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乳化液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6204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环保设备,特别是一种废乳化液处理设备,利用本设备处理机加工行业所产生的废乳化液,使其达到标准排放,不污染环境。包括底座(4),在底座(4)上设有气浮池(2),气浮池(2)与溶气泵(5)和污水泵(6)相接,溶气泵(5)接水箱(8),污水泵(6)接废乳化液进管(1)和盛装化学药剂的药箱(7),在气浮池(2)内腔上方设有排泥装置,气浮池(2)还与砂滤吸附池(13)相连,砂滤吸附池(13)上设有出水管(43)和排泥管(42)。本装置结构简单、易操作、成本低、处理效果好。(*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环保设备,特别是一种废乳化液处理设备,利用本设 备处理机加工行业所产生的废乳化液,使其达到标准排放,不污染环境。技术背景乳化液被广泛地应用于机械加工等行业,尤其是在轴承加工企业的磨削、 车削、轧制、压延等加工过程中大量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受微生物、环境温度 等影响,会很快腐败变质,产生的大量废液未经处理排放后,严重恶化环境。 这种污染会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废乳化液是国家限排的危险排 放物,为了保护环境,必须对各种废乳化液进行严格处理,达标后排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处理效果好、易操作、成本低的 废乳化液处理设备。本技术的废乳化液处理设备,它包括有底座4,在底座4上设有气浮池 2,气浮池2与溶气泵5和污水泵6相接,溶气泵5接水箱8,污水泵6接废乳 化液进管1和盛装化学药剂的药箱7,在气浮池2内腔上方设有排泥装置,气浮 池2还与砂滤吸附池13相连,砂滤吸附池13上设有出水管43和排泥管42。本技术的废乳化液处理设备,其中所述的气浮池2结构是有一个气 浮池体27,在其内腔设有反应桶33,反应桶33的内腔与所述的溶气泵5和污 水泵6相接,气浮池体27的底部接有放空管29,所述的排泥装置结构是在气浮 池体27的上方设有电机21,电机21轴上的刮泥板22位于气浮池体27内腔上 方,在气浮池体27的侧面上设有出泥管24与气浮池体27内腔的泥槽23相连 通。本技术的废乳化液处理设备,其中所述的药箱7为三个,均与污水泵6 相接,并在每个药箱7与污水泵6之间设有计量泵,在反应桶33与溶气泵5和 污水泵6之间设有流量计9。本技术的废乳化液处理设备,其中所述的气浮池体27的侧面上方接有 调水箱34,出水管32的底端位于气浮池体27内腔下方,其顶端位于所述的调水箱34内,在其顶端处连接有外螺纹连接头47,外螺纹连接头47与内螺纹连 接头46相配,内螺纹连接头46通过连接筋45与连接杆44、手轮30相接。本技术的废乳化液处理设备,其中所述的砂滤吸附池13的结构是有 吸附池筒体36,吸附池筒体36的内腔下方经进水管40与调水箱34相接,在吸 附池筒体36的上方设有出水管43,出水管43与进水管40之间支撑有填料37, 在吸附池筒体36底部设有放空管41和排泥管42,吸附池筒体36内位于进水管 40的出水端头处设有散水板48。本技术的废乳化液处理设备,由于在底座4上设有气浮池2,气浮池2 与溶气泵5和污水泵6相接,溶气泵5接水箱8,污水泵6接废乳化液进管1和 盛装化学药剂的药箱7,在气浮池2内腔上方设有排泥装置,气浮池2还与砂滤 吸附池13相连,砂滤吸附池13上设有出水管43和排泥管42,运行时,废乳化 液及药液在气浮池2内充分反应,然后将所形成的泥与水分离,分别达到排放 标准,不污染环境。本装置中的各种泵和电机及其他驱动装置的控制可使用逻 辑-数字转换模块、可编程控制器(PLC),可不设专人管理,降低了运行费用。 利用变频调速器等数字控制设备,使全系统数字式自动控制。进水时间、加药 量等操作经初次调试设定后无需改变,由PLC自动控制运行即可。针对乳化液 废水量较小的特点,可实现系统间歇进水,废水循环处理,直到达标排放。本装置中利用了溶气泵,噪声小,易维护,气浮效果好。具有完善的处理工艺和一机多功能的特长,可以处理废乳化液、含油废水 和其他有机溶剂废水。用户可根据达标排放标准要求对各道工序进行取舍、选 择和组合,达到水质最佳排放。大多数废乳化液C0D值范围为20000-50000mg/L, COD值相对较低的废液经过本设备处理后,水质直接达到污水综合排放三级标准 排放要求。处理高COD值的废液,可以将此设备作为废液的预处理装置,随后 进行出水的二级处理,比如接入生物接触氧化池,使出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一 级或二级标准排放要求。