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彭永臻专利>正文

A/O工艺反硝化过程污水处理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49299 阅读:2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A/O工艺反硝化过程污水处理控制装置,由缺氧池、好氧池和二沉池组成,其特征在于:其缺氧池至少有一个格室,好氧池至少有两个串联的格室,缺氧区连通进水管,缺氧池内有搅拌器,好氧池内设有曝气器,二沉池与出水管连通,进水口连续进水,出水口连续出水,二沉池底部连接剩余污泥排泥管和污泥回流管,污泥回流管与进水管连通,其间连接污泥回流泵,好氧池出口与缺氧池入口之间连接内循环回流管和内循环回流泵,缺氧池内还连通有外碳源投加管道和外碳源投加计量泵;    在缺氧池首端设置有呼吸计传感器,在缺氧池和好氧池内分别置有硝酸氮传感器;上述传感器经导线与呼吸测定仪和硝酸氮测定仪连接后与计算机数据信号的输入接口连接,计算机中设置有PID控制器,计算机的数据信号输出接口,经导线连接执行机构,执行机构的内循环回流泵继电器和外碳源投加计量泵继电器经接口分别与内循环回流泵的阀门、外碳源投加计量泵的阀门连接。(*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水生物处理装置,特别是一种生物脱氮工艺的自动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富营养化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主要的水污染问题之一。近年来,虽然我国污水处理率不断提高,但是由氮磷污染引起的水体富营养问题不仅没有解决,而且有日益严重的趋势。专家报道含有硝酸氮与亚硝酸氮的饮水、蔬菜、粮食、鱼等经人食用后,大量亚硝酸盐可使人直接中毒,而硝酸盐在人体内可被还原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与人体血液作用,形成高铁血红蛋白,使人患上高铁血红蛋白症,可危及生命。亚硝酸盐在人体内与仲胺类作用形成亚硝胺类,它在人体内达到一定剂量时是致癌、致畸、致突变的物质,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实践证明氮的去除是污水处理的难点和重点,只有利用生物脱氮技术才是最合理可行的。由于城市进水水质水量的巨大变化、以及季节性温度的变化等波动性因素的影响,导致生物脱氮效率不高,另外城市污水排放标准对出水总氮的要求逐渐严格。因此如何提高污水生物脱氮效率、优化工艺运行条件,解决日益严重的水污染问题,无论从节省资金、提高污水处理效果都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A/O生物脱氮工艺,是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脱氮工艺,它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充分利用进水中的可生物降解COD作为反硝化反应的碳源,能有效地同时去除COD和含氮化合物。该工艺需要两个步骤(1)硝化反应,即在好氧条件下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氮或硝酸氮的过程;(2)反硝化反应,即在缺氧环境下以有机碳源为电子供体将硝化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氮或硝酸氮转化为氮气的过程。硝化反应只是控制氮的转化形式,并不能实现氮的去除,反硝化反应才真正实现氮的有效去除,因此有效控制反硝化反应才能实现最大程度的脱氮。现有工艺只是维持系统的正常运转,没有考虑系统的运行优化控制,造成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吨水耗电量是发达国家的近两倍,而运行管理人员数又是其若干倍。由于污水厂进水流量及水质的巨大波动,进水碳氮比有时相差6-10倍,很难确定外碳源的准确投加量,你能实现反硝化过程内循环回流量和外碳源投加量这两个参数的优化控制,从而也就限制了A/O生物脱氮工艺的进一步推广应用。