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广君专利>正文

全自动被膜水处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0649 阅读:2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对热水锅炉等设备中的循环水进行处理的全自动被膜水处理器。它主要由pH值电磁测控仪、圆筒型被膜水处理器、管路和隔板组成。其中pH值电磁测控仪又由电磁阀、传感器和pH值电磁测控显示器等几部分构成,圆筒型被膜水处理器被隔成被膜剂室和除污室,使用时向被膜剂室内加足被膜药剂,由于实现了pH值的自动测控和被膜剂的自动补给而提高了运行设备的可靠性和经济性,也降低了劳动强度。(*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处理器,具体地说是一种既能自动进行水质处理又能用来除污的全自动被膜水处理器。目前,供热水锅炉、热交换器等设备进行水质处理的被膜水处理器,从现有使用情况看,普遍存在以下不足①操作较麻烦,需经常开关阀门,劳动强度大;②需经常用试纸测试PH值,操作起来也较麻烦;③试纸测试误差比较大,若测试再不及时,水质便得不到有效控制;④被膜剂消耗量大,运行成本高;⑤若操作不当的话,易造成运行设备结垢和腐蚀;⑥现有设备的利用率也比较低。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方便,水质控制精确,药剂消耗量小,能够对热水锅炉,大型空调等设备中的循环水进行自动测控处理,又能用作除污器的多功能全自动被膜水处理器。本技术由PH值电磁测控仪、圆筒型被膜水处理器、管路和隔板等主要部分组成的。PH值电磁测控仪又由安装在总回水管处的传感器及其护网、引线,电磁阀及其引线,PH值电磁测控显示器六部分构成;圆筒型被膜水处理器又由被膜剂室、除污室、封头和支架等部件构成的;管路又由总回水管、总出水管、上水管、引水管和直角型被膜剂溶化管以及设置在电磁阀两侧的旁路系统组成的;隔板倾斜设置在圆筒型被膜水处理器内,将其分成上大下小的两个室,上为被膜剂室,下为除污室。其特征是所说的被膜剂室的顶部设有可供拆装的封头,下部设有清污口,封头顶部开有放气孔。所说的直角型被膜剂溶化管,将管壁四周钻有出水孔的一端设置在被膜剂室中心轴上,另一端则从被膜剂室底部垂直穿出筒体壁外,并与之相连接,在伸出的管上装设电磁阀。除污室的底部设有排污口和支架,在其偏中上部两侧同一轴线上设有总回水管和总出水管,在总回水管法兰闸板阀的进水侧设有传感器,并在传感器的周围设有护网,其出水侧设有上水管,一端与电磁阀相连通,另一端适当插入总回水管内,并与之相连,且管口与水流方向相反。插入到除污室内的总出水管端口应加盲板,并在插进部分的管壁四周和盲板上钻设出水孔。所说的引水管一端与总出水管相连通,而引水管的管口与水流方向相同,另一端应垂直插入被膜剂室内,并与之相连,且将管口封住,并在插入部分的管壁四周和封口上钻设出水孔。所说的电磁阀的开闭是通过传感器测定的循环水的PH值大小来实现的,当PH值电磁测控显示器指示的PH不大于9时,电磁阀开启,指示的PH不小于11时,电磁阀关闭。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安装简单,既可做为被膜水处理器用,又可做为除污器用。由于采用了PH值电磁测控系统,从而降低了被膜剂消耗量,实现了被膜剂的自动补给,使水质得到了有效控制,真正达到了防垢和防腐蚀的目的。以下结合附图及使用过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局部剖开的总体结构主视图。图2是图1中沿A-A线的剖视图。图1表示了一种全自动被膜水处理器的实施例。其中,隔板(6)倾斜设置在圆筒型被膜水处理器(21)内,将圆筒型被膜水处理器(21)分隔成上大下小的两个室,上室为被膜剂室(20),下室为除污室(4);被膜剂室(20)顶部装有可供拆卸加药用的封头(8),封头(8)与筒体之间通过法兰连接,封头(8)顶部设有放气孔(9),在被膜剂室(20)最低处,即隔板(6)最低点以上设置清污口(19),在被膜剂室(20)内中心轴处设置直角型被膜剂溶化管(7),其中,处在中心轴上的溶化管管口封有盲板,并在管壁四周和盲板上钻设出水孔,另一端则从被膜剂室(20)底部垂直穿出筒体壁外,并与之相连接,在伸出壁外的管端上装设电磁阀(12)。在除污室(4)两侧中上部同一轴线上设有总回水管(17)和总出水管(3),底部设有排污口(2)和支架(1),与除污室(4)相连通的总出水管(3)管口加有盲板,在盲板和伸进除污室(4)内的管壁四周钻设出水孔,在被膜剂室(20)和总出水管(3)之间设有被膜剂引水管(5),与被膜剂室(20)相连通的引水管(5),管口加盲板,并在盲板和伸进被膜剂室(20)内管壁四周钻设上水孔,与总出水管(3)相连通的一端应适当插入管内,且管口朝向水流方向。