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夹持结构及自拍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28766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2 1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手机夹持结构及自拍杆,其中,该手机夹持结构包括:本体、与本体的一端连接的第一夹持部,与本体的另一端滑动连接的伸缩管和转动连接于本体的第二夹持部,第二夹持部位于第一夹持部与伸缩管之间,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共同形成一容纳手机的容置空间,第二夹持部沿靠近本体的方向旋转,贴合于本体,推动第一夹持部沿靠近伸缩管的方向移动,带动本体和第二夹持部沿靠近伸缩管的方向移动,至本体和第二夹持部容纳于伸缩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通过翻盖式结构设计,实现自拍杆的体积微型化,使得夹持手机部分能收纳进伸缩管内,方便摆放和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手机配件
,特别涉及一种手机夹持结构和应用该手机夹持结构的自拍杆。
技术介绍
现有的手机自拍杆包括夹持手机的夹持部。然而,该夹持部裸露于手机自拍杆的外部,不能收纳到伸缩管自拍杆中,导致手机自拍杆的外形不美观、同时也不方便摆放和携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手机夹持结构,旨在解决自拍杆的夹持手机部分裸露在外、外形不美观的问题,通过翻盖式结构设计,实现将自拍杆的体积微型化设计,使得夹持手机部分能收纳进伸缩管内。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手机夹持结构,包括:本体、与所述本体的一端连接的第一夹持部,与所述本体的另一端滑动连接的伸缩管和转动连接于所述本体的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位于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伸缩管之间,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共同形成一容纳手机的容置空间,所述第二夹持部沿靠近所述本体的方向旋转,贴合于所述本体,推动所述第一夹持部沿靠近所述伸缩管的方向移动,带动所述本体和所述第二夹持部沿靠近所述伸缩管的方向移动,至所述本体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容纳于所述伸缩管。优选地,所述手机夹持结构还包括:旋转件,所述第二夹持部通过所述旋转件与所述本体可旋转地连接,所述第二夹持部通过所述旋转件盖合或打开所述本体。优选地,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本体之间的夹角为0~90度。优选地,所述旋转件为销钉或复位弹簧。优选地,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相对的一端均设置有凸起结构。优选地,所述凸起结构的材质为橡胶。优选地,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材质均为塑料。优选地,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相对的表面均覆盖一层防滑层。本技术还提出一种自拍杆,包括如上所述的手机夹持结构,所述自拍杆还包括:手持杆,所述伸缩管与所述手持杆连接,通过转动所述旋转件将所述第二夹持部盖合于所述本体上,推动所述第一夹持部沿靠近所述伸缩管的方向移动,带动所述本体和所述第二夹持部沿靠近所述伸缩管的方向移动,至所述本体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容纳于所述伸缩管,所述伸缩管收缩,滑入所述手持杆内。优选地,所述伸缩管包括若干管体,通过拉伸或收缩所述若干管体调节所述手持杆与所述手机夹持结构之间的距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设置本体、与本体连接的第一夹持部,与本体滑动连接的伸缩管和转动连接于本体上的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沿靠近所述本体的方向旋转,贴合于所述本体,推动所述第一夹持部沿靠近所述伸缩管的方向移动,带动所述本体和所述第二夹持部沿靠近所述伸缩管的方向移动,至所述本体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容纳于所述伸缩管,通过手机夹持结构的翻盖式结构设计,使得夹持手机部分能收纳进伸缩管内,体积更加微型化,外形更加简洁和美观,也方便摆放和携带,结构设计合理实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手机夹持结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手机夹持结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自拍杆实施例的伸长状态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自拍杆实施例的收缩状态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本体2第一夹持部3第二夹持部4旋转件5伸缩管6凸起结构7手持杆8容置空间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提出一种手机夹持结构,包括:本体1、与本体1的一端连接的第一夹持部2,与本体1的另一端滑动连接的伸缩管5和转动连接于本体1的第二夹持部3,第二夹持部3位于第一夹持部2与伸缩管5之间,第一夹持部2与第二夹持部3共同形成一容纳手机的容置空间8,第二夹持部3沿靠近本体1的方向旋转,贴合于本体1,推动第一夹持部2沿靠近伸缩管5的方向移动,带动本体1和第二夹持部3沿靠近伸缩管5的方向移动,至本体1和第二夹持部3容纳于伸缩管5。