(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A/O工艺反硝化过程污水处理控制装置,解决反硝化过程优化控制的问题;解决优化控制内循环回流量和外碳源投加量的问题;还解决反硝化过程高效、低耗、稳定运行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这种A/O工艺反硝化过程污水处理控制装置,由缺氧池、好氧池和二沉池组成,其特征在于其缺氧池至少有一个格室,好氧池至少有两个串联的格室,缺氧区连通进水管,缺氧池内有搅拌器,好氧池内设有曝气器,二沉池与出水管连通,进水口连续进水,出水口连续出水,二沉池底部连接剩余污泥排泥管和污泥回流管,污泥回流管与进水管连通,其间连接污泥回流泵,好氧池出口与缺氧池入口之间连接内循环回流管和内循环回流泵,缺氧池内还连通有外碳源投加管道和外碳源投加计量泵;在缺氧池首端设置有呼吸计传感器,在缺氧池和好氧池内分别置有硝酸氮传感器;上述传感器经导线与呼吸测定仪和硝酸氮测定仪连接后与计算机数据信号的输入接口连接,计算机中设置有PID控制器,计算机的数据信号输出接口,经导线连接执行机构,执行机构的内循环回流泵继电器和外碳源投加计量泵继电器经接口分别与内循环回流泵的阀门、外碳源投加计量泵的阀门连接。上述硝酸氮传感器设置在缺氧池出水或缺氧池最后格室;上述硝酸氮传感器设置在好氧池出水处或好氧池最后格室。有益效果本技术在处理生活污水时实时控制内循环回流量和外碳源投加量,解决原有系统脱氮效率低、出水硝酸氮浓度高、运行不合理的问题,从而实现系统的优化运行。实时控制内循环回流量后硝酸氮去除率可以提高8-12%,内循环回流量可以降低20-40%;实时控制外碳源投加量,硝酸氮去除率可以提高25-40%。本技术可控制反硝化过程内循环回流量和外碳源投加量,可根据进水水质水量的变化实时控制内循环回流量、外碳源投加量大小,不仅能提高处理系统的可靠性,降低出水硝酸氮浓度、减少系统运行费用,而且对进一步实现其它活性污泥法的在线自动控制也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通过控制内循环可以充分保证缺氧池的缺氧环境,避免内循环回流量不足,从而无法充分发挥缺氧区的反硝化潜力,导致硝酸氮没有充分去除;另外也避免较高的内循环回流量导致好氧区大量DO进入缺氧区,从而影响缺氧池反硝化环境,并消耗进水碳源。本技术可以提高反硝化效率、提高对进水COD的利用率,从而强化硝酸氮的去除。另外本技术可以准确获得外碳源投加量,补充进水C/N比不足,通过对外碳源投加量的控制,可以避免外碳源投加过量,增加药剂消耗费用,增加污泥产量和耗氧量的情况,同时也避免外碳源投加量不足,不能实现出水硝酸氮浓度满足排放标准的要求。本技术可控制内循环回流量、外碳源投加量。提高反硝化效率,将好氧区生成的硝酸氮回流到缺氧区,维持缺氧区硝酸氮充足,反硝化反应才会顺利进行,因此需控制硝酸氮回流量,保证最大程度的利用缺氧区反硝化潜力。另外当排放标准对出水总氮要求严格时,为了保证反硝化的顺利进行,需满足反硝化对电子供体的需求。当进水中的碳源不足时需外加碳源。由于污水厂进水流量及水质的巨大波动,进水碳氮比有时相差6-10倍,很难确定外碳源的准确投加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开发有效的控制策略,保证出水硝酸氮浓度满足出水水质要求,同时优化外碳源使用量,降低系统运行费用。因此,研究开发高效、低能耗的生物脱氮控制装置及其运行策略,可进一步推广前置反硝化工艺在实际中的应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恒定内循环回流量等传统控制技术所存在的内循环回流量不足和过量的问题,最大程度的提高系统反硝化潜力,提高对进水COD的利用效率,降低溢流到好氧区COD的量。(2)、可以根据进水水质水量的变化准确确定外碳源投加量,保证在出水总氮浓度达标的前提下节省运行费用。(3)、内循环回流和外碳源投加控制系统,可保证在低负荷情况下,充分利用进水COD进行反硝化,而不需外投碳源,即可实现出水硝酸氮浓度达标;而在进水负荷高的情况下,通过外碳源投加的控制,也能实现以相对较少的外碳源投量,实现出水总氮达标。不但增加了系统运行灵活性,也可维持较稳定的出水水质。(4)、整个工艺由自动控制系统完成,仅需两个控制回路,管理操作方便,费用低、耐冲击负荷强,很容易在生物脱氮工艺中应用。本技术针对不同进水水质,对内循环回流量和外碳源投加量做出相应的调节与控制,应用在线呼吸计和硝酸氮浓度测定仪作为自动控制参数对外碳源投加量和内循环回流量进行控制。不仅避免了内循环回流量过大或内循环回流量过低存在的缺陷;也可解决外碳源投加量确定困难的问题,应用外碳源投加前馈—反馈控制器可获得准确的外碳源投加量,解决A/O工艺由于进水碳源不足,反硝化效率不高的问题;以及外碳源投加过量,增加运行费用的问题。本技术可提高进水COD的利用效率、降低溢流到好氧区的COD,节约外碳源投加量、提高系统脱氮效率,这无论对于确保出水水质达标,还是尽可能节省运行费用,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技术可用于已采用A/O法的污水处理厂或准备采用该工艺的处理厂,也可应用在对出水硝酸氮浓度要求严格的地区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勇彭永臻王淑莹
申请(专利权)人:彭永臻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