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单元和采用该连接单元制成的装饰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63467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20 15: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接单元,包括基座和塑性弯折杆,基座具有对称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基座顶端具有用于容纳外部装饰品的容纳腔,基座底端开有一安装孔;弯折杆的一端固定于第一侧壁外表面的中部,弯折杆的另一端沿远离第一侧表面的方向伸出并朝向基座底端;第一侧壁底端内凹形成第一凹口,第一凹口位于弯折杆下方,第一凹口和弯折杆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部连接;第二侧壁中部开有与安装孔连通的通口,第二侧壁底端内凹形成第二凹口,该第二凹口与第一凹口对应,且与通口之间通过第二连接部连接;第一凹口和第二凹口分别与安装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采用上述连接单元制成的装饰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饰品,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单元和采用该连接单元制成的装饰链。
技术介绍
目前的装饰链,如手链或脚链等,多是由许多小环衔接而成的,而各小环间常常因衔接不牢固,容易导致装饰链在佩戴过程中松动脱落,甚至损毁。此外,根据设计需要,通常会在各小环表面固定相应的装饰品,比如宝石、水晶、钻石等,因此在佩戴过程中,需要将装有装饰品的一面朝外,但是由于装饰链链是通过多个小环衔接起来的,因此装饰链在佩戴时,容易带反,使具有装饰品的一面朝向人体皮肤。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单元,具有连接稳固的弯折杆;本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连接牢固、便于佩戴的装饰链。本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连接单元,包括基座和塑性的弯折杆,基座保护壁具有对称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基座顶端具有用于容纳外部装饰品的容纳腔,基座底端开有一安装孔;弯折杆的一端固定于第一侧壁外表面的中部,弯折杆的另一端沿远离第一侧表面的方向伸出并朝向基座底端;第一侧壁底端内凹形成第一凹口,第一凹口位于弯折杆下方,第一凹口和弯折杆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部连接;第二侧壁中部开有与安装孔连通的通口,该通口用于穿接另一连接单元的弯折杆,第二侧壁底端内凹形成第二凹口,该第二凹口与第一凹口对应,且与通口之间通过第二连接部连接;第一凹口和第二凹口分别与安装孔连通。优选的,上述的一种连接单元的基座还具有一个以上分设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的保护壁,该保护壁用于卡接外部装饰品。优选的,上述的一种连接单元的保护壁上开有与安装孔连通的散热口。优选的,上述的一种连接单元的保护壁外表面为弧形面。本技术的目的之二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采用上述连接单元制成的装饰链,包括本体、卡扣和多个装饰品,卡扣固定于本体的一端,本体的另一端被配置为连接端,该连接端用于与卡扣扣合;本体具有多个依次衔接并与装饰品一一对应的连接单元,且在相邻两个连接单元中,后一连接单元的弯折杆横穿前一连接单元的通口并依次经前一连接单元的安装孔和第二凹口,以及后一连接单元的第一凹口,扣合于后一连接单元的第一连接部上;装饰品镶嵌于连接单元的容纳腔内。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在连接单元的第一侧壁固定弯折杆并设置第一连接部,在第二侧壁开设通口并设置第二连接部,在基座底端设置与通口连通的安装孔,而基座顶端设置用于容纳装饰品的容纳腔,使得两个连接单元在连接时,通过后一连接单元的弯折杆穿过前一连接单元的通口,并扣合于后一连接单元的第一连接部上,从而将前一连接单元的第二连接部与后一连接单元的第一连接部围合并形成封闭连接,并使由该连接单元制成的装饰链连接牢固。而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为对称设置,可以使采用连接单元制成的装饰链可以逐步围合成一环状。此外,通口和弯折杆分别设于第二侧壁和第一侧壁的中部,而对应的第二连接部和第一连接部分设于第二侧壁和第一侧壁的中部下方,可以使得采用该连接单元制成的装饰链只能朝远离容纳腔的方向单向弯曲,因此在佩戴过程中可以避免将装有装饰品的一侧朝向人体皮肤,使得佩戴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连接单元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连接单元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连接单元的右视图;图中:1、基座;11、第一侧壁;111、第一凹口;112、第一连接部;12、第二侧壁;121、第二凹口;122、通口;123、第二连接部;13、保护壁;131、散热口;2、弯折杆;3、装饰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请参见图1至图3,一种连接单元,包括基座1和弯折杆2,基座1具有对称设置的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对称设置的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在后续多个连接单元依次连接时,可保证其逐步形成环状。