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地下室墙面返潮结露的装饰内衬墙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502704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30 23:36
针对现有技术中装饰面层发生霉变、翘曲变形和开裂等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地下室墙面返潮结露的装饰内衬墙结构及施工方法,该结构包括间隔设置于地下室外墙内侧的内衬墙,内衬墙与外墙以及相邻楼板之间形成一空腔,相邻楼板之间的内衬墙上间隔开设与所述空腔相导通的上通风对流口与下通风对流口。利用空腔隔断冷桥,可大幅减少装饰面层与室内之间以及地下室外墙与内侧空腔之间的温度差,减少装饰面层与室内的温度差,避免或减少装饰面层发生结露现象,从而防止装饰面层发生霉变、翘曲变形和开裂等问题;通过在内衬墙上开设上、下通风对流口,形成空气对流,减少装饰面层与地下室内的温差,进一步减少装饰面层的结露现象的产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装饰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止地下室墙面返潮结露的装饰内衬墙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一般地下室外墙的内侧墙面,由于地下室环境湿度及外部土层的冷桥现象,此处的墙面相对于地下室其他部位更容易产生结露现象。而在整体湿度大的气候环境下,地下室墙面的结露现象更为严重。结露范围在地下一层至底层的外墙处都有产生,在大底板的外墙处尤为严重。由于严重的结露情况,容易导致对地下室有较高装修和使用要求的房屋装饰面的霉变、翘曲变形和开裂等质量问题。因此,如何提供能够防止地下室墙面返潮结露的装饰内衬墙结构及施工方法,已成为建筑施工界需进一步完善优化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地下室墙面返潮结露的装饰内衬墙结构及施工方法,在地下室紧邻外墙的区域,采取增设内衬墙来减少因湿度和温度差导致的结露现象,避免或大大减少凝结水聚集在装饰面层上产生质量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止地下室墙面返潮结露的装饰内衬墙结构,包括间隔设置于地下室外墙内侧的内衬墙,所述内衬墙与外墙以及相邻楼板之间形成一空腔,相邻楼板之间的内衬墙上间隔开设与所述空腔相导通的上通风对流口与下通风对流口。优选的,在上述的防止地下室墙面返潮结露的装饰内衬墙结构中,所述内衬墙包括混凝土导墙、龙骨层以及基层覆面层,所述混凝土导墙设置于所述楼板上,所述龙骨层设置于所述混凝土导墙上,所述基层覆面层固定设置于所述混凝土导墙与龙骨层的内侧,所述楼板的上方设有垫层,所述基层覆面层设置于所述垫层上,所述龙骨层向上延伸至上一层楼板的下底面,所述基层覆面层向上延伸至上一层楼板的下底面或吊顶处。优选的,在上述的防止地下室墙面返潮结露的装饰内衬墙结构中,所述基层覆面层由双层硅酸钙板拼接组成,相邻的双层硅酸钙板之间的板缝内用防水结构硅胶填缝。优选的,在上述的防止地下室墙面返潮结露的装饰内衬墙结构中,所述基层覆面层批嵌防水腻子。优选的,在上述的防止地下室墙面返潮结露的装饰内衬墙结构中,所述内衬墙还包括设置于基层覆面层表面的装饰面层。优选的,在上述的防止地下室墙面返潮结露的装饰内衬墙结构中,所述上通风对流口与下通风对流口上下间隔设置于与所述龙骨层相对应的基层覆面层上。优选的,在上述的防止地下室墙面返潮结露的装饰内衬墙结构中,所述内衬墙上部还设有假梁,所述上通风对流口设置于所述假梁的上部。优选的,在上述的防止地下室墙面返潮结露的装饰内衬墙结构中,所述空腔内地坪浇筑U形或V形地沟,加设地漏,并以不小于3‰的坡度铺设排水管道。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如上所述的防止地下室墙面返潮结露的装饰内衬墙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在距离地下室外墙面约100-200mm处浇筑混凝土导墙;第二步,在混凝土导墙的上方设置龙骨层,并在混凝土导墙以及龙骨层的内侧设置基层覆面层,形成空腔,隔断冷桥,减少装饰面层与室内的温度差,避免或减少装饰面发生结露现象;第三步,基层覆面层上批嵌防水腻子后设置防水装饰面层;第四步,在内衬墙上近地坪处和近平顶或吊顶处分别开设上通风对流口与下通风对流口,保证室内有空气流通。优选的,在上述的防止地下室墙面返潮结露的装饰内衬墙结构的施工方法中,为不让凝结水封闭在内衬墙内导致积水等问题,保证及时排出空腔内的凝结水,在空腔内地坪浇筑U形或V形地沟,加设地漏,并以不小于3‰的坡度铺设排水管道,积水通过排水管道排入地下集水坑、地下绿化、或地下排水管网。由以上公开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一、本专利技术在距离地下室外墙面一定间隔处设置内衬墙,从而形成空腔,隔断冷桥,也就是说,可大幅减少装饰面层与室内之间以及地下室外墙与内侧空腔之间的温度差,减少装饰面层与室内的温度差,避免或减少装饰面层发生结露现象,从而防止装饰面层发生霉变、翘曲变形和开裂等问题。