本设备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处理效果稳定,生产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l所示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气浮池2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俯视示意图;图5是砂滤吸附池13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调水箱34内的出水管32顶端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4为底座,可采用型钢焊接制作或铸造成型。在底座4上螺栓固 定有气浮池2。气浮池2结构是有一个底部为支架28的气浮池体27,在气浮 池体27的内腔用支架支撑有圆柱状的反应桶33。反应桶33的内腔通过污水进 管25与固定在底座4上的污水泵6相接,反应桶33的内腔还通过溶气管26与 固定在底座4上的溶气泵5相接,在溶气管26上和污水进管25上均装有流量 计9。气浮池体27的底部接有放空管29及阀门。在气浮池体27上方设有排泥 装置,排泥装置的结构是在气浮池体27的上方盖上螺体固定有电机21,电机 21轴上的刮泥板22刚好位于气浮池体27内腔上方,在气浮池体27的侧壁上设 有出泥管24与气浮池体27内腔的泥槽23相连通。溶气泵5的入口通过管路与水箱8相接,水箱8固定在底座4上。污水泵6 的入口接废乳化液进管1,废乳化液进管1通过三通和阀门与盛装化学药剂的药 箱7相接,药箱7为三个并固定在底座4上。每个药箱7与污水泵6之间设有 计量泵10。药箱7中可配置搅拌器和液位开关,以保证药液均匀和液位的控制。气浮池体27的侧面上方接有调水箱34,出水管32的底端位于气浮池体27 内腔下方,其顶端位于所述的调水箱34内,在其顶端处连接有外螺纹连接头47, 外螺纹连接头47与内螺纹连接头46相配,内螺纹连接头46通过连接筋45与 连接杆44、手轮30相接。转动手轮30可使内螺纹连接头46相对于外螺纹连接 头47上下移动,达到调整液面高度的目的。气浮池2与砂滤吸附池13相连,砂滤吸附池13上设有出水管43和排泥管 42。砂滤吸附池13的结构是在底座4上固定有吸附池筒体36,吸附池筒体 36的内腔下方经进水管40与调水箱34相接,在吸附池筒体36的上方设有出水 管43,出水管43与进水管40之间支撑有填料37,填料37堆积在支撑筛板38 上,支撑筛板38由支撑梁39支撑,支撑梁39被焊接在吸附池筒体36内侧。 在吸附池筒体36底部设有放空管41和排泥管42,吸附池筒体36内位于进水管 40的出水端头处设有散水板48,自进水管40进入的水可通过散水板48分散, 然后向上通过填料37自出水管43排出。在三个药箱7内分别装有浓渡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浓渡为1%的PAC溶 液、浓渡为2l的PAM溶液。工作过程如下废乳化液通过污水泵6、流量计9、污水进管25进入反应 桶33内,同时浓渡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浓渡为1%的PAC溶液、浓渡为2%。 的PAM溶液分别被泵入,在反应桶33内充分反应,废乳化液中的乳化油及胶体 污染物发生混凝共聚破乳产生絮凝物,溶气泵5将水箱8内的水形成溶气水泵 入反应桶33内,使溶解的气体在常压情况下在水中释放出来,产生高度分散的 无数微小气泡,絮凝物能够吸附在气泡上产生共聚体,由于该共聚体的密度小 于lkg/1,会自动向上浮起生成浮渣,定时自动用刮渣机刮入渣池浓縮,实现固 液分离,而清水则流入砂滤吸附池13,过滤吸附后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废乳化液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有底座(4),在底座(4)上设有气浮池(2),气浮池(2)与溶气泵(5)和污水泵(6)相接,溶气泵(5)接水箱(8),污水泵(6)接废乳化液进管(1)和盛装化学药剂的药箱(7),在气浮池(2)内腔上方设有排泥装置,气浮池(2)还与砂滤吸附池(13)相连,砂滤吸附池(13)上设有出水管(43)和排泥管(4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费庆志赵秋明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屹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1[中国|大连]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