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学鸿专利>正文

净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5890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净水器,于座体一侧设置有一进水道,一饮用水道以及一洗涤水道,设于座体上的定位座,供数支滤芯设置其上,盖体盖合于座体上,各滤芯于定位座底部利用管路接设,并由进水道接设于其中一根滤芯上,使水由进水道依序进入各滤芯中达到净化、过滤的效果,并可依净化过滤程度要求分别输出至饮用水道及洗涤水道,以达到洗涤及饮用及节省资源的效果,此外各滤芯可分别于定位座上进行拆下组装的动作,以便于使用者得以自行更换滤芯。(*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为一种净水器,尤指一种可供使用者自行更换滤芯,且具有一进水管道、一饮用水道及一洗涤水道,并可快速拆装组设的净水器。
技术介绍
环境日渐恶劣,水资源的严重污染,为人类重大危机之一,水是水体的重要成分,占人体重量的75%,对于人类而言,水在人体内起着溶剂的作用和运输养料、排泄废物、调节体温的作用,是人体必需的物质。在水资源的严重污染下,为使人类安心饮用水,研发了各式滤材,用以过滤水中的杂质及有害物质,但在水源污染日趋严重的情况下,利用单一滤材过滤水源,并无法直接将水中的杂质及有害物质彻底消除,因此衍生了许许多多的滤水器及净水器。而目前市面上的滤水器或净水器,仅利用单一的管路接设水源,使其水源通过滤水器或净水器,再由单一出管将过滤后的水排出,以供人们饮用或盛装。其无法区分饮用及洗涤用,且大多的滤水器或净水器在组合后,并无法直接拆除清洗,更无法供使用者自行更换滤芯,在使用上相当不便,且清洗不易,容易造成滤水器或净水器内部的脏乱,而影响了滤水器或净水器的效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利用单一的水源进水道,而分设有饮用及洗涤两水道,令使用者在使用上更加便利。本技术另一目的在于利用盖体与座体间简单的扣合状态,令使用者得以快速的将盖体取下,同时可将各滤芯单独于定位座上快速取下,以便于滤芯的更换。本技术又一目的在于利用快速拆卸、组装过程,令使用者达到便于清洗的效果。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技术的净水器主要由一座体、一定位座、数根滤芯、一出水龙头以及一盖体所构成,座体一侧设置有一进水道,一饮用水道以及一洗涤水道,而定位座设于座体上,并供数支滤芯设置其上,盖体盖合于座体上。各滤芯于定位座底部利用管路接设,并由进水道接设于其中一根滤芯上,使水由进水道依序进入各滤芯中达到净化、过滤的效果,并依饮用及洗涤用分别输出至饮用水道及洗涤水道,以达到洗涤及饮用分开的效果,此外各滤芯可分别于定位座上进行拆下组装的动作,以利于使用者得以自行更换滤芯。利用前述的构造设计,本技术可提供使用者直接拆卸清洗滤芯再组装,操作上极为快速且方便,另具有利用单一进水经过滤后,在出水处可提供饮用水及洗涤用水二种用水,以提供不同的使用需求。附图简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固定座与滤芯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滤芯倒置后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滤芯的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出水龙头装置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所设计的净水器,请参阅1-2图所示,主要由座体10、盖体20、定位座30以及数根滤芯40所构成,其中座体10上具有一摆设平台11,摆设平台11上设有复数个卡扣孔12,摆设平台11一侧向上延伸有一挡板13,挡板13周边凸设有嵌合板14,且在嵌合板14一侧上,设置有扣合片15,另于座体10一侧设置有进水道16、饮用水道17以及洗涤水道18。盖体20盖合于座体10上并盖合在嵌合板14外侧,与座体10构成一容置空间,同时于盖体20内部相对于扣合片15的位置设置有一可相互扣固的扣合槽。定位座30设置于座体10上,请配合图1-3所示,其结合方式,可在定位座30相对于卡扣孔12位置上设置有可相互扣固的卡扣片31,以扣合于座体10上;另一结合方式,可利用锁掣组件固定,将二者结合固定(图中并未绘出表示)。