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阎怀明专利>正文

冷热水磁放大电子水垢处理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9161 阅读:2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磁放大电子水垢处理仪,由壳体、电路板、散热片和电磁棒导体组成,电磁棒直接安装在锅炉内,电磁导体与电子处理仪的接线柱连接,工作时,接通电源,经推挽振荡电路、偶合放大电路、输出电路电磁棒导体开始工作,达到除垢目的,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紧凑、磁路偶合严密、工作稳定,除垢效果显著,经试验监测完全符合国家饮水标准。(*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利用磁放大原理处理冷热水设备内的水垢处理仪。在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公布的电子水垢处理仪,这类处理仪都是采用瞬间处理法,在锅炉供水管道上安装电子仪器,做瞬时的水质处理,使水在炉锅内形不成水垢,但这只能是在一定时间内有效,时间一长被处理的生水逐渐失去磁化效果,经水质检验报告证明,瞬间处理后的水存放十二小时,水质硬度只比处理前的生水减少0.02毫克当量/升,对锅炉或储用时间较长的一切水设备就还会生成水垢,处理效果较差。本技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输出电磁棒直接安装在锅炉及水设备等溶器内的磁放大电子水垢处理仪。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冷热水磁放大水垢处理仪,包括装在壳体内的散热片,电源电路推挽振荡电路,偶合放大路、监测报警电路和装在前盖板上的指示灯,后盖板上的输出接线柱,保险管座,其特征是用铝质材料制成的壳体内装有与电源电路相联的电磁环B1、线圈L1、L2、L3、三极管BG1、BG2、电容C1、C2,电阻R1、R2、R3组成的推挽振荡电路,偶合放大电路由磁环B2、线圈L4、L5,三极管BG3、BG4组成,推挽放大信号由L3线圈,电容C2偶合至B2的L4线圈上,与电磁棒接线柱相联的输出电路由磁环B3,线圈L6、L7,电容组成。采用各级磁路偶合放大主要是应用物理作用改变H2O的氢氧夹角,将水中的Ca2+、Mg2+吸引到偶极矩上,使其不易生成C2CO3、MgCO3、MgSO4水结晶,使这些离子化合物失去依存条件,如散沙一样沉落于锅炉底部,通过排污清除,达到防垢除垢的目的。本技术的监测指示电路由L9、R,二极管D指示灯8和与磁环B3相联的线圈L8限流电阻R4,线圈W衔铁、簧片、绝缘套,电铃18组成。本技术的电磁棒由外罩和电磁导体构成,外罩采用耐高温钢化玻璃粉、高温稀土磁粉配制后制成管状,电磁导体用铝质材料制成螺旋状,装在磁棒外罩内。使用时直接安装在锅炉内。本技术的供电部分采用泵电源或变压器电源均可满足整机工作,若采用泵电源时,整机重量仅在1公斤左右。 附图说明图1为冷热水磁放大电子水垢处理仪安装示意图图2为冷热水磁放大电子水垢处理仪结构图图3为图2电源电路图图4为图2电路原理图标号说明1、壳体2、散热片3、保险管座4、电源插头孔5、接线柱(正)6、接线柱(负)7、前盖板8、指示灯9、电路板10、进水管11、挂钩12、电磁接线柱13、压圈14、锁紧圈15、固定圈16、电磁棒外罩17、锅炉18、电磁导体19、电铃20、后盖板根据附图对实施例做进一步的描述,冷热水磁放大水垢处理仪,由装有壳体1内的散热片2、电路板9、前盖板7上的指示灯8和后盖板20上的保险管座3、电源插头孔4、接线柱5、6,接线柱5与用固定圈15,锁紧圈14和锁紧圈13装在锅炉17内的电磁棒外罩13上的接线柱12联接构成。装在壳体1内的推挽振荡电路,偶合放大电路,监测指示电路和报警电路、电源电路与交流220V电源相联接,安装时注意增加防幅射和防干扰的屏避设施,而后将机壳1顶部的挂钩11挂在靠近设备的进水管10上,或放置在靠近锅炉附近的桌面上,工作时,接通220V交流电源,经电源电路整流成50V、24V直流电源,分别与推挽振荡电路和输出电路相联,当50V、24V通电后,满足BG3、BG4、BG1、BG2及全部电路的工作状态,电压经L2加至BG1、BG2又经L1将两个反馈信号加至BG1、BG2的基极,当振幅和相位场满足振荡时,则产生推挽振荡,其振荡频率决定L、C的谐振频率。