发单体[5]和散热单体[6]的隔板[18、22、24]分别与各自的框架[9、30、31]相连接,在蒸发单体[5]的布水槽[10]、浓缩水收集槽[11]与框架[30]内侧之间分别设有隙缝[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泰石李平张洪儒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五九一七四部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