在定位座30上设置有复数个凹槽32,凹槽32内具有一通孔33,并与通孔33底部接设有管路,使其各通孔33得以利用管路连接,且其中一管路与进水道16接设,并利用另一管路进行分流,分别接设于饮用水道17及洗涤水道18,同时于凹槽32向上延伸有二相对设置的旋掣凸块34,各旋掣凸块34的一端形成有斜锥面35,于旋掣凸块34另一端内侧壁上设置有嵌槽36。数支滤芯40,其一端分别容设于凹槽32中,请同时配合图4所示,其端面突出设置有一凸出部41可插设于通孔33中,且在凸出部41上设置有出水孔42,同时于凸出部41上设置有复数个垫圈43,且于凸出部41壁上的两垫圈43间具有一环凹部46,环凹部46上具有进水孔47,而相对于嵌槽36位置处凸设有嵌块44。如图1-4所示,组设时将定位座30利用卡扣片31或锁掣组件固定在摆设平台11上,并将各滤芯40分别设置于凹槽32处,由于该滤芯40上凸设有嵌块44,将嵌块44对应于嵌槽36后,并转动滤芯40,使其嵌块44嵌合于嵌槽36中,使垫圈43与通孔33产生密合的状态,最后将盖体20利用扣合片15与扣合槽盖合于座体10上。当水由进水道16经由进水孔42进入滤芯40净化、过滤后,再由出水孔47依序将水由固定座30底部的管路传送至另一根滤芯40,使其对水进行净化过滤,只作洗涤用的水则减少过滤次数,以免浪费,最后再分流而分别传送至饮用水道17及洗涤水道18,同时将饮用水道17及洗涤水道18接设于一出水龙头50,而由出水龙头50控制出水量,并可供使用者选择利用饮用水道17或洗涤水道18,以供使用者进行饮用或洗涤。当欲更换滤芯40时,仅需将盖体20于座体10上取下后,即可转动所欲更换的滤芯40,使其嵌块44脱离嵌槽36,同时利用斜锥面35导引嵌块44,使滤芯40的凸出部41脱离通孔33,进而达到更换滤芯40的效果,便于使用者更换及清洗。请同时参阅图3-5所示,其中该定位座30上的通孔33进一步锁掣有一管路接头60,供滤芯40的凸出部41进行嵌设,管路接头60具有一进水管61及一出水管62,分别延伸至管路接头60内部,同时进水管61与滤芯40上的进水孔47相对应,且于凸出部41壁上的两垫圈43间具有一环凹部46,环凹部46上具有出水孔42与出水管62相对应,当水由进水管61及进水孔47进入滤芯40内部,经过滤水层70达到净化、过滤的效果后,经导引管48再由出水孔42将水由出水管62排出,而引导至下一根滤芯40。由于该进水孔47设置于环凹部46上,且环凹部46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垫圈43,因此可避免进水与出水混合,进而影响净化、过滤的效果。而从图5上显示滤芯40内设有阻隔层71其作用在于阻隔滤材如活性炭掉落,以免阻碍水的通畅。同时于各滤芯40上端进一步设有一嵌设孔45,该嵌设孔45可利用不同颜色的标示牌嵌设于内,以告知使用者正确的更换滤芯40类别,以避免造成使用者换错滤芯40。另外,请参阅图1及6所示,其中该出水龙头50底部设有两导引管51,分别与饮用水道17以及洗涤水道18接设,且由两开关阀52控制,且于两导引管51外部套设有一导接管53,并锁掣于出水龙头50底部,且在导接管53外部锁掣有一锁掣件54,可利用该锁掣件54将出水龙头50固定于洗手槽上,而该开关阀52上进一步可设有供使用者识别的标示,以便利用开关阀52选择饮用水或洗涤水。此外,如图2所示,于座体10的挡板13上进一步设置有数个吊孔19,可利用该吊孔19将座体10吊设于墙面上。权利要求1.一种净水器,其特征在于一座体,其上具有一摆设平台,并向上延伸有一挡板,且于座体一侧设置有一进水道、一饮用水道以及一洗涤水道;一盖体,其盖合于座体上,并与座体构成一容置空间;一定位座,设置在摆设平台上,其上设置有复数个凹槽,该凹槽内具有一通孔,且于通孔底部接设有管路,使各通孔得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净水器,其特征在于:    一座体,其上具有一摆设平台,并向上延伸有一挡板,且于座体一侧设置有一进水道、一饮用水道以及一洗涤水道;    一盖体,其盖合于座体上,并与座体构成一容置空间;    一定位座,设置在摆设平台上,其上设置有复数个凹槽,该凹槽内具有一通孔,且于通孔底部接设有管路,使各通孔得以利用管路连接,且其中一管路与进水道接设,并利用另一管路进行分流,而分别接设于饮用水道及洗涤水道,同时于凹槽向上延伸有旋掣凸块,并于旋掣凸块上设置有嵌槽;    数支滤芯,分别容设于凹槽中,端面设置有一凸出部并插设于通孔中,且在凸出部上设置有出水孔,同时于凸出部上设置有复数个垫圈,且于凸出部壁上的两垫圈间具有一环凹部,环凹部上具有进水孔,而相对于嵌槽位置处凸设有可相互结合的嵌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学鸿
申请(专利权)人:黄学鸿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