此振荡信号经L3、C2输出至B2的L4,再由L5输出至BG3、BG4的基极,经过放大后的信号再经B3、C7经C3电容输出至电磁棒正极线柱12上。负极线柱6经壳体,锅炉接地构成电回路。当50伏电压经B3的L8到可变电阻W、R4时,由于整机电路处在正常工作状态,已调整好的R4限流电阻控制W线圈的吸合能力,当机内电路发生故障时,使B3线圈电流增加若干倍,R4失控,W线圈吸合,簧片弹簧受力使触点吸合,接通报警回路,电铃开始报警。磁环B2上的线圈L9为监测指示灯电路当整机正常工作时,指示灯发亮,当电路出现故障时,指示灯熄灭,与报警电铃配合工作。经山西省卫生防疫站水质检验报告证明,水质硬度由处理前的3.08(生水)下降到2.87毫克当量/升,处理后的开水下降到1.39毫克当量/升,在试制过程中的锅炉实际运行鉴定结论意见表明经两个多月连续运行试验后,打开锅炉、茶炉直观炉管壁等处根本无半点结水垢现象,只是在炉底部有如散沙一样的沉落粒子。另外,在一台旧锅炉上试用一到两个月老垢全部除掉,而且经取验数次化验,鉴定结果完全符合国家GB749-85生活饮用水标准。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紧凑磁路偶合严密,从变压原理讲,漏磁少,能充分、高效达到磁效应作用;从磁路原理看,使用元件少、工作稳定,只要调制好后,运行中故障少,各电元件及各线圈不因输出负荷的变化而引起电路元器件工作升温而上升,经试验应用效果显著。权利要求1.一种冷热水磁放大电子水垢处理仪,包括装在壳体内的散热片,电源电路,推挽振荡电路,偶合放大电路,监测报警电路和装在前盖板上的指示灯,后盖板上的输出接线柱,保险管座,其特征是用铝质材料制成的壳体内装有与电源电路相联的电磁环B1、线圈L1、L2、L3、三极管BG1、BG2、电容C1、C2,电阻R1、R2、R3组成的推挽振荡电路,偶合放大电路由磁环B2,线圈L4、L5,三极管BG3、BG4组成,推挽放大信号由L3线圈,电容C2偶合至B2的L4线圈上,与电磁棒接线柱相联的输出电路由磁环B3,线圈L6、L7,电容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仪,其特征在于监测指示和报警电路分别由L9、R,二极管D指示灯8和与磁环B3相联的线圈L8、限流电阻R4、线圈W衔铁、簧片、绝缘套,电铃18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仪其特征在于电磁棒由外罩和电磁导体构成,外罩采用高温钢化玻璃粉、高温稀土磁粉配制后制成管状,电磁导体用铝质材料制成螺旋状,装在磁棒外罩内。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磁放大电子水垢处理仪,由壳体、电路板、散热片和电磁棒导体组成,电磁棒直接安装在锅炉内,电磁导体与电子处理仪的接线柱连接,工作时,接通电源,经推挽振荡电路、偶合放大电路、输出电路电磁棒导体开始工作,达到除垢目的,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紧凑、磁路偶合严密、工作稳定,除垢效果显著,经试验监测完全符合国家饮水标准。文档编号C02F1/48GK2127385SQ92227448公开日1993年2月24日 申请日期1992年7月11日 优先权日1992年7月11日专利技术者阎怀明 申请人:阎怀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热水磁放大电子水垢处理仪,包括装在壳体内的散热片,电源电路,推挽振荡电路,偶合放大电路,监测报警电路和装在前盖板上的指示灯,后盖板上的输出接线柱,保险管座,其特征是用铝质材料制成的壳体内装有与电源电路相联的电磁环B↓[1]、线圈L↓[1]、L↓[2]、L↓[3]、三极管BG↓[1]、BG↓[2]、电容C↓[1]、C↓[2],电阻R↓[1]、R↓[2]、R↓[3]组成的推挽振荡电路,偶合放大电路由磁环B↓[2],线圈L↓[4]、L↓[5],三极管BG↓[3]、BG↓[4]组成,推挽放大信号由L↓[3]线圈,电容C↓[2]偶合至B↓[2]的L↓[4]线圈上,与电磁棒接线柱相联的输出电路由磁环B↓[3],线圈L↓[6]、L↓[7],电容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阎怀明
申请(专利权)人:阎怀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