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体和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66411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20 18: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能够以简单结构确保耐冲击性能并且即使受到冲击也始终将壳体表面保持在基准电位的壳体和具备该壳体的表。该壳体具备:主壳体,其由合成树脂制成;第一外装部件,其由软质合成树脂制成并配置在该主壳体的外周;第二外装部件,其由金属制成并配置在该第一外装部件的上部外周;后盖,其由金属制成并配置在主壳体的下表面;连结部件,其具有导电性并在与第二外装部件弹性接触且导通的状态下,将第一外装部件、第二外装部件和后盖连结到主壳体上。由于能够维持第二外装部件与连结部件的导通状态,连结部件能可靠地使第二外装部件与后盖导通。因而能够始终将手表壳体表面保持在基准电位,从而能够防止GPS天线的接收灵敏度的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用于表或者移动电话等电子设备的壳体以及具备该壳体的表。
技术介绍
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述,在手表中,通过使设置在手表壳体内部的电池的电极与露出于手表壳体外部的按键导通而防止静电的结构已众所周知。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15043号公报为了使电池的电极与按键导通,该手表在金属制成的手表壳体内设置金属内框,并在该内框中设置第一接触片和第二接触片,使第一接触片与电池压板接触,使第二接触片与位于按键附近的手表壳体的内表面接触。
技术实现思路
但该手表存在以下问题,由于其结构为在配置于手表壳体内的内框中设置第一接触片和第二接触片,并使第一接触片与电池压板接触,第二接触片与位于按键附近的手表内表面接触,因而内框的结构复杂且组装操作繁杂麻烦。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为提供能够以简单的结构确保耐冲击性能且即使受到冲击也能够始终将壳体表面保持在基准电位的壳体以及具备该壳体的表。本技术的壳体的特征在于,具备:主壳体,其具有通孔;第一外装部件,其由软质合成树脂制成,配置在所述主壳体的外周,并设置有与所述通孔对应的第一插入孔;第二外装部件,其由金属制成,配置在所述第一外装部件的上部外周,并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插入孔对应的第二插入孔;后盖,其由金属制成,配置在所述主壳体的背面,并具有与所述通孔对应的安装孔;连结部件,其具有导电性,被插入所述主壳体的所述通孔、所述第一外装部件的所述第一插入孔、第二外装部件的所述第二插入孔以及所述后盖的所述安装孔,并且在与所述第二外装部件弹性接触并导通的状态下,将所述第一外装部件、第二外装部件和所述后盖连结到所述主壳体上。按照本技术,即使第二外装部件受到冲击而相对于连结部件移动,但由于能够维持第二外装部件与连结部件之间的导通状态,不仅能够以简单的结构确保耐冲击性能,而且即使第二外装部件受到冲击,连结部件也能够可靠地使第二外装部件与后盖导通,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始终将位于壳体表面的第二外装部件保持在基准电位。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将本技术应用于手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放大主视图。图2为将图1所示的手表壳体分解表示的放大立体图。图3表示图2所示的手表壳体,其中(a)为从斜上方观察的放大立体图,(b)为从斜下方观察的放大立体图。图4为图1所示的手表壳体的A-A处观看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面图。图5为将图4所示的手表壳体的A部份进一步放大表示的剖面图。图6为表示将本技术应用于手表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手表壳体主要部分的放大剖面图。图7为图6所示的手表壳体主要部分的B-B处观看的放大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下面,参照图1~图5对将本技术应用于手表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该手表具备手表壳体1。在该手表壳体1的十二点一侧和六点一侧的每个侧部分别配置有带安装部2。并且,在该手表壳体1的三点一侧和九点一侧的每个侧部分别设置有开关部3。如图2所示,该手表壳体1具备主壳体4、配置在该主壳体4的外周并覆盖该主壳体4的外周的第一外装部件5和配置在该第一外装部件5的上部外周的第二外装部件6。此时,在手表壳体1的上部开口部、即在主壳体4的上部开口部安装有表玻璃(未图示)。在该手表壳体1的内部、即主壳体4的内部设置有表模块(未图示)。该表模块具备GPS天线等表功能所必需的各种电子元件。并且,如图2所示,在该手表壳体1的下部、即主壳体4的下部安装有后盖7。该后盖7由不锈钢等金属形成。如图2所示,在位于该后盖7的十二点一侧和六点一侧的部位分别一体形成有带安装部2。该带安装部2安装有表带(未图示),并配置在手表壳体1的十二点一侧和六点一侧。此时,尽管在形成后盖7时带安装部2通过锻造被形成为一体,但也可以通过焊接而与后盖7形成为一体。如图2和图3所示,主壳体4由硬质合成树脂形成。