基座1顶端具有用于容纳外部装饰品3的容纳腔,基座1底端开有一安装孔;弯折杆2的一端固定于第一侧壁11外表面的中部,弯折杆2的另一端沿远离第一侧表面的方向伸出并朝向基座1底端;第一侧壁11底端内凹形成第一凹口111,第一凹口111位于弯折杆2下方,第一凹口111和弯折杆2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部112连接;第二侧壁12中部开有与安装孔连通的通口122,该通口122用于穿接另一连接单元的弯折杆2,第二侧壁12底端内凹形成第二凹口121,该第二凹口121与第一凹口111对应,且与通口122之间通过第二连接部123连接;第一凹口111和第二凹口121分别与安装孔连通。采用该连接单元制作装饰链时,装饰链的本体由多个连接单元衔接而成,且相邻两个连接单元之间通过弯折杆2连接,具体的,后一连接单元的弯折杆2横穿前一连接单元的通口122并依次经前一连接单元的安装孔和第二凹口121,以及后一连接单元的第一凹口111,扣合于后一连接单元的第一连接部112上,使得后一连接单元的第一侧壁11与前一连接单元的第二侧壁12相邻,而前一连接单元的第二连接部123和后一连接单元的第一连接部112被弯折杆2围合并连接,最终完成相邻两个连接单元之间的连接。由于前一连接单元的第二连接部123是位于前一连接单元第二侧壁12中部的通口122下方,而后一连接单元的第一连接部112是位于后一连接单元的第一侧壁11中部的弯折杆2下方,因此,连接后的两个连接单元只能朝远离所述用于容纳装饰品3的容纳腔的方向单向弯曲,从而使得采用该连接单元制成的装饰链在佩戴过程中,不会出现装饰品3一面朝向人体皮肤的情况发生,使得佩戴方便。本实施例中的装饰链为手链,当然也可以是脚链或其他链子。此外,后一连接单元的弯折杆2在使用过程中可以进行弯折,并将前一连接单元的第一连接部112和后一连接单元的第二连接部123围合,并扣于后一连接单元的第二连接部123上,形成封闭连接,因此,连接单元第一侧壁11的弯折杆2设定,并结合连接单元第二侧壁12上的通口122,可以使制作出的装饰链连接牢固。而第一凹口111和第二凹口121的设定,可以使弯折后的弯折杆2表面略微凸出于连接单元的底端,避免刮伤人体皮肤。而采用上述连接单元制成的装饰链除了具有多个连接单元的本体外,在本体的一端还固定有一卡扣,而本体的另一端被配置为连接端,可以方便与卡扣扣合。此外,为了防止装饰链在佩戴过程中镶嵌于连接单元的容纳腔内的装饰品3掉落,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实施例中连接单元的基座1还具有一个以上分设于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之间的保护壁13,该保护壁13用于卡接装饰品3,使装饰品3牢牢固定于容纳腔内。进一步的,为了提高采用上述连接单元制成的装饰链在佩戴过程中的舒适性,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实施例中的连接单元的保护壁13上还开有散热口131,该散热口131与安装孔连通,在气温较高的地区使用时,可以便于人体皮肤散热。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还将连接单元的保护壁13外表面设置为弧形面,一方面可以避免割伤人体肌肤,另一方面可以形成很好的散光效果,使得采用该连接单元制成的装饰链更加美观。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和塑性的弯折杆,基座具有对称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基座顶端具有用于容纳外部装饰品的容纳腔,基座底端开有一安装孔;弯折杆的一端固定于第一侧壁外表面的中部,弯折杆的另一端沿远离第一侧表面的方向伸出并朝向基座底端;第一侧壁底端内凹形成第一凹口,第一凹口位于弯折杆下方,第一凹口和弯折杆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部连接;第二侧壁中部开有与安装孔连通的通口,该通口用于穿接另一连接单元的弯折杆,第二侧壁底端内凹形成第二凹口,该第二凹口与第一凹口对应,且与通口之间通过第二连接部连接;第一凹口和第二凹口分别与安装孔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和塑性的弯折杆,基座具有对称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基座顶端具有用于容纳外部装饰品的容纳腔,基座底端开有一安装孔;弯折杆的一端固定于第一侧壁外表面的中部,弯折杆的另一端沿远离第一侧表面的方向伸出并朝向基座底端;第一侧壁底端内凹形成第一凹口,第一凹口位于弯折杆下方,第一凹口和弯折杆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部连接;第二侧壁中部开有与安装孔连通的通口,该通口用于穿接另一连接单元的弯折杆,第二侧壁底端内凹形成第二凹口,该第二凹口与第一凹口对应,且与通口之间通过第二连接部连接;第一凹口和第二凹口分别与安装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单元,其特征在于,基座还具有一个以上分设于第一侧壁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旭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旭平首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