二、本专利技术在内衬墙上开设上、下通风对流口,形成空气对流,保证室内有空气流通,减少装饰面层与地下室内的温差,防止或减少了装饰面层的结露现象的产生。此外,装饰墙上设置假梁,将上通风对流口暗藏在假梁上方,兼顾美观及对流功能要求。三、本专利技术的内衬墙的基层覆面层采用硅酸钙板,具有防水性能好、受潮不变形、稳定性与耐久性好等优点,并通过在硅酸钙板外批防水腻子,并且将硅酸钙板的板与板相交接的板缝内用结构硅胶填缝,进一步隔绝凝结水的渗出。此外,装饰面层采用防水性较好的材料,以彻底隔绝凝结水的渗出。四、本专利技术在空腔内地坪浇筑U形或V形地沟,加设地漏,并以不小于3‰的坡度铺设排水管道,以确保积水通过排水管道排入地下集水坑、地下绿化、地下排水管网等,从而在空腔地沟、地漏及排水管道形成有组织排水,排出空腔结露所产生的积水,避免凝结水封闭在内衬墙内导致积水等问题,保证及时排出空腔内的凝结水,进一步减少凝结水聚集导致装饰面层产生霉变、翘曲变形和开裂等质量问题。此外,可以在地漏上方设置检修口,有利于清理地漏的堵塞物,保证保持集、排水沟的通畅。更优的是,所述下通风对流口可以同时作为检修口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防止地下室墙面返潮结露的装饰内衬墙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中:1-外墙、2-楼板、3-空腔、4-上通风对流口、5-下通风对流口、6-装饰面层、7-混凝土导墙、8-龙骨层、8a-竖向轻钢龙骨、8b-横撑轻钢龙骨、9-基层覆面层、10-垫层、11-地沟、12-地漏、13-排水管道、14-假梁、15-吊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防止地下室墙面返潮结露的装饰内衬墙结构及施工方法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与图2,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防止地下室墙面返潮结露的装饰内衬墙结构,包括间隔设置于地下室外墙1内侧的内衬墙,所述内衬墙与外墙1以及相邻楼板2之间形成一空腔3,相邻楼板2之间的内衬墙上间隔开设与所述空腔3相导通的上通风对流口4与下通风对流口5。本实施在距离地下室外墙1面一定间隔处设置内衬墙,从而形成空腔3,隔断冷桥,也就是说,可大幅减少装饰面层6与室内之间以及地下室外墙1与内侧空腔3之间的温度差,减少装饰面层6与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止地下室墙面返潮结露的装饰内衬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间隔设置于地下室外墙内侧的内衬墙,所述内衬墙与外墙以及相邻楼板之间形成一空腔,相邻楼板之间的内衬墙上间隔开设与所述空腔相导通的上通风对流口与下通风对流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地下室墙面返潮结露的装饰内衬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间隔设置于地下室外墙内侧的内衬墙,所述内衬墙与外墙以及相邻楼板之间形
成一空腔,相邻楼板之间的内衬墙上间隔开设与所述空腔相导通的上通风对流
口与下通风对流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地下室墙面返潮结露的装饰内衬墙结构,其
特征在于,所述内衬墙包括混凝土导墙、龙骨层以及基层覆面层,所述混凝土
导墙设置于所述楼板上,所述龙骨层设置于所述混凝土导墙上,所述基层覆面
层固定设置于所述混凝土导墙与龙骨层的内侧,所述楼板的上方设有垫层,所
述基层覆面层设置于所述垫层上,所述龙骨层向上延伸至上一层楼板的下底
面,所述基层覆面层向上延伸至上一层楼板的下底面或吊顶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地下室墙面返潮结露的装饰内衬墙结构,其
特征在于,所述基层覆面层由双层硅酸钙板拼接组成,相邻的双层硅酸钙板之
间的板缝内用防水结构硅胶填缝。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地下室墙面返潮结露的装饰内衬墙结构,其
特征在于,所述基层覆面层批嵌防水腻子。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地下室墙面返潮结露的装饰内衬墙结构,其
特征在于,所述内衬墙还包括设置于基层覆面层表面的装饰面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地下室墙面返潮结露的装饰内衬墙结构,其
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秋珺俞备韩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