在位于该主壳体4中的带安装部2两侧的部位、即位于侧面上一点、五点、七点和十一点处分别设置有安装突起部8。这些安装突起部8的各个上表面被形成为低于主壳体4的上端面的高度。在这些安装突起部8上分别上下贯通地设置有多个通孔9。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外装部件5由聚氨酯树脂等软质合成树脂形成。该第一外装部件5以配置在十二点一侧和六点一侧的带安装部2为界而被分割成两部分。如图4和图5所示,当该第一外装部件5被安装到主壳体4的外周上时,在主壳体4的安装突起部8的上表面和与该上表面对置的第一外装部件5的下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S1。如图4和图5所示,在该第一外装部件5上设置有分别与主壳体4的多个通孔9对应并上下贯通的多个第一插入孔10。该第一插入孔10的内径被形成为与主壳体4的通孔9的内径大致相同的尺寸。第二外装部件6由不锈钢等金属形成为大致环状。该第二外装部件6被形成为壁厚较薄,并且安装在被分割成两部分的第一外装部件5的上部外周。如图2~图5所示,通过这种方式,当第二外装部件6被安装到第一外装部件5的上部外周时,其将被分割成两部分的第一外装部件5压紧到主壳体4外周。在该第二外装部件6上设置有分别与第一外装部件5的多个第一插入孔10对应并上下贯通的多个第二插入孔11。此时,第二插入孔11的内径被形成为小于第一插入孔10的内径,并且与后述的连结部件13的螺纹管14的内径大致相同的尺寸。如图2、图4和图5所示,后盖7上还设置有分别与主壳体4的多个通孔9对应并上下贯通的多个安装孔12。这些主壳体4的通孔9、第一外装部件5的第一插入孔10、第二外装部件6的第二插入孔11和后盖7的安装孔12在同一轴上对应。如图2~图5所示,但在主壳体4上通过多个连结部件13安装第一外装部件5、第二外装部件6和后盖7。上述多个连结部件13分别具有导电性并插入主壳体4的通孔9、第一外装部件5的第一插入孔10、第二外装部件6的第二插入孔11和后盖7的安装孔12,并在与第二外装部件6弹性接触且导通的状态下,将第一外装部件5、第二外装部件6和后盖7连结到主壳体4上。即,如图2~图5所示,该连结部件13具备:螺纹管14,其由金属制成并为插入主壳体4的通孔9的筒状部件;第一螺丝部件15,其由金属制成,穿过第二外装部件6的第二插入孔11和第一外装部件5的第一插入孔10而与螺纹管14螺纹连接;第二螺丝部件16,其由金属制成,穿过后盖7的安装孔12而与螺纹管14螺纹连接;和,导通部件24,其具有导电性,配置在第二外装部件6与第一螺丝部件15之间且与上述双方弹性接触。如图4和图5所示,金属制成的螺纹管14隔着缓冲筒17而插入主壳体4的通孔9,在该状态下从主壳体4的安装突起部8的上表面朝向第一外装部件5的下表面突出。也就是说,该螺纹管14被形成为其轴向(在图5中为上下方向)的长度大于主壳体4的通孔9的轴向长度。如图4和图5所示,通过这种方式,在螺纹管14插入主壳体4的通孔9内的状态下,螺纹管14的上部自主壳体4的安装突起部8的上表面突出,并且该突出的部分形成为安装筒部14a,该安装筒部14a配置在主壳体4的安装突起部8的上表面和与该上表面对置的第一外装部件5的下表面之间的间隙S1中。并且,如图4和图5所示,在位于该螺纹管14的上部的安装筒部14a上沿着螺纹管14的外周以环形的方式设置有配置在主壳体4的安装突起部8的上表面且呈凸缘状的保持突起部18。而且,在该螺纹管14的内部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壳体,其特征在于,具备:主壳体,其具有通孔;第一外装部件,其由软质合成树脂制成,配置在所述主壳体的外周,并设置有与所述通孔对应的第一插入孔;第二外装部件,其由金属制成,配置在所述第一外装部件的上部外周,并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插入孔对应的第二插入孔;后盖,其由金属制成,配置在所述主壳体的背面,并具有与所述通孔对应的安装孔;连结部件,其具有导电性,插入至所述主壳体的所述通孔、所述第一外装部件的所述第一插入孔、第二外装部件的所述第二插入孔以及所述后盖的所述安装孔,并且在与所述第二外装部件弹性接触并导通的状态下,将所述第一外装部件、第二外装部件和所述后盖连结到所述主壳体。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7.21 JP 2015-1441211.一种壳体,其特征在于,具备:主壳体,其具有通孔;第一外装部件,其由软质合成树脂制成,配置在所述主壳体的外周,并设置有与所述通孔对应的第一插入孔;第二外装部件,其由金属制成,配置在所述第一外装部件的上部外周,并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插入孔对应的第二插入孔;后盖,其由金属制成,配置在所述主壳体的背面,并具有与所述通孔对应的安装孔;连结部件,其具有导电性,插入至所述主壳体的所述通孔、所述第一外装部件的所述第一插入孔、第二外装部件的所述第二插入孔以及所述后盖的所述安装孔,并且在与所述第二外装部件弹性接触并导通的状态下,将所述第一外装部件、第二外装部件和所述后盖连结到所述主壳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部件具备:筒状部件,其由金属制成,插入所述主壳体的所述通孔,在内部形成有阴螺纹部;第一螺丝部件,其由金属制成,穿过所述第一外装部件的所述第一插入孔和所述第二外装部件的所述第二插入孔而与所述筒状部件的所述阴螺纹部螺纹连接;第二螺丝部件,其由金属制成,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塚義树
申请(专利权)人: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