本技术技术方案设置本体1、与本体1连接的第一夹持部2,与本体1滑动连接的伸缩管5和转动连接于本体1上的第二夹持部3,第二夹持部3沿靠近本体1的方向旋转,贴合于本体1,推动第一夹持部2沿靠近伸缩管5的方向移动,带动本体1和第二夹持部3沿靠近伸缩管5的方向移动,至本体1和第二夹持部3容纳于伸缩管5,通过手机夹持结构的翻盖式结构设计,使得夹持手机部分能收纳进伸缩管5内,体积更加微型化,外形更加简洁和美观,也方便摆放和携带,结构设计合理实用。参见图1和图2,手机夹持结构还包括:旋转件4,第二夹持部3通过旋转件4与本体1可旋转地连接,第二夹持部3通过旋转件4盖合或打开本体1。具体地,本体1靠近第二夹持部3的端部形成有容纳槽(未图示),第二夹持部3容纳于容纳槽中。优选地,旋转件4贯穿容纳槽和容纳于容纳槽的第二夹持部3的一端,使得第二夹持部3可通过旋转件4旋转,来盖合或打开本体1。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旋转件4,将第二夹持部3可旋转地设置在本体1上,第二夹持部3通过旋转件4盖合或打开本体1,安装及使用操作简便,且易于加工制造,成本较低。参见图1和图2,第二夹持部3与本体1之间的夹角为0~90度。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二夹持部3与本体1之间的可调节角度范围为0~90度,也即为第二夹持部3与本体1的最小转动角度为0度,确保该手机夹持结构使用完毕之后第二夹持部3与本体1能完全盖合,减少手机夹持结构所需的容纳空间,使得手机夹持结构的体积能够更加的微型化;同时使用该手机夹持结构时,第二夹持部3最大能转动至与本体1的夹角为90度,使得在夹持手机时,不至于因第二夹持部3可转动的角度过大而导致手机夹持的过程中夹持不稳,影响手机开启拍摄功能时的摄影效果,或在手机的夹持使用过程中因调整拍摄角度时晃动而可能导致的手机滑落,造成手机的碎屏甚至于摔坏,其稳定性及夹持效果更好,结构设计更合理。参见图1和图2,旋转件4为销钉或复位弹簧。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旋转件4为销钉或复位弹簧,当旋转件4为销钉时,打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机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与所述本体的一端连接的第一夹持部,与所述本体的另一端滑动连接的伸缩管和转动连接于所述本体的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位于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伸缩管之间,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共同形成一容纳手机的容置空间,所述第二夹持部沿靠近所述本体的方向旋转,贴合于所述本体,推动所述第一夹持部沿靠近所述伸缩管的方向移动,带动所述本体和所述第二夹持部沿靠近所述伸缩管的方向移动,至所述本体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容纳于所述伸缩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机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与所述本体的一端连接的第一夹持部,与所述本体的另一端滑动连接的伸缩管和转动连接于所述本体的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位于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伸缩管之间,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共同形成一容纳手机的容置空间,所述第二夹持部沿靠近所述本体的方向旋转,贴合于所述本体,推动所述第一夹持部沿靠近所述伸缩管的方向移动,带动所述本体和所述第二夹持部沿靠近所述伸缩管的方向移动,至所述本体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容纳于所述伸缩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夹持结构还包括:旋转件,所述第二夹持部通过所述旋转件与所述本体可旋转地连接,所述第二夹持部通过所述旋转件盖合或打开所述本体。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机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本体之间的夹角为0~90度。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机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件为销钉或复位弹簧。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夹持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君翔
申请(专利权)人:梯田创新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