在电磁阀(12)和总回水管(17)之间设有上水管(14),与总回水管(17)相连通的一端应适当插入其内,且管口方向与水流方向相反。传感器(15)与总回水管(17)相连通,传感器(15)周围装有护网(16),在传感器(15)与上水管(14)之间设有闸板阀(18),将电磁阀引线(10)和传感器引线(13)分别与PH值电磁测控显示器(11)相连接,组成一个全自动电磁测控系统。在电磁阀(12)两侧与之并联设置旁路系统(22)。使用时,将封头(8)打开,加足被膜剂,密封后投入运行,打开PH值电磁测控仪,当PH值指示为不大于9时,电磁阀(12)开启,此时部分循环水通过被膜剂室(20),将溶化的被膜剂加入循环系统,致使循环水的PH值逐渐升高到11时,电磁阀(12)关闭,当循环水的PH值逐渐下降到9时,电磁阀(12)又开启,如此循环往复,从而实现了水处理的自动控制。当PH值永达不到8时,说明被膜剂室(20)中的被膜药剂已用完,应及时补充新药剂,应经常开启排污口(2)处的阀门排污。当需要更换或维修电磁阀(12)时,应打开旁路系统(22),临时进行必要的人工测试操作。本技术结构合理,一机多用,使用操作方便,安装简单,完全实现了水质处理的自动控制,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运行设备的可靠性和经济性,而且,可服了人工测试PH值不准确、不及时,被膜剂浪费大的缺点。权利要求1.一种全自动被膜水处理器,主要由PH值电磁测控仪、圆筒型被膜水处理器(21)、管路和隔板(6)组成,其特征是所说的PH值电磁测控仪由传感器(15)、传感器护网(16)、传感器引线(13)、电磁阀(12)、电磁阀引线(10)和PH值电磁测控显示器(11)六部分构成,电磁阀引线(10)和传感器引线(13)分别与PH值电磁测控显示器(11)相连接;所说的管路由总回水管(17)、总出水管(3)、上水管(14)、引水管(5)和直角型被膜剂溶化管(7)以及设置在电磁阀(12)两侧的旁路系统(22)组成;所说的圆筒型被膜水处理器(21)被隔板(6)分成上下两个室,上室为被膜剂室(20),下室为除污室(4);所说的直角型被膜剂溶化管(7)一端设置在被膜剂室(20)中心轴上,另一端则从被膜剂室(20)底部垂直穿出筒体壁外,在伸出的管上装设电磁阀(12);除污室(4)偏中上部两侧同一轴线上设有总回水管(17)和总出水管(3),在总回水管(17)进水侧设有传感器(15),其出水侧设有上水管(14),上水管(14)一端与电磁阀(12)相连通,另一端插入总回水管(17)内;所说的引水管(5)一端与总出水管(3)相连通,另一端垂直插入被膜剂室(20)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被膜水处理器,其特征是所说的隔板(6)倾斜设置在圆筒型被膜水处理器(21)内;所说的被膜剂室(20)顶部设有封头(8),下部设有清污口(19),在封头(8)顶部开有放气孔(9);在除污室(4)底部设有排污口(2)和支架(1);直角型被膜剂溶化管(7)一端的管壁四周钻有出水孔;上水管(14)插入总回水管(17)内的一端的管口与水流方向相反;插入除污室(4)内的总出水管(3)端口加设盲板,并在插进部分的管壁四周和盲板上钻设出水孔;引水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自动被膜水处理器,主要由PH值电磁测控仪、圆筒型被膜水处理器(21)、管路和隔板(6)组成,其特征是所说的PH值电磁测控仪由传感器(15)、传感器护网(16)、传感器引线(13)、电磁阀(12)、电磁阀引线(10)和PH值电磁测控显示器(11)六部分构成,电磁阀引线(10)和传感器引线(13)分别与PH值电磁测控显示器(11)相连接;所说的管路由总回水管(17)、总出水管(3)、上水管(14)、引水管(5)和直角型被膜剂溶化管(7)以及设置在电磁阀(12)两侧的旁路系统(22)组成;所说的圆筒型被膜水处理器(21)被隔板(6)分成上下两个室,上室为被膜剂室(20),下室为除污室(4);所说的直角型被膜剂溶化管(7)一端设置在被膜剂室(20)中心轴上,另一端则从被膜剂室(20)底部垂直穿出筒体壁外,在伸出的管上装设电磁阀(12);除污室(4)偏中上部两侧同一轴线上设有总回水管(17)和总出水管(3),在总回水管(17)进水侧设有传感器(15),其出水侧设有上水管(14),上水管(14)一端与电磁阀(12)相连通,另一端插入总回水管(17)内;所说的引水管(5)一端与总出水管(3)相连通,另一端垂直插入被膜剂室(20)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广君
申请(专